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小学生安全问题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小学生安全问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8:36 影响了: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正当2010年3月29日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3月23日上午,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前发生一起特大凶杀案,导致8名小学生无辜遇害、5名小学生受伤。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中小学生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达9000多万,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家庭类型。由于这些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特殊性,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将给这些家庭带来尤为突出的严重困难。中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其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伤害,对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关注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的基本情况
  
  2007年,教育部首次公布了《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这是我国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分析全国中小学的安全形势。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学生安全事故中,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等事故灾难占59%;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等社会安全事故占31%;洪水、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占10%。据统计,溺水(占31.25%)和交通事故(占19.64%)仍为主要事故类型,其中,近四成事故发生在学校,超过三成发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从地域上看,农村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数和受伤数都明显高于城市。2006年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故比2005年有所增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存在很多卫生安全隐患。
  目前。农村是校园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安全现状令人担忧。首先,是校园安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备,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给学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学校内部打架斗殴事件屡有发生。因为农村学校周边环境较乱,许多来自社会的不法分子对学生也容易造成伤害。其次,是交通安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许多“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黑校车”从事接送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非法运营活动,农村中小学校往往疏于管理,农村学生居住分散,造成线路多、人数少、营运成本高,车主只有超载才有利可图。加之,农村道路上车辆较多车速较快,执勤的交警较少。这些车辆增大了农村学生乘车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这也是近期农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再次,是饮食卫生安全。农村学校生活条件差,学生经常买一些便宜无质量保证的食物,加之农村食品监管不力,很多“三无”产品严重威胁着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最后,是自然灾害的伤害。我国西北部许多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上学条件艰苦,学生意外事故基本上是由于雷电、火灾、煤气中毒、地震等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另外,农村多河水,而且缺乏娱乐设施,使得很多孩子到河边玩耍、下河游泳引起许多溺水事故。农村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统计情况较为缺乏。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安全情况的报告仅有2006年予以公布。就全国情况看,关于中小学生安全情况的报告还很少。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有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
  据笔者了解,2009年2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向社会公布了《2008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全年共发生中小学生各类安全事故1756起,比上年减少763起。学生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受伤害程度以轻微伤和轻伤为主,占96%。第三季度,学生死亡事件占全年的49%,发生溺水死亡比例较高。据调查,农民工因未尽监护责任而引发的孩子死亡比例较高。此类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民工家庭,约占死亡人数的40.8%。在《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中,上海市共发生1717起,比上年减少39起。各类安全事故中,轻微伤和轻伤占96%。值得关注的是,交通死亡人数明显上升。2009年,全市共发生学生交通事故150起,比2008年上升27起。因交通事故死亡16人,上升了11人。调查新发现,女生非外力死亡增多,2009年,受伤人数男女生比例分别为72.7%和27.3%。死亡比例女生为41.2%,比上年度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可以反映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现状必须给予重视。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反映的各类学生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的事故,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其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我国中小学生安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中小学生安全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威胁中小学生安全的有三大杀手。一个是交通的事故;一个是游泳造成的事故;一个是自然灾害的事故。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49条有明确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这一规定显然还没有完全落实。关于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的惨案,凶手是一个性格孤僻、仇恨社会的人,因此,想到残杀无辜学生来报复社会。反思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服务和保障方面存在不足。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对于这样的个体,社会相关组织要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目前,国家和社会尚未对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据笔者了解,权威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仅2007年公布了《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形势的变化,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有所变化。这一系列研究报告不跟进或不向社会公开,恰恰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进行把握和应对。尽管这一数据统计与获取具有很大的难度,众多地区为了逃避责任,往往隐瞒实情。事故责任人往往利用个人权势将事故封锁,加之群众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不仅不能提高他人的安全意识,也使得肇事人逍遥法外。但是,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这一统计研究工作,严格统计评估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将其向社会公布,可以进一步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为对策建议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共同保护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 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当前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场所集中在校园内。有些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存在“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的思 想,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却不关心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生命安危。学校主要承担的是教授知识让学生考试得到高分,学校之间的竞争体现为学生成绩的高低,往往忽视学生安全教育。部分教学设施陈旧,有的教学楼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前建造的,设计标准较低,没有消防设施和意外事故逃生路线;电路老化,线路温度升高后容易产生电火花以至于失火,威胁到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另外,相关部门安全管理不到位,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对本辖区内学校的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不甚清楚,学校管理者对本校安全隐患也不甚清楚。这极易造成诸多悲剧。
  
