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装甲一族面临新的“地雷战”|地雷战电影
 

装甲一族面临新的“地雷战”|地雷战电影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6:49 影响了: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保持自身的威慑力,坦克装甲车辆的设计也不断进行着变革。上世纪80年代,面对来自反坦克导弹及其它成型装药弹药的威胁,坦克不能再完全依赖于均质钢装甲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反应装甲等各种防护技术应运而生。如今,地雷及简易爆炸装置(IED)成为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新威胁,装甲一族又面临新的挑战。
  
  装甲车面临新的地雷战
  
  其实,地雷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威胁并不新鲜,早在二战后半期地雷就被大规模使用了,但那时它对坦克设计的影响微乎其微。当时坦克应对地雷的策略是,通过雷区时先清理出一条道路,避免坦克直接碾压上地雷。由于当时地雷的引爆方式简单,只有当坦克履带碾过时,才能引爆地雷,因此,地雷造成的损坏只是坦克的传动装置,修复起来比较容易。在1973年的阿以“赎罪日”战争中,地雷对以色列坦克的损伤率达10%,但其中一半受损坦克在24小时之内都恢复了战斗力。
  随着不对称战争的发展,地雷对装甲车辆的威胁已今非昔比。现在,战场上被布设的地雷并不是为了阻碍坦克装甲车辆的前进,而是为了伏击并摧毁车辆。除了配置接触式引信外,还采用倾斜触发杆及磁感应引信遥控引爆地雷,它不仅会在车轮或履带下爆炸,还会在底盘下爆炸。在许多局部冲突中,轻型装甲车被广泛应用,地雷对它们的威胁更大。
  
  新型成型装药地雷横空出世
  
  目前,配以成型装药及自锻破片地雷不断发展并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爆破地雷及简易爆炸装置,对车辆来说也具有相当大的威胁,这为坦克装甲车辆的设计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成型装药地雷虽然穿甲效果显著,但其使用并不普遍,这是因为其制造难度和精度比简易爆炸装置高得多,且必须在距目标固定的距离上引爆才能发挥其最大毁伤能力,其毁伤原理和RPG-7火箭筒差不多。当RPG-7成型装药弹头在距装甲0.3米时被引爆,可穿透320毫米的装甲钢板,但是当引爆距离增加至1米时,其对装甲的毁伤力则可忽略不计。有些精工制造的成型装药地雷的穿透力胜于RPG-7,但是当其在远距离被引爆时,其穿透力也会大大减弱。新型成型装药地雷由RPG-7的弹头简化而来,与传统的成型装药相比,新型成型装药配备具有80度或90度内锥角的铜衬垫,能穿透高达8倍于其直径的钢装甲(具有4倍于RPG-7弹头的穿透能力)。在伊拉克,恐怖分子通常也使用扁锥型装药地雷作为路边伏击的武器,因为配以扁锥形衬垫的成型装药的穿透能力虽仅与其直径相当,但是采用扁锥形衬垫的装药不必过多考虑引爆距离,非常适合制作埋设在车辆行驶路线外的地雷。除了较远的爆破距离外,扁锥型装药对制造质量的要求不高,因而更容易被简化制作。虽然简易制作的扁锥型装药地雷的效力不如工业精密制造装药的地雷,但是在10~50米的距离上仍可以穿透50毫米厚的钢装甲,可轻易穿透轻型装甲车的底板(有些车辆的腹板仅厚5毫米),以及大多数装甲车的侧板。对于坦克厚度为15~20毫米的底板,扁锥型装药地雷也会对其形成较大威胁。扁锥型装药的穿甲机理与常规的成型装药有所不同,并不是通过产生细长的铜射流及高的末端速度(高达8000米/秒)穿透装甲,而是使铜芯以约为2000米/秒的速度穿透钢板,其作用更像实心穿甲弹。薄的夹层反应装甲虽然能抵挡铜射流的穿透,但是却难以抵御铜芯的穿透。因此,装甲车辆须采用不同类型的装甲来对付这种装药。
  
  装甲车辆防地雷出新招
  
  目前,北约根据地雷在装甲车辆车轮、履带或者车体下方爆炸所造成的威胁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制定了地雷防护级别等级(见表格)。防护级别最高为4级,可抵御10千克TNT炸药爆炸的当量。北约根据对工业生产的地雷的研究,得出装甲车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地雷威胁相当于10千克TNT炸药爆炸的当量。事实上,埋设地雷装药的重量没有上限,在某些战例中,所使用的爆炸物重量往往超过20千克,其威力对世界上最重的坦克都能造成损伤。例如,2002年2月在加沙地带边境,1辆以色列61吨重的“梅卡瓦”Mk3主战坦克在被100千克爆炸物引爆的袭击中被摧毁,3名坦克乘员当场阵亡;2006年,在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战争中,“梅卡瓦”Mk4坦克安装了厚实的附加装甲底板,在受到150千克爆炸装药地雷的攻击时,1名坦克乘员阵亡,其余受伤。
  
