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侦查措施 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侦查措施 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9-06-04 14:29:18 影响了:

第一篇: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刑事案件发案不断增多,而基层痕检技术人员却难以相应幅度增加。这种现象造成了技术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出勤现场,没有足够精力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现场,尤其是没有时间在跟案服务中提高痕迹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久而久之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基层侦查人员的相关痕检技术培训,建立以侦查员为基础、技术员为骨干的,分工协作的基层痕检技术队伍。一方面侦查员能够通过自身的技术实践活动及时全面地掌握现场和痕迹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与其它方面得来的情况结合起来对案情形成较为系统客观的认识。侦查中也能够随时随地注意发现嫌疑人或物,及时搜集比对样本进行初步检验,抓住稍纵即逝的破案战机,将痕迹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可将主要精力放在较复杂现场的勘查、较疑难痕迹的提取检验以及大要案的跟案服务上,并对侦查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开展技术研究,形成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层次化技术力量结构。

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

 (一)注重发现当前各类刑事案件现场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勘查要领,努力提高痕迹的发现提取率。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犯罪的智能性、职业性、系列性、团伙性等特征日趋明显,现场越来越难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对此,笔者认为只要痕检技术人员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为指导,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当前各类犯罪现场的规律和特点,将痕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之融会贯通,依旧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质量高、价值大的证据和线索。

 例如:在勘查系列性案件现场时,要注意分析研究同类现场之间的共性和具体某一个现场的个性,可以发现其中现象之间、痕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将犯罪分子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判断得更加具体准确。勘查团伙性犯罪案件现场时,通过对现场每个部位、各种痕迹的全面发现提取,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能够确定团伙犯罪的人数、分工、特点以及参加作案的各个成员在现场留下的痕迹。此外,也可以利用犯罪分子特别注意避免留下某一类痕迹时,却往往会留下利用价值很高的另一类痕迹的规律,认真发现提取其它痕迹物证,同样能够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二)建立和完善促进痕迹发挥作用的两项制度,加强四种联系,努力提高痕迹的利用率。

痕检的目的是要找到在犯罪现场上留下痕迹物证的人或物,不能只满足于发现提取了犯罪痕迹,它的方法和内容应贯穿于整个侦查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有关制度,与各方面广泛而经常的联系是使痕迹在侦查中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的重要保证。

两项制度包括跟案服务制度和痕迹档案制度。跟案服务制度是指技术人员在勘查现场的基础上对案情进行分析研究,对痕迹物证进行提取并初步检验后,根据案件情况的需要,直接参加调查访问、摸底排队、搜查布控等侦查活动,从中深化和纠正对案件的初步分析结论,将从现场得来的线索和物证运用到具体的侦查措施之中,随时随地注意发现嫌疑人和与案件有关的工具物品,搜集嫌疑样本,及时比对检验痕迹,主动地、高效率地为侦查破案服务的一种制度。

痕迹档案制度是指技术人员将在短时间内未破的案件现场提取的痕迹分类、分系列储存,一案一卷,逐一注明对痕迹各方面的分析判断结论并根据案件的发破情况,经常补充整理,随用随查,保证侦查需要的制度。

四种联系是:第一,加强与上级刑事技术部门和各有关科研单位的联系,了解掌握刑事技术发展的状况、先进新型技术器材的研制使用以及这些单位能够解决技术检验鉴定问题的范围等信息,以便在日常中借鉴利用,不断开阔思路。第二,加强与本地区相邻或相关公安机关及其刑事技术部门的联系,交流有关犯罪现场反映出的作案手段、作案工具以及提取痕迹物证情况,及时进行案件串并,互相提供嫌疑人员嫌疑物品的比对样本,拓宽途径。第三,加强与本部门其他技术人员、情报资料等人员的联系,利用他们各自的业务优势,发挥痕迹作用。第四,加强与派出所、内保单位治安联防组织的联系,搜集线索,互通情报,为痕迹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对复杂、疑难的现场和痕迹坚持反复观察、反复研究的原则,力争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并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理论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基层痕检部门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由于手段狡猾的流窜犯、惯犯作案增多,而使犯罪现场特别是大案现场较为复杂且检验难度增加。这就要求基层痕检技术人员必须使自身的技术水平适应现实的需要,充分利用基层单位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多、钻研锻炼的机会多、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多的优势,认真对待每一个现场和痕迹。尤其是对大案或复杂疑难的现场和痕迹,要多观察