  3 学校安全教育不规范、不科学,未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随意性较强。安全教育缺失、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据了解,孩子们心中的安全教育只存在于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部分学校的安全教育,一般只由校长和分管副校长总体负责,班主任具体负责落实,这一做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班主任独立承担安全教育的责任,效力不够,班主任的业绩往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作为老师。更为关注学生的成绩,仅在学科课程或者是班会上渗透安全教育范围较窄,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也会降低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整个社会倾向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推给学校。学校周围和寒暑假学生的活动场所过于分散,警察也应发挥特别关注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作用,学校与公安部门的联系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在对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缺乏沟通与合作。
  
  4 学生家长与家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
  有些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吃穿,安全和前途就任其发展;还有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这使得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而安全教育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学校环境也相对简单,学生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家长要担起安全教育的重任。但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或者其自身缺乏应有的安全教育知识和经验,这都使得中小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安全知识。当事故发生时,家长往往把责任推脱给学校和社会,其实,学生安全,家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亲情,充满了更多的信任。尤其是当前许多孩子面临心理安全的问题,需要家长与孩子充分沟通和交流,及时对孩子的心理安全压力给予疏导。
  
  三、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难点与障碍
  
  1 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
  中小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决定了中小学生安全工作的复杂性。首先,中小学生安全按照区域分,可以分为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农村中小学生安全工作易被忽视,解决难度较大。如,警察坚守在农村的校门口难度很大,无法实现人人平等享受安全。其次,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具有差异性。中小学生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主体,按照学段分,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安全防卫知识和安全习惯缺失,直接导致安全事故来临时,自我保护能力差。再次,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具有多变性。其中,包括意外伤害(溺水、交通事故、火灾、触电、拥挤踩踏、房屋倒塌、有害气体中毒、危险物品爆炸等)、社会安全(刑事案件、自杀、打架斗殴、猝死等)、校舍安全(房屋、消防等基础设施、实验室、体育场所)、食品安全、校园暴力、校园性侵害、网络交友安全等事故类型,这就使得事故的可控制性较差。最后,事故发生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学生无论是上学、放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随时随地都存在安全隐患。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中小学生安全问题不断。
  
  2 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与中小学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也缺少监督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制定校园安全法,少量涉及校园安全工作的有关规定也分散在相关的综合性法律和部门规章中。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仅作为部门规章存在,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2006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没有执法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实际协调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法规效力不高的情况下,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如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幼儿园领导安全培训至少16学时,不少学校没有落实,目前,学生安全的法律规定不足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3 学校和社会安全教育与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教育部颁布相应的安全工作通知,却没有以足够的资金来与这些安全工作配套,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安全工作不力的重要原因。校舍房屋等教育硬件不是一朝投资就一劳永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产生新的危房。硬件要跟进,软件也不能马虎。调查了解到,校园保卫的日常工资也是一份不少的投入,当前,学校没有“门卫”的编制,对于偏远地带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实行起来更加困难。
  
  4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缺乏执行的层级单位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行政主体,其功能庞大且分散。学校安全工作涉及部门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力量很大,反而出现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的状况。相关部门还误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混淆,如安全管理的部门不管理,安全教育的部门不教育,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甚至掣肘的现象也有发生,造成政府资源浪费。另外,体制不畅也导致各部门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据了解,多数学校都存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两张皮现象,有些安全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制约管理作用。这体现了目前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基层工作和服务管理还较薄弱。
  
