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浅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2-22 04:31:16 影响了:

  摘要: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学生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开展创新教育的对策,特别强调了要建全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1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需求
  
  所谓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充分调动自身的身心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地参与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自主地感知自然事物以及社会现象,同时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须的方法。
  长期以来,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国外倍受重视,特别是美国和日本,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设了《创造性开发》课,此后,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教育活动逐渐推广普及到中小学。1955 年日本开始由美国引进创造学业,并在全国普及了创新活动。1982年一份普查报告表明,当时日本已有大约40%的企业对职工进行了关于创造性思维和技法的教育。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在群体上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整个教育过程中较少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操作手段和目标要求,最后还是以学生的考核成绩来确定优差。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是具有独特意义的”。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发展为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近几年用人单位普遍有这样一种反映:高职校的毕业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尚好,但是工作上手太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另外的关键问题则是在工作中缺乏创新,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改革的讨论由来以久,改革是共识,问题是改革什么,怎样改,关键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应根据社会不同的岗位目标来培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事关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发展后劲,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就要适应和满足这一需要。可见,国家和社会除了对人才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品德要求外,最重要的则是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1] 。
  
  2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建立、建全有力的保障机制
  
  2.1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各级有关部门的观念要更新,尤其是对抓创新教育的工
  作力度要加强。在教学管理上,要建立积极性的引导政策,一些规则要改革,比如学生的成绩评定办法,增加对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学分的计算方式;教师的工作量的计算方式,增加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工作量的计算,及教师的职称评定的考核改变等。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包括制订《高职校教学工作考核办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办法》、《高职学生创业指导意见》、《高职学生创新奖励措施》等[2]。
  2.2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创业。教师参加社会创业,如在企业中兼职、下企业锻炼、参加工种考核等,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在专业知识的“更新充电”的软硬件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知识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尤其要不断调整。它不只是教师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更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长远目标,因此,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发展规划,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时间、条件、效果等做出统一安排,使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得到制度保证,同时社会创业实践更应是他们学习的大课堂,因为只有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更好地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2.3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良好的实践保障体系。要有超前的目光和现实具体的发展规划,逐步建立科技型的实践基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等,为教学和科研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完善了创新教育实施环境。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首先要功能齐全,在仪器的添置上既要注重基本训练的常规设备,又注重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注重设备、技术两手抓;力争学以致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院校和企业集团联合,校方利用学生这一群体为业界解决现在或将来的技术问题,业界为校方提供资金和试验条件,坚持多途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特别是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另外可从每年收取的学费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创新实践基金”,对在教学创新与实践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总而言之,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加强与企业联合,使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3]。
  2.4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领导。成立教学创新与实践指导办公室,统一指导、组织、考核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搞好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创新与实践的最新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市场细分,研究确定未来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方向。
  2.5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据调查,多数用人单位赞成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更受欢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做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因此,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6健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完善配套制度,将全校各相关单位有机的联成一体,成为服务学生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特别要规范和加强学生科技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要加强学生科研基金的管理,规范项目的设立、研究、检查及评定过程,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4]。
  
  3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3.1首先,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和课程实施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客观条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则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抛弃教死书,死教书,整天拘泥于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中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已任,这是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角色的新定位。
  3.2学校多学科的交流与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浓厚的学术空气,多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学术群体和思维方式的碰撞、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都成为推动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其他渠道的关系,需要学科教学主渠道和其他渠道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也需要搞好学科间的整合。鼓励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在研究中要注意搞好与其他研究的整合,如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整合,与学生潜能开发研究的整合等。
  3.3重视创新教育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以专业组为单位定期交流创新工作,学期末在全校内进行交流,并可以进行创新的评比活动;还可以邀请校创新外名人或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学等。
  3.4开展发明创新设计竞赛,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热情,对一些有开发价值的创新设计给予必要的扶持,争取实现产业化。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参加教师的实际科研工作,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4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
  
  4.1深化课程改革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
  向”为原则指导专业课程的设置,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理论课与实训之间的结合等,对课程进行必要的删增组合,积极开发教材中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激励他们的创造精神。
  4.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方面。其一,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实践或者讲实践成本过高,则不应该搞实训;其二,需要实训的,也必须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单个知识点应该及时进行训练,而对那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知识体系则应该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3创新教育要突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思维、发现和探索过程,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要注意:①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②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③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解决专业实习中的实际问题[3]。
  4.4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在教学内容上,鼓励教学一线教师结合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编写或者选用相关的创新理论教材,由于创新是开放的、综合的、全面的,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摆脱传统教科书的禁锢,不断吸收新事物,不断补充新内容,可以考虑以下做法:①加强学生的感知环境。 如用实物、彩图、录相、现场等来补充教科书单一的文字形式。②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可以利用产品目录图片和科技信息来弥补教材内容发展滞后的缺限。③加强综合知识学习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因此创新学习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甚至会超越学科知识体系,比如:学生创新的产品与加工、成本、经济、市场行情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创新学习必将对传统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产生巨大冲击,需要在主课堂进行综合知识的学习和相应职业活动的开展,需要职业教育开设综合课和活动课[5]。
  4.5还要处理好打好基础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较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是不可忽视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偏低这一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5结语
  
  对高职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社会和学校大环境的支持、社会和学校硬件设施的保障,更需要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软件设施进行全面又系统的变革,因此,创新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要循序渐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擒虎.高校的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60-61.
  [2] 马清华,包相贵.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观念的创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6):103-105.
  [3]钟克.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学习初探[J].职教通讯,1999,(6):24-25.
  [4]王志水.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横,2006,(1):169-193.
  [5]宋楠.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1-50.
  
  作者简介:
  谢兰曼/女/1972.12/本科(硕士在读)/讲师/现就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苏州2150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