、多实验、多研究,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和经验,并将这些方法和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形成系统的理论。在积累了足够资料的前提下,还应开展新技术的研究,然后再将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中加以充实完善,使基层痕检技术水平在实践认识的不断反复中得以提高。

《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svt

、多实验、多研究,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和经验,并将这些方法和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形成系统的理论。在积累了足够资料的前提下,还应开展新技术的研究,然后再将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中加以充实完善,使基层痕检技术水平在实践认识的不断反复中得以提高。

《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析提高侦查员痕检能力的三大措施的调研报告。svt

第二篇:提高领导干部三大能力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领导干部“三大能力”当前,认真学习、全面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进一步加强各 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能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也就是说, 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领导干部“三大能力”,即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统揽本地区 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 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一、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是强化战略观念,注重对经济工作的宏观预测、战略指导和政策导向。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地方政府从直接插手干预经济活动转向主要进行经济预测、产业导向、规划布局、政 策引导、环境改善等方面,重点是搞好对经济的调控、指导和服务。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 尽快转换角色,转变领导方式,摒弃“瞎指挥”和只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应当更多地通过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来指导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改善和优化环境来促进经 济发展;通过培育、总结先进典型来促进和带动经济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来引导 经济发展。 二是强化市场观念,自觉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经济特别强调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 手”的作用,依靠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科学技术 的快速发展,资源配置的快速移动,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有一种 尽快适应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的紧迫感,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的观念,无论是制定规划、确立思 路,还是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都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市场,自觉按市场规律办事。 三是强化法律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真 正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 进而与世界经济接轨, 地方政府必须着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严格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并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政策规章,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经 济活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 境。 四是强化竞争观念,在竞争中求发展。市场经济也是竞争的经济,有市场必有竞争。尤 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市场的影响将更加直接,竞争将日趋激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 固树立市场竞争的意识,敢于和善于在竞争中求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生机活力。 五是强化开放的观念,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经济的全球化是以 相互开放为前

提的,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要学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 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依存度。要大胆地走出去,敢于到国内 外市场中去竞争, 努力把产品销出去, 鼓励和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向国外输出技术和资金, 进而带动产品和设备的出口。要积极引进来,包括知名企业、名牌产品、资金和先进技术、 人才、设备与管理方式,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六是强化效益观念,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是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没有效益就不会有发展,效益不高必然发展不快。从目前 曾都区经济发展的情况看,质量和效益的状况不容乐观,国企改革的步代还不快,效益还不 明显。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心中必须装着效益,眼睛必须盯着效益,把经济效 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努力增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一是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观念。 曾都区作为全省最大的县级区, 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 在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 归结起来是发展不够的问题, 即总量不大, 速度不快, 质量不高, 后劲不足。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个就是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因此,只有加快发展,才是解决曾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最有效的方 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各项任务的根本。抓住了发展这个主题,就牵住了经济工作的 “牛鼻子”,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是要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就是财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握全 局,认清形势,研究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发展重点、关键环节、工作目标要有科学明确 的定位。要做好这一点,关键是要“吃透两头”,在结合上做文章。一头是吃透“上情”, 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的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 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善于从宏观的角度,从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好当前1与长远的关系、 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把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全市工作 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另一头是吃透“下情”,就是要科学认识本地情况,真正弄清楚本 地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把这“两头”吃透了,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结合” 的文章,即根据“上情”的精神,从“下情”的实际出发,把“上情”和“下情”这两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形