  由于装甲车辆的底板通常离爆破地雷最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装甲车底板造成很大的损伤力远远大于对车体侧面及车顶的损伤力,因此,为减少对乘员的伤害,装甲车辆在设计时通常将乘员座椅安装于车体侧面或悬于车顶,而不是直接安装在底板上。俄罗斯T-72M1、T-80及T-90坦克率先采用了这种方案,使座椅底部与车底板之间留有间隙。目前,俄罗斯最新设计的装甲车辆均采用这种方式。为了避免伤害到乘员的脚和腿,乘员的脚也必须远离底板,所以在侧面或与底板完全隔离的内部地板上安装了脚架。
  近来各国研制生产的装甲车辆中,大部分都采用了这种乘员座椅布置方式,从德国KMW公司生产的“黄鼠狼”步兵战车到瑞士莫瓦格公司“食人鱼”Ⅳ8×8装甲人员输送车都是将座椅悬于车顶,并采用安装在车体侧面上的脚架,使乘员的脚不会紧靠底板,从而得到保护。“食人鱼”采用与底板完全隔离的内部地板,并在底板与地板之间填充了吸能材料。
  德国Autoflug公司目前提出了将座椅悬于车顶的最新设计。在该设计中,乘员座椅与车体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刚性连接,取而代之的是座椅由4根织物带固定于车顶上,在驾驶员座椅处则在地板上再增加3根织物带进行固定。德国新型“美洲狮”步兵战车及加拿大的一些改进型车辆上就采用了这种座椅。
  在遇到地雷的攻击时,装甲车辆有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侧翻或倾覆。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保证乘员能固定在座椅上,座椅最好能够抑制乘员头部横向运动,为此,设计人员设计了五点式安全带。依维柯公司为其LMV四轮输送车配备的便是这种座椅,座椅不仅悬挂安装,而且座椅与底板之间的间隙不能放置物品。在防地雷设计中,还必须对物品加以固定,以防地雷爆炸时将其抛起,形成致命的伤人利器。
  在防雷设计中,还必须考虑消除或减小底板凸出变形的问题,最简单方法是在下方安装钢装甲板,这种方法早在越战时就使用过。如果附加装甲板足够厚,就非常有效。但是,为了抵御相对重的埋设装药,附加装甲的厚度要求达到75~80毫米,其重量不是一般装甲车辆承受得起的,只有坦克或类似坦克的车辆才能安装这样的装甲。更高效率的方法是使用纵向弯曲成浅“V”形的钢板取代通常使用的扁平钢板,这种设计已在“百人队长”、“挑战 者”、“梅卡瓦”坦克上应用。而俄罗斯T-55AM及T-62坦克所采用的方法是在驾驶舱的底板与车顶之间插入加固柱。美国M1坦克也采用类似的设计,在驾驶舱底板及油箱之间从上(车顶)至下(底板)加装隔板。法国新近服役的VBCI 8×8步兵战车则采用了不同的布局,在车体下额外安装了分离式模块,用以吸收地雷爆炸产生的能量,以保护底板。
  许多装甲车辆由于载重的限制,而只能通过结构设计来提升防雷能力,包括采用“V”型底盘及消除侧凸、轮拱等使地雷爆炸时产生的冲击力最小。南非上世纪80年代便通过“卡斯皮”(Casspir)4×4轮式装甲输送车演示了装甲车辆防地雷设计。“卡斯皮”车重只有11吨,采用车体高离地面的高轮廓总体设计和90度V型爆炸反射式车底板,配备了特制座椅和乘员保护装置,避免在地雷爆炸之后因车辆高加速度造成乘员脊柱损伤或因碰撞造成人员伤亡。试验证明,当3个叠放的反坦克地雷(相当于21千克TNT炸药)在一个车轮下面爆炸时,“卡斯皮”装甲车的乘员能够生还。“卡斯皮”在遭到地雷攻击之后能在野外进行修复。“卡斯皮”装甲车的设计指明了车辆防地雷设计的方向,现在许多新型装甲车辆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卡斯皮”的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整体承载式车身,最少数量的车身焊点;车体“V”型底板;搭载乘员远离车轮位置;尽可能大的车底距地高;车体宽度小于轮距;没有侧凸及轮拱。
  减少车宽、采用V型底板及没有侧凸及轮拱能够显著降低作用于车辆并造成其倾覆的冲击力,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车内存储空间的减少,但这可以通过使用外部存储籍来补偿。南非“树蛇”及RG-31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应付地雷的特殊装甲
  
  上世纪90年代,南非米切姆公司为应对当时巴尔干半岛冲突中使用的南斯拉夫TMRP-6地雷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装甲。TMRP-6地雷可以穿透40毫米厚的装甲板――足以穿透任何车辆的底板。米切姆公司设计的装甲表面密度为305千克/平方米,装在四轮“树蛇”装甲输送车的车体下部。类似的装甲还被配备于南非制造的试验性6×6“鳄鱼”(Krokodil)装甲输送车车体下及侧面。“鳄鱼”装甲输送车重26吨,能防车轮及车体下15千克TNT当量地雷的爆炸。
  目前,抵御扁锥型或自锻破片地雷及装药的装甲也应运而生。其中之一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局于去年展示的“铁壁”装甲,据称该装甲能有效抵御中型自锻破片地雷。“铁壁”是混合装甲,采用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制成,表面密度为200~230千克/平方米,适用于相对较轻的车辆。以色列军事工业局近期还披露了一种称为“防浪板”的装甲,其表面密度为430~450千克/平方米,为反应式装甲,不仅能有效抵御大型EFP装药,还可抵御火箭弹成型装药的冲击。
  此外,格栅装甲能防止60%成型装药的引爆,其另一个优势是相对较轻,表面密度约为40千克/平方米。最近,瑞士Raug公司还开发出了更轻的装甲,这是一种为抵御成型弹药的轻型装甲系统(LASSO),实际上是一种强度非常高的钢丝网,表面密度只有15~20千克/平方米,但其防御效力并不逊于格栅或条状装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