  四、推进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当前推进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亟需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首先体现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坚决废除学校到点开门的陈规,不但可以解决上学时学生拥堵在校门口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学生在校门口的安全隐患。其次,解放思想就要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切实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再次,解放思想体现在对待已经发生学生安全事故的处理态度与方法方面。一味地隐瞒实情不能解决当前学生安全的各种威胁,逃避责任,草草处理学生安全问题,不但不利于保证更为广大的中小学生的安全,还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最后,解放思想体现在校园安全不仅是校园内部,也要保证校园周边环境的稳定。为校园安全增设三道安全卡口:第一道,派出所的警察;第二道,社会民众对中小学生的爱护;第三道, 校园门卫处的保安。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学生家庭和全社会都要给予重视。中小学生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离不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2 学校应主动担当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
  学校领导重视并负起校园安全的责任,加强校园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从而减少校园事故的发生。同时,校园门卫配备至少两名经过严格培训的身着制服的专职保安,对乘机的犯罪分子产生威慑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保安人员的责任心,时刻警惕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要针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首先,在校园里积极营造学生安全教育的氛围。以悬挂安全标语、安全科普画廊以及安全专题黑板报等方式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其次,让学生安全教育进入课堂,每学期专门安排至少10课时教授学生安全知识。通过规范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得中小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再次,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安全教育,如进行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书画展览、演讲比赛以及文艺节目汇演。同时,以“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成立“自救自护安全教育周”,举行全校师生“火场逃生”模拟训练,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特勤支队,观看消防表演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总之,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是口头说教式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常规化,安全教育范围要全面,安全知识教授要系统,安全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当前,需要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工作,尤其要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特别要在寒暑假或开学后,在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要努力做好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学生不乘坐拼装车、报废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加强大型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严防因管理疏漏而引发事故。此外,学校还要切实培养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采用各种形式动员家长参加各种安全培训,增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水平,提高家长的安全教育能力。
  
  3 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负有安全教育的保护义务
  安全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是不够的,家长也要承担起孩子安全教育的重任。家长要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合适的时候教会孩子必要的生存技能。同时,家长、家庭应主动配合学校、教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家长们不能仅注重孩子的学习,还要重视孩子的安全,尤其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如用电的安全,家里插座的放置;努力预防意外的烫伤和烧伤,把热水放置在孩子无法接触到的地方,坚决不让孩子在家里玩火;家长还要把刀剪等利器收好,不要让孩子拿着玩;教育孩子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还要告诉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汽车上不得把头伸向窗外等。在我们身边,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家长应该通过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实例加强教育,帮助孩子深刻认识到事故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到安全事故对自己的伤害、对父母的伤害、对家庭的伤害,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安全”的自觉保护生命的安全意识。
  
  4 社会各界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社会要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在学校、社会、道路等醒目的位置悬挂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和横幅标语。公安部门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到各村、各校举行安全讲座,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图片资料等。社区、妇联等部门都要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灵活的传授方式,向学生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和法律知识。社会要加大对学生安全的保护投入,这样,便增加犯罪的难度,随之安全事故的发生就会减少,从而提高社会安全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校长、园长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以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评估考核体系中。校长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如果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师生生命财产损失,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如果触犯法律,要根据有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管理要与监督相伴而生才有效。除设立专门部门对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外。还需要建立起群众监督机制,安全事故发生时,严格制止领导利用权势私了,以免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牺牲。群众的监督还体现为,对于学生安全隐患要及时与相关责任部门反映,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教育部门要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大对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对各类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积极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各地交警要加强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的管理,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增派警力疏导交通。尤其是在国道和一级公路旁的学校门口设立交通安全标志,或者在上学、放学时由专人护送学生过马路。同时,还要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建立健全学生上下学接送和交接制度,努力做好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生安全要运用社会合力,开展综合治理,提高预防能力,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且安全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 付一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