第三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的调研专班在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全市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8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主持召开市政协五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副市长严国本出席了会议。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基地2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葛店开发区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市金刚石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延伸了金刚石产业链,促进了我市金刚石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网已成为鄂州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顾地塑胶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仅有1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对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企业仍停留在赚取加工费、包装费的水平上,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赢得暂时的竞争优势。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创新主体动力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项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这些都造成企业对科技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区级科技经费支出仅为区科技局的办公经费,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较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于全国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完全发挥作用,致使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梁子湖区甚至连一家银行分支机构都没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激励机制,我市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孔雀东南飞”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我市虽有5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分布在教育、卫生、财会等领域,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只有1600余人,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引进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创新激励机制不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现有的科技政策还不完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财税、信贷、政府采购、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与我市紧临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信贷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打算迁往该区发展。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我市仅有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仅如此,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筹备阶段;科技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还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评估、科技服务机构很不完备。这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市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要使我市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只有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市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认真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葛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建议由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我市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中试基地;同时,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市政府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1.5%。根据我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建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4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我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税务、科技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契机,把葛店高新区融入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政策融合,争取葛店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三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沟通情况,加深理解,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选拔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由政府科技部门组织讲座,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费对全市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同时,大力引进、聘用实用新型人才,借智借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二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财政可给予专项补贴;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并为其进行高层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创造机会;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科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进行精神和政治奖励,如:在评选市劳模时,优先考虑优秀科技工作者;在选举人大代表、推荐政协委员时,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等,以此增强科技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各企业要为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量大面广而又持久的宏伟事业,需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营造服务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科技局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要抓紧建设专家与技术、研发与制造公共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市级开发区、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法制环境。要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避免知识产权流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立市知识产权局在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的牵头地位,强化执法工作,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社会环境。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选用地产自主创新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关于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总书记总书记在《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一文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我校党支部按照天心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五进五问一献策” 的特色调研活动,把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加以实施,意义深远,符合时代对当今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完了,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我们的教师——身为学生思维的开拓者、知识的引路人,不但不将孩子奇特的想象力加以延伸与发挥,反而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给抹杀掉了。而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其实,每一位小学生都是有创新思维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到它,孩子们大量的创新思维被我们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给压抑、扼杀,终究埋没了。由此可见,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按照美国的一个标准衡量,现在教师中创新能力能达到30分的不足60%,10分以下的占18%,有的教师甚至得到负分。试想一个创新教育能力薄弱的教师,能教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吗?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个国家优先发展的课题。正如总书记总书记在“12·15”重要讲话中说得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 教师作为第一线的人才培育工作者,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尤显重要,如何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管理层面的热点话题。

二、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我校于获得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十五课题实验学校”、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实验基地、成为“全国宋庆龄青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及“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获“市创新型学校”、 “市科技示范校”称号……荣誉的背后, 是不懈的努力与执着的追求。自从学校打造“创造教育”特色、走“科技兴校”的道路以来,全校师生都十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发现,我校教师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敬业精神强,但竞争意识和独立精神要提高;2、能热爱学习,做到学习经常化,但学用结合要加强;3、研究活动经常,但钻研精神不够,对教育教学不能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4、绝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主动,热情高,但理性思考不够;5、注重学科知识传授,但学科评价不够科学、全面;6、较多的走经验型道路,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走研究型道路的不多;7、有旺盛的工作热情,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还需不断加强;8、有点盲目地信奉权威、传统和书本,想象力还需进一步丰富,知识面还要更为宽广,灵活正确地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不良因素

