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0:36 影响了:

  [关键词]语文学习;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35-0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读”即诵读,又称朗读、朗诵。现代语文教育也很重视阅读教学,它有三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读、思、议。其中,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因此,明确“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读”,可以使人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感情。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与作者进行感情的沟通,进而产生共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鲁迅《纪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陶渊明《饮酒》中的淡雅闲情,都只有通过好好地“读”,细细地揣摩,才能品出来。
  “读”,可以将文章中描画的人物形象化。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就可以在心中形成“内心视象”,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如,读《守财奴》中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一节时,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一个骨瘦如柴的干瘪老头一看见金子立刻眼冒金光,饿虎扑食般一纵,扑上匣子,接着是一连串的尖音“噢,是真金!金子!”老太太害怕得在一旁连声哀求:“上帝呀,救救我们!”欧也妮四肢发抖,目瞪口呆。只有再现了这些情景,朗读者才会不自觉地把这些“意会”的形象,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读”,可以使读者在声音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人手”。对此,宋代理学家朱熹有着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如,读《阿Q正传》中“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初读只觉得好玩;联系时代背景及前后文方觉阿Q可笑;继而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真正发动起下层的、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了,仿佛不是我们在读,而是阿Q自己在倾吐“革命心声”。
  “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使课文内容人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感受,进而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歌语言的形象、精练,小说语言的个性化,散文语言的抒情性,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记叙文语言的叙述性等,都要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才能培养出语感,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终生受益。
  “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目前,很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学生“不敢说”和“不善说”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读”书人手,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洪亮、清晰、流畅、自然地读现成的书面文字。这一方面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使学生掌握技能,熟悉语气、语调的变化;另一方面,读书能使人口齿伶俐,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信心,使学生从“不敢说”、“不善说”变成“大胆说”、“善于说”。
  综上所述,“读”是沟通书面语和口头语,实现语文学习目的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课文最好的预习。诵读还有其他作用,比如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加强范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等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第三,要创造“读”的环境。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读,旁若无人地读,甚至“肆无忌惮”地读,最终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