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天气
 

【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天气

发布时间:2019-02-15 04:09:36 影响了:

  摘要分析阜阳市颍州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生产;问题;对策;安徽阜阳;颍州区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88-02
  
  阜阳市颍州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部,北纬32°48′左右,年均降雨量800~900 mm,人均耕地666.67 m2左右。当地虽然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种,但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为主,集约化种植的水平不高。近年来,通过推广良种、良法等措施,该地区的小麦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受各种不利条件和不良习惯的制约,该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还未充分发挥。结合近几年在基层的实践调查,将当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1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优良品种的使用率低
  近年来,颍州区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大大提高了良种更新换代的速度,实现从过去种植春性品种为主,到现在种植半冬性品种为主的转变,产量水平也由此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良种补贴的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一些不适合当地生产的小麦种子,通过不正常的渠道进入生产环节,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耕种环节存在的问题
  1.2.1整地质量差。由于实行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农机到户率低,很多农户共同租用农机。因农机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或因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求速度、轻质量,造成整地质量粗糙。生产中容易出现土壤蓬松不实、上有坷垃、下有卧垡,地块高洼不平、耕深太浅等问题,容易造成小麦出苗不均匀、不整齐,甚至缺苗断垄。小麦根系与土壤接触不紧密,导致小麦不耐寒、不耐冻、不抗灾。
  1.2.2播种质量较差。由于一些农机手的技术水平不高,或过分追求播种速度而忽视播种质量,使当地小麦播种质量水平较低。播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播种过深。许多农民认为:高粱应该浅播种,小麦应该深播种,小麦深播较耐旱。致使许多农户在播种小麦时,主动要求农机手加大播种深度,有的播深甚至达到10 cm以上。因此,易造成出苗迟、出苗少、苗弱、分蘖少的现象。既浪费了大量的种子,又使小麦苗情较差。②播种量过大。受当地种植习惯的影响,许多农民认为:小麦的播种密度应该较大,豆子的播种密度应较小。虽然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许多农民盲目加大播种量,有的甚至达到了375~450 kg/hm2。苗期群体过大,容易形成单株独苗,不利于分蘖和壮苗的形成。在小麦生长后期也容易出现因群体过大而倒伏的现象,最终导致用种量多、产量低。③播种不均匀。同一田块不同区域内播种不均匀,或各麦垄播种不匀。
  1.3科学施肥水平低
  1.3.1不重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给农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还具有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但是由于施用有机肥费工费时,加之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收益较高,导致施用有机肥的田块越来越少。目前,颍州区小麦主要以施用化肥为主,其中又以酸性化肥居多,土壤酸性逐年增加,土壤板结的程度逐步加重,小麦赖以生长的土壤环境逐年恶化[1-2]。
  1.3.2合理施用化肥的知识需要进一步普及。虽然农民已普遍认识到使用化肥的重要性,但能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的农户还不多。许多农民对化肥的N、P、K三大元素和其他中量、微量元素的作用、特点,以及化肥的合理搭配使用等问题认知较浅。土壤中并不缺少或小麦并不需要的化肥元素被过多施用,而土壤中较为缺乏、小麦生长又极为需要的化肥元素却施用不足。在每季的生产过程中,虽然化肥的投入量逐年加大,但小麦产量却得不到有效提高。
  1.3.3小麦生长后期容易出现缺肥现象。由于农民在施肥上大多采用“一炮轰”的方式(即在整地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小麦生长所需的全部肥料)。加之小麦生长季节较长,肥料不可避免地随水流失,小麦生长后期往往出现脱肥现象,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大多数农民不了解叶面肥料的重要性,很少使用叶面肥料。
  1.4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由于受多年来形成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民防治小麦病虫害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在病虫害发生较重时才去防治,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也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5麦秸利用不合理
  近年来,由于麦秸在该地区没有较好的利用途径,加之麦收后农民急于耕种下茬作物,往往采取简单的烧毁处置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方便易行,但是却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对策
  2.1鼓励耕地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
  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科学经营的需要,国家应继续提供优惠政策,在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鼓励耕地自愿、有偿、有序地向种田能手或种粮大户集中,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使小麦增产。
  2.2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种田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其科学种田的水平,彻底扫除其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为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3进一步提高良种使用率
  应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扩大适合颍州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的使用率,主要是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杜绝不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种子进入生产环节,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良种基础。目前,适应该地区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有皖麦50、皖麦52、矮抗58、淮麦22、新麦18等半冬性品种,豫麦70-36等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等春性品种。应根据不同的茬口,选择相应的小麦良种:一般早茬地应选择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晚茬地应选择春性品种。
  2.4提高耕种技术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机手的耕种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服务意识。不断研制和推广适合该地区使用的新型农机。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耕种技术。精细整地:一是要保证整地深度,一般要保证耕深20 cm以上。二是要做到土地平整,土壤上虚下实,上无坷垃,下无卧垡。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一般播量在180 kg/hm2左右,播种深度3~5 cm。尽量不要采取“连旋带播”(即旋地与播种同时进行)的耕种方式,如果采用这种耕种方式,必须在播种后采取相应的镇压土壤措施。否则因土壤不密实易造成麦苗不耐旱、不耐冻而出现死苗。播种时,精确调控播种机,做到下种数量精确,均匀播种[3-4]。
  2.5合理使用肥料
  2.5.1重视施用有机肥。①建议农民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既减少浪费和污染,又可培肥土壤。②建议国家通过科技攻关,继续研制适合当地使用、简单易行的秸秆还田新机械、新技术,使秸秆能比较方便地还归土壤,循环利用。
  2.5.2配方施用化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使农民充分认识不同化肥元素的特性和作用,做到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由此既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又减少了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一般来说,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N 3.0 kg、P2O5 1.2 kg、K2O 3.0 kg。
  2.5.3适时追肥。可在小麦拔节期前后,根据苗情,追施尿素75~120 kg/hm2,可有效解决小麦的后期脱肥问题。
  2.5.4重视施用叶面肥料。叶面施肥是小麦生长中快速有效获取营养元素的良好途径,对小麦增产具有不可或缺的有益作用。要使小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应重视叶面肥料的科学施用。一般可用0.1%~0.4%尿素溶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在小麦抽穗扬花后喷洒2~3次,每次间隔7~10 d。也可在小麦的其他生长阶段,根据小麦生长需要,喷施相应的叶面肥料。
  2.6积极防治病虫害
  近几年在当地比较易发的病虫害主要有麦红蜘蛛、穗蚜、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进行防治。可用吡虫啉、扑虱灵等防治麦红蜘蛛。防治麦穗蚜虫时,可用10%吡虫啉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时,应在小麦拔节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25 L/hm2对水750~1 050 kg/hm2,或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小麦茎基部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应在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1 500 kg/hm2喷雾,一般用药1~2次,每次间隔7~10 d。
  3 参考文献
  [1] 陈传哲.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0(7):89-90.
  [2] 赵鹏海,黄国强.试述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因素[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7):138.
  [3] 曹�.关于灵台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9-101.
  [4] 马学涛,王帅.扎实开展高产攻关 实现小麦高产高效[J].现代化农业,2010(6):14-1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