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8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思考]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8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8:43 影响了:

  2004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化学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进行了诠释。《标准》在前言中指出:“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信息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化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化学课程性质方面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了“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由此可见,高中化学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意图,发挥化学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导向作用,本文从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环境教育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从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表述与内涵看,高中化学课程的环境教育要求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有些内容是环境教育的专题,有些内容具有明显的、直接的环境教育指向;有些内容尽管不是直接的环境教育内容,从绿色化学的教育角度来看,为环境教育奠定了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为环境教育提供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为环境教育搭建平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环境教育提供直接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中要求化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在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环境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理智、科学的决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的环境教育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标准》要求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以及环境意识的形成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性。《标准》围绕“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理念,设计了寓环境教育于化学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标准》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呈现方式。集中方式:专门设置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设计了相应的主题:《化学1》“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环境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主要问题,例如能源、环境、材料、工农业生产、健康等“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问题。渗透方式:在选修和必修模块中都有可以综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题。《课标》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呈现方式可以使“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和目标真正得到落实,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体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一级主题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化学的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等。环境知识覆盖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最理想的切入点。《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 高中化学课程实施建议中的环境教育要求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环境问题,掌握原理,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其目的是了解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环境内容主要涉及资源、能源、大气、水、土壤等,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化学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在对环境要素的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时,似乎与环境教育难以直接挂钩,但这些却是化学课程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分析生活问题、社会问题的理论依据。因而,有必要以化学为视角,挖掘化学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内容。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通过对《标准》中环境教育内容的解析,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育教学中,不仅是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需要。因此,《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化学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会将环境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韩梅.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相关性的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8,28(2).
  [3] 刘玲玲.从环境教育视角解析新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育.2003,24(7).
  [4] 李文.高中化学课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