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9-03-30 04:25:35 影响了:

  媒体的新闻报道,是世界打量中国的一个窗口。作为今日中国的讲述者和中国形象的塑造者,中国的媒体首先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要用一种老少咸宜、超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国际化方式,让世界了解和接受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针对国外关于中国的不实报道,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还原事实,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
  
  如何挖掘“中国故事”
  201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了《纽约客》作者何伟的《寻路中国》,不仅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也赢得了大批中国读者的青睐。《寻路中国》是何伟继撰写《江城》、《甲骨文》之后的第三部中国纪实作品。他通过在中国北方的乡村地区和南方小城驾车,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记录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语和横幅,唤起了中国人的记忆和思考。
  何伟的作品算是外国人报道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典范。没有宏大的主题,却细致入微地观察到了中国老百姓生活和精神的本色。而正是这种本色的东西,才能引起共鸣,令人信服。
  外国人善于讲故事,通过故事让人读懂里面所要传达的意思,而这恰恰是中国媒体需要学习的地方。再多的理论和道理,都比不上鲜活的故事所带来的感染力。前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后者则是一种主动的理解。
  我们往往喜欢从现有的渠道去获取信息,自己真正去体验和记录的却很少,以至于我们笔下的中国故事都带有转述的意味,少了一些真实。2008年,中国作家许知远从东北的爱辉县向云南腾冲出发,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的旅行。他把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写出了《祖国的陌生人》一书。这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作者发现自己原本所认识的祖国实际上却是如此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所了解到的中国只是一些碎片,或许并不真实,而只有这种体验式的记录,才是真实的中国故事。
  挖掘中国故事,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外国人。今年,因为电影《赛德克·巴莱》,人们认识了台湾导演魏德圣,也对台湾的原住民有了新的认识。1999年,魏德圣读到一本叫做《漫画巴莱》的绘本,这本漫画讲述了雾社事件——一段台湾原住民英勇抗日、寻找灵魂自由的历史。魏德圣深受感动,发誓要把这个悲壮勇敢的故事拍成电影。
  通过10多年的准备,《赛德克·巴莱》终于问世。万达院线在微博中推荐《赛德克·巴莱》时说:“我们是服务行业,您选择什么样的电影,我们从不干涉。但是面对《赛德克·巴莱》,我们必须说,您值得一看。面对如此血性的电影,我们也愿意,血性一次!”这个故事成功了,虽然大家听不懂原住民的语言,但故事中所体现的台湾原住民的精神所在,正是当今混乱的价值观中真正应该被放到人们视线中心的精神源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在中央提出的新闻战线“走转改”,正是媒体深入一线挖掘中国故事的契机。在对外报道中,只有学会挖掘真正反映中国国情和民众生活的故事,真实、全面、准确地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学会“中国故事”的世界报道方式
  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去讲述,获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尤其是在对外传播中,必须学会用外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报道。所以,研究外国作品,学会“中国故事”的世界报道非常重要。
  去年,《功夫熊猫2》在中国收获了1亿美元的票房,它用美国人的幽默感混搭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太极和五行拳功夫、针灸、算命、皮影等,然后用中国特有的亲情方式进行表达。美国人用中国人所熟知的故事元素和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传递的却是美国所倡导的价值观。
  我们常常询问中国文化怎么走出去?事实上就是要解决如何进行中国故事的世界报道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开阔的视野、专业的品质、辩证的思考去讲好中国故事。
  前不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获全胜,不仅征服了中国的观众,也让世界认识了别样的中国。看过片子的人评价它“让人感动”、“泪水和口水同时出现”、“最好的中国形象片”。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谈起创作的初衷时说:“我们记忆中好吃的东西是因为带着人的温度”、“我们拍摄的对象不是底层的劳动人民,而是干净的中国人,内心当中有骄傲的、有心气儿的中国人。”
  这其中所传达的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选择。《舌尖上的中国》不能仅仅说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它的故事的重点不是吃喝,而是关于一群普通中国人的平常事,没有假恶丑,没有宣扬好人好事,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却让人感动。它让人看到,原来中国竟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
  这部片子的优势还在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都是先写脚本,然后导演根据脚本联系相关的人和事,摄影师根据脚本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却是先进行调研,然后完成了一个大纲,如果没有前期的严谨的调研,就不会有那么多鲜活的故事。而这种方式,正是国外优秀的纪录片的成功模式。而其中采用的一些拍摄手法,也是导演组在仔细研究国外优秀的纪录片之后所获的心得。这次有力的尝试证明,创新思维模式,用专业的态度,怀揣着家国情怀,才能创造出有灵魂的作品,为大家所接受。
  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在了解西方人的喜好后,创造性地将我们想要传输的信息和他们的兴趣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传播的效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一档FM91.5的音乐节目,在外籍人员中的口碑很好。该节目就是捕捉到外国人对音乐的喜好,设计出新闻音乐频率,即每小时以5分钟的新闻开始,接下来55分钟的音乐,循环往复。音乐是有益无害的,这个节目把“我们想说的”和“外国人想听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没有音乐节目,新闻节目也形成不了那样大的规模,接触不了那么多听众。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一种合适的传播方式可以让效果事半功倍。在对外传播中,资金的投入是一方面,题材的选择和传播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中国陷入多年不曾经历的悲伤之中,而3个月后如期举行的奥运会,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坚韧。在这些标志性的事件中,数百万的中国志愿者自然而又突然涌现,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出了中国人的悲悯和慷慨,以及迸发出的行动力和协作力。中国的媒体也在这个时候集体出场,以各种形式记录下了这些点点滴滴。这一年,世界人民通过媒体认识到了一个自信、团结的中国,中国人表现出来的奋进让他们感到意外。
  真正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最终还是精神层面上的触动。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方面,中国的媒体还任重道远。
  (作者系中国报道杂志社主编助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