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一种缘分|相遇是一种缘分
 

一种缘分|相遇是一种缘分

发布时间:2019-04-16 04:35:28 影响了:

  编辑与作者的缘分是前世修炼而得,大多时候,不必焦急,唯有耐心,才能成就具足的因缘。做书亦是如此。  吴念真十多年前在台湾出版的小说集《特别的一天》时隔多年后,作为在大陆首发的小说作品,2012年5月由江苏文艺社出版。作为责任编辑,我回忆起从认识吴念真到编辑吴念真的作品出版,前后有两年多的时间。正如吴念真在书中致读者的信笺上所写的“一种缘分”那样,编辑与作者、作者与读者,人与人之间、人和书之间,这所有的情感都归结为缘分。
  巧合缘分,相识作者
  2010年的夏天,我到台湾参加佛光山举办的青年生命禅学营,活动余暇前往诚品书店购书,预计购买的《寻找——吴念真的电影生活札记》在书店已经断货,寻找好几家店都得到同样的答复。回到住处的夜晚,我就鲁莽地发信给吴念真:
  念真先生,夏天好。
  去年此时,在台北,我买下了《特别的一天》,那时候我还是个纯粹的小说读者,同时还买了《台湾念真情》一本,用一个晚上时间看完,在第二天清晨离开台北前,将书留在了台湾的朋友处。留下,是自私地想要作为信物,为下一次的到来创造因缘,更是为我短暂的台湾之旅太匆促,没有机会遍览您书中那令我神往的别样台湾,为未及离开便已生起的思念留下承载之物,待下次来,一定去那九份某人的故乡走一走,去闻闻凤凰山上的茶香花香,或者寻找那个有着新甜班名字的小朋友们……一年后,又到台北,行程的匆促致使依然无法圆满浪漫的别样“台湾念真情”之旅。赶去诚品,在店的尽头一排书橱翻找,您知道,我想找的该是最初的 “寻找太平天国”,遍寻不到。店员告知我,这本书绝版。当时闪过的第一念头就是,为什么不重新出版,如有简体字版,那些大陆的读者便不会遭遇与我相同的隔海寻书而未果返归的遗憾了,不是吗?
  以前单纯读书的心情,因从事职业而转换为想要编辑吴先生的书的念头,在这封信之前不过是曾经隐约的梦想,可是此时如此踏实地站在这美丽岛的土地上时,我还是决心去信给作者,期望能在台北与吴念真见一面。即便不为其他,从作者手里接过本心念着的、早已绝版的书也是我这个夏天最美丽的事情。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幻想,出乎意料的是吴念真回复了我的短信:
  欢迎到台湾来。 希望你停留愉快。
  这阵子我有点忙, 不过14号下午我会到剧团的表演班去上个课, 之后有一点时间, 如果你那天下午有空的话, 也许我们可以就在剧团见个面。 我可以把自己留下来的那本《寻找——吴念真的电影生活札记》带来送给你, 以及另外一本即将在11月出版的一本书print一份给你当纪念。
  由于停留的时间短暂,收到回信时我已经离开台北,没能赶得及相见一面。后来回想,也许那个夏天缘分还不具足,需要我在未来的时间里耐心等待。有了这样的缘分,才会有下一次相遇的机会。
  缘分未断,相约作者
  回到南京后,我很快收到了吴念真签名的《寻找——吴念真的电影生活札记》和即将出版的《这些人,那些事》的书稿影印件。当时,吴念真的作品还没有在大陆引进出版,大家熟知他多是从编剧和主演的电影中,而《这些人,那些事》是吴念真投身电影事业和忙于舞台剧之后,暌违十多年的最新作品。读着《这些人,那些事》的书稿,我竟有些嫉妒吴念真,嫉妒他的生命更重。相比之下,我们又是多么轻薄。重,是因为有那样多真实、饱满而富有质感和色彩的生命出入过自己的心田。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电影,充盈着生活的苍凉、沉重,却也不舍温情。每一个,若不是真的如篆刻般留下深有力的痕迹,又怎能造就文字。一个人的生命,缘不过是由那些别个生命相交汇而组成,任缺一处,都不完满。很多人都说,吴念真最会讲故事。这时,我才知道,这哪里是故事,分明是在陈述记忆,回忆这一世身边过往的有故事的人,写出他们,就已经是故事了。原来电影中的那些鲜活生命,老莫、阿柔……都曾真实地嵌在过生命里。那些故事里的人,最初又都是生命里的人。
  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我又一次鼓足勇气联系吴念真,问起《这些人,那些事》的简体字版权的情况。因为吴念真工作忙碌,所以所有在台湾已出版的图书都交由版权机构代理。欣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家出版社在“竞争”,有这么多人喜欢吴念真的作品,希望引进出版,我想除去编辑身份,作为一个读者,我是开心又欣慰的。后来,凤凰集团旗下的译林出版社引进推出了这本《这些人,那些事》的简体字版,我也因为和吴念真的缘分结识了译林出版社的编辑袁楠老师,她和我一样,喜爱并敬重吴念真,在推广这本书的过程中付出很多心力,这些都是由书而结下的良缘。