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就我校教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衡量教师创造性活动的标准不够科学。高考指挥棒下的学科知识传授要求、社会及家长对孩子的学分期望,制约着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影响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教学目标的智育单一性和教学活动的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倾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把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重要标准,造成教师之间激烈的病态竞争。如今素质教育浪潮涌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学生素质竞赛、特长训练、素质教育评估等,但是抓升学率、及格率,甚至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现象依然没变。这样一来,教师在夹缝中生存,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2、实施创造教育的坚持与坚守不够。培养独立思考与不断反思的习惯是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这些都依赖于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动自发地去摸索、去磨练。如果学校的激励机制不能燃起教师个体的创造激情,学校的管理服务不能尽教师所需,那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是空谈。所以学校管理要更为科学,既需要制度管理,也需要人文感染,才能燃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3、创新氛围的外部环境有待加强。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行为习惯、独立性较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闻不问,多数家长片面地看待创造教育,持不支持的态度,认为实施创造教育是不务正业,认为创造教育仅仅就是做几个小发明作品而已,不但没什么用,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

4、学校教师配置不足。教师不

足造成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不利于教师根据每位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加之教育成效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教育效果往往是呈波浪起伏,所以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得不到很好地满足,久而久之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情绪造成一定影响。

5、人力、物力、财力及联系教师实际、对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指导性的先进理论短缺也是一大因素。

四、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管理是发现、发展人的重要手段,领导是率先垂范的排头兵,要能做到一切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使管理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一体;领导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服务者,要在科学管理中融入人情,如同志、朋友情,使管理富有人情味;领导更是学校发展的推进者,为了使创新型教师脱颖而出,要破除论资排辈选拔人才的管理模式,鼓励人人创新,大胆启用富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

2、加强教师创新理念的培训。要组织教师反复深入地学习现代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师生树立为创造而教和“为创造而学”的志向。要用现代教育的新的三中心代替传统教育旧的三中心:即用“以儿童及其发展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建构方式为中心”代替“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为中心”代替“以课堂为中心”。要使书本成为儿童学习的载体与中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儿童独立探索和全面和谐发展的场所,从而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载体和中介,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兼顾课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3、建立以尊重、理解和宽容为内涵的新型师生民主。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如沐春风,从喜欢教师到喜欢学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不但不批评不会回答问题的孩子,而且以“你能行”、“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说”等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主动发现;要平等参与到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和问题中,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不断提升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水平;要多用“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请你说出你是怎样想的”……代替 “你给我说说”“你给我讲讲”“谁能比他说得好”的指令性的话语。

4、鼓励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问题,勇于、善于和敢于冲破原有模式。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肯于革新,创造性能力才会有长足的发展。要鼓励教师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修炼,不盲目崇拜、盲目套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能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要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人,又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5、加快观念转变,使教师教育观念现代化。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就没有教育实践的最优化。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与时共进。要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更合理,逐步适应知识综合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提高他们从科学的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育内容的能力;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创造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培养教师的创造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研究精神,强化创新意识;要通过教育理论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在教学上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中创造性地宽容学生,不压制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对学生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善于高度评价,建立有助于个人自尊心的人际关系。

6、构建创造论坛等交流、沟通机制。学校建立学术研讨阵地,定期举行,让教师在这一阵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听过的一堂课或一个报告、读过的一本教育书籍或一个教育故事、教育过的一个学生、上过的一堂课、目睹的一个教育现象、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等对象的分析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的走向和策略,交流思想和体会,让学术论坛为学校教育注入一股鲜活的力量。

7、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标本;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会等,使学生自觉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的操作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要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实施创新教育,建构一个立体化的社区大教育网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常规性实践基础上,增加创造性探索,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唯有创新,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唯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唯有创新,我们的人类才有希望。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栋梁。我们教师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并提高自己自主创新能力,做祖国需要的“创新型”教师,做天心教育需要的实施“教育强区”的排头兵。

第五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的调研专班在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全市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8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主持召

开市政协五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副市长严国本出席了会议。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基地2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葛店开发区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市金刚石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延伸了金刚石产业链,促进了我市金刚石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网已成为鄂州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顾地塑胶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仅有1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对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企业仍停留在赚取加工费、包装费的水平上,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赢得暂时的竞争优势。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创新主体动力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项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这些都造成企业对科技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区级科技经费支出仅为区科技局的办公经费,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较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于全国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完全发挥作用,致使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梁子湖区甚至连一家