  随后的时间里,我和吴念真一直保持邮件联系,他会很耐心地分享新近的创作和心情,有时也会聊起一些生活的近况。我也希望能有一天,自己负责出版一本吴念真的作品,但这个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
  《特别的一天》是吴念真青年时期进入电影行业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集,2010年我读到的是台湾远流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纪念版。吴念真用饱满的情绪和节制的文字写出亲身经历过的台湾,那是父辈的台湾——以北部矿区的乡间生活为主,故事里饱含对村庄的浓浓乡愁和人情味道。故事中对溪尾、瑞芳等台湾地方的描摹写出了一个个大陆读者所陌生的台湾面孔,故事的主人公也都是在乡村劳作的底层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及城市化对矿区和农人们原本生活的冲击在这些小故事中也都有反映,既有温情,也有悲凉。吴念真充满悲悯情怀地讲述了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个体在社会生活洪流中的无助与茫然。文字朴实内敛,讲述充满耐心和同情心,但情感上又不失理智和节制,展示了命运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这样一本有生活意味的图书,能不能从台湾引进出版呢?这样的念头突然萌发在我的心里。
  执著追求,缘定出版
  我决定出版吴念真小说集的想法得到社里的支持后,我迅速和台湾远流出版社的王佳慧小姐取得联系,经过多次磋商,他们最终决定授权我们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问自己,执拗地坚持把一本“老书”变新书,意义何在?有时,会肯定自己的期望,让吴念真的文字与大家相遇,是为读者负责;有时,自己也生发疑问,作者都要尘封进墓冢的东西,如此争取会不会太不解人意。但是,那已经“死去的”的小说和写小说的人,永远都存在着,或者存在过。小说的文字节制而客观,可我时时悲从中来,那些生活场景和境遇离我是遥远的,但又是熟悉的,因为每个人的悲剧性有终极的相同,那即是对生命的身不由己和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这样看来,那些陌生的台湾北部矿区的善良人们,又是如此靠近我们。
  “新书”即将出版,虽然吴念真曾经立下了“墓志铭”(为远流版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吴念真称其为写小说的那个自己所做的墓志铭),但是我还“不解人意”地邀约他为《特别的一天》的简体字版拨冗做跋,再为人间的明良、秋男们写片言只语,讲讲自己的如书中那样的父辈们,再或者与大陆读者聊聊近况也好。吴念真欣然答应我的邀约,亲笔书写了一封“信”作为跋文,并认为这是作者“应当做不该推辞的事”。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这封信由译林出版社的袁楠老师去台湾拜访吴念真时亲自带回给我,手写的书信托朋友跨越海峡一路带回来,这种古朴的方式令文字都有了温度和颜色。《特别的一天》出版过程中,我与吴念真未断的缘分历历在目:向作者寻求关于书中描述的九份、瑞芳等地的照片,为网络书店预购的读者索要亲笔签名作为礼物馈赠,在忙碌时候请求作者抽取时间参加微博访谈等,吴念真的耐心和热情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唯一能够回馈的“谢谢”两字都变得难以说出口。
  与吴念真的书结缘的两年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这个出版的过程却是如此漫长,让我有了最深的感触。正如我刚进社时候社长说过的,一本好书没有绝对的可复制性,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其中最微妙的因素。著名出版人刘瑞琳曾讲过,“真正好的书都不是攒出来,也不是编辑弄出来的。真正的好书一定是作者用心写的”。编辑与作者的缘分是前世修炼而得,大多时候,不必焦急,唯有耐心,才能成就具足的因缘。做书亦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文艺出版社)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