银行分支机构都没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激励机制,我市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孔雀东南飞”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我市虽有5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分

布在教育、卫生、财会等领域,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只有1600余人,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引进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创新激励机制不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现有的科技政策还不完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财税、信贷、政府采购、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与我市紧临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信贷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打算迁往该区发展。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我市仅有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仅如此,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筹备阶段;科技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还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评估、科技服务机构很不完备。这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市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要使我市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只有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市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认真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葛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建议由各级政府出资建立(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我市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中试基地;同时,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市政府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1.5%。根据我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建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4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我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税务、科技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契机,把葛店高新区融入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政策融合,争取葛店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三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沟通情况,加深理解,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选拔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由政府科技部门组织讲座,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费对全市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同时,大力引进、聘用实用新型人才,借智借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二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财政可给予专项补贴;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并为其进行高层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创造机会;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科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进行精神和政治奖励,如:在评选市劳模时,优先考虑优秀科技工作者;在选举人大代表、推荐政协委员时,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等,以此增强科技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各企业要为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量大面广而又持久的宏伟事业,需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营造服务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科技局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要抓紧建设专家与技术、研发与制造公共平台,加快建设省级市级开发区、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法制环境。要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避免知识产权流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立市知识产权局在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的牵头地位,强化执法工作,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社会环境。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选用地产自主创新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第一篇:洛阳一季度房地产调研报告

洛阳市一季度房地产调研报告

 

为正确反映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运行情况,及时监测房地产开发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把握2014年洛阳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发展走势,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对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调研,洛阳一季度房地产调研报告。

一、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新情况

今年一季度洛阳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形势喜人,投资持续增长。从今年前两个月洛阳市房地产运行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投资增长强劲,商品房销售火热。调研的房地产企业下半年将会新开工3-5个项目,其中奥体花城项目已进入最后一期开发,今年准备开工17栋共25万平方米,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泉舜公司房价呈稳步上升走势,1-3月已开盘的房源所剩无几,4月新开楼盘预约比较踊跃。

二、房地产大项目情况

1.已开工大项目情况

已开工建设的七个房地产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0.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1亿元。建业壹号城邦项目总投资6.9亿元,已完成投资1.7亿元;奥体花城项目总投资4.1亿元,已完成投资1.3亿元;水木菁华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已完成投资4596万元;美景新城项目总投资1.9亿元,已完成投资8267万元;君合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已完成投资7514万元;中电阳光新城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已完成投资7957万元;亚威金尊小区总投资1亿元,已完成投资2743万元,调查报告《洛阳一季度房地产调研报告》。 上述项目基本将在今年完成投资,带动全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拟开工大项目情况

拟开工建设的总投资将达20亿元的六个房地产大项目也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开工在即。物资宾馆改造项目现正在进行文物勘探;置隆花园三期项目手续办理阶段;紫金城三期商住楼项目正在进行规划审批;明珠花园三期商住楼项目图纸设计中;中泰世纪花城五期和东方家居二期项目土地平整阶段。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原因

1.经济好转,去年下半年房地产就开始回暖,大环境的推动使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

2.房屋销售回升,资金回笼快,有利于加大投资力度。

3.去年同期房地产市场低迷,突显今年初增速较高。上年有意向开发项目的房地产企业在市场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也纷纷着手上马新项目。

4.开发商投资空间有所扩大。随着洛阳市旧城改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西工、涧西等较好地段的城中村改造也都相继开展起来,有的拆迁已基本结束。

四、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及其影响

2014年,就市场而言,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将处于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且有较大发展空间。在近年年均新开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基础上,以每年不低于10%的增速递增,预计到201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50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供需基本平衡。就房价而言,尽管中央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列为房地产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对2014年的洛阳楼市来说,房价仍将保持上涨势头!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洛阳房价一直保持上涨势头,直接推动因素是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建筑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配套费用的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在2014年依然存在,有些方面可能还会变本加厉。二是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上涨。2014年洛阳商品房销售价格达到13.47%的涨幅(房管局数据),与区域市场的供应不足有很大关系。2014年虽然供应会大幅增加,但在局部市场的某个时期,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推动房价上涨。三是政府会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力度等措施来平抑房价,但要真正见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五、突出问题、措施及趋势判断

突出问题:随着经济好转,今年房子会供不应求,但房价过高跟市场活跃形成反差。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发展。比如:1.报批手续繁琐、费用大;2.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尚未完善;3.商业发展有待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措施建议:一是引导开发商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扩大有效供给。二是对自住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三是政府应采取温和的措施遏制房价,开发企业也应保持相对平和的心理,让房价维持在相对合理的发展趋势中。四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引导房地产理性开发和消费。

第二篇:洛阳调研学习报告

洛阳调研学习报告

2014年8月12日,为了公司苗圃基地更快更好的发展,刘同凯厅长、闫国杰总经理、肖磊经理等相关领导,带领大家到龙门珍奇植物观光园调研学习。

首先,我们受到了程总的热情招待。程总提出要打造立体园林,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创办牡丹盆栽研究中心,打造特色牡丹品种。之后程总带着大家观看了一些园中的珍奇植物,例如榛子、珙桐、红豆杉、美国核桃、黑桃木,并热情介绍了一些他们多年来的栽培经验。例如:红豆杉种植时,在土坑里埋入草炭,不仅可以提高红豆杉的成活率,而且可以使其后期长势更好;在河滩地种植榛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程总还介绍了榛子扦插嫁接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榛子的生长周期。之后,程总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主打品种——牡丹。他们培育的牡丹,不仅花的冠幅大,冠状美观,而且可以同时开放数种花色。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培育出的一颗牡丹树,名曰“大中华”,它可以同时开放56种花色,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56个花色,56个民族,竞放异彩,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欣欣向荣,团结奋进。

参观结束后,程总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他的演说热情洋溢,从国家政策到企业收益,句句真知灼见,洞若观火。

第三篇: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

洛阳市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我叫×××,2014年6月毕业于×××,现任×××村主任助理。自2014年12月份驻村工作以来,我以此为家,勤奋务实。为了能胜任本职工作,不落人话柄,同时也为我村尽一份应尽该尽的力量。看我田间地头,看我炕旁锅边,看我放下架子,看我深入群众,听一切可听之言,想一切可行之法,感动于他们质朴的笑脸,酸心于他们笨拙的努力。现在,他们如我的父辈一样麻木着,将来,不想儿孙与他们一样难堪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觉悟的村干部,我想的太多,而能做的太少,饥饿的人们用石头的血写下粮食,而我却不能化作一粒米......

一、唯仗铁肩担重责,妙笔生花写村情

×××村位于×××东南部,水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70户,合计1500人,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常年水浇地870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我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沙园河同陆浑东一干渠结伴而行,流淌于村东西。村内环境优美,街道整洁,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并逐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村现种植红薯200余亩、烟叶80余亩、花生120余亩。我村经济类型单一,村民主要依靠种粮

及外出务工收入,2014年人均收入2180元。我村现有党员24名,其中,女党员3名,外出务工党员5名,高中以上学历4名,初中以上学历20名,党员干部队伍明显偏于低学历、老龄化。我村民间文化历史悠久,长盛不衰,特别是狮子、高跷、旱船等活动比较活跃,一年一度的庙会也招来四方宾朋,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村尊师重教之风久远,近年,群众集资建校蔚成风气,先后集资17万余元,建设高标准教学楼一幢,现在全村有小学1所,学生330人,教职工27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县乡举行的统考或竞赛中,我校成绩多次名列前茅。我村重视绿化工作,在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栽植绿化树木350余株。村庄绿化面积达30%。我村原有树龄1000余年古树一棵,该树高30多米,树径1.5米,树冠遮地数百平方米,酷暑盛夏,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树下小憩,神清气爽。这正是我村村名之由来。由于历史原因,1958年此树被伐,连见证岁月的树桩也没能残留。

二、欲说当年琢玉意,请君且作今日行

春节过后,×××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的原则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了以村容村貌路容路貌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高潮。为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我村专门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立足村情谋发展,同心同德搞建设。日日琢玉,今日玉成。一朝一夕,一点一滴,

白发渔樵,老月青山,过往珍贵,进取无价。

(一)加强基层党建,完善民主法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我村两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得力,身先士卒,积极宣传和引导群众,树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以发展致富的理念妥善处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

1、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

2、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认真搞好村务公开,力求热情化、透明化、民主化。

3、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

4、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使村民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5、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使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农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根据资源及区位

优势,我村不断扩大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并着力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目前,全村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400亩,林果面积120亩,引进优良品种及先进栽培技术,不断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养殖方面,我村现有蛋鸡厂一家,存栏160余只,与沼气建设配套成龙,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三)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环境整治

我村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展“三清七集中”活动,对公路沿线、村庄街道、房前屋后的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共出动劳力40人次,投入车辆5台次,清运垃圾1100余方,同时,建立起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成立专职保洁队伍,每天定时清洁街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搞好乡村道路硬化,累计投入资金13万元,完成村庄道路硬化2500米,新修下水道200米。

2、筹建1栋村委办公楼和1处12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

3、自2014年以来,全村新增自来水用户60家,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4、在春季抗旱浇麦过程中新建提灌站1个,清理河渠1770余米,全力以赴,护苗保收。

5、我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5%,固定电话覆盖率达100%。

6、围绕“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方针,我村新建沼气35户,着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

三、尘随马足何年断,事系人心至死休

通过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让我感慨颇多。都说农民变富了,农村变靓了,这是特指。一瞥而过的是表象,问题只等你深入才出现。假如你有心,假如你足够负责,有些事确实是至死方休。他们终日奔波,他们鞍马劳顿,他们的呼声值得倾听,谢谢。

(一)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制度不完善,我村虽然设有村务监督小组,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还存在看病难现象。同时,社保体系也不尽人意。

(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农民素质偏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想上表现为小富即安心态,缺乏干劲创劲;文化上表现为忽视科技力量,接受新事物缓慢。

(五)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村中突现留守儿童问题,给社会、家庭增添了不和谐因素。

(六)目前,村中还普遍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崇奉封建迷信等旧习俗,亟待破除。

四、桃李春风燕去来,长日经年未懈怠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

制。再辉煌的过去始终是过去。有成绩但不满于成绩,有问题但不能只是提提建议,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抒情,你只需要拿出一点点时间来凝视这些问题就够了。长日经年,不后退,不掉泪,是因为好多事还要努力。

(一)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和范围的同时,对党员干部要加强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要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三)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大多数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五)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效措施。当务之急是要求学校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在心灵上给予慰藉,在人格上给予重塑。此外,要加强媒体宣传,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六)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在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评比机制的同时,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逐步推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历经数天,吾诗终成。然而,衡量一篇调研报告的好坏不在于它的言辞与构思,公信度和可行性是重要指标。报告虽近尾声,但战斗刚刚打响。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等作战方针。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勇于负责、处处留心,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双眼能见事,双手能干活。万丈高楼平地而起,靠的是砖石和泥浆的堆砌;千里大道贯通八方,凭的是汗水和心血的浇筑。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豪情满腔,壮志凌云,胜利在望,加勉加冕!

2014年孤单小猪

第四篇: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2014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准确,发展方向过于发散。2014年文化产业占洛阳市总gdp不到2%,与周边的文化产业大市比如开封,安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洛阳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总量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2014.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2%,比2014年加快了8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gdp、第三产业增速高出4.2个和3.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增加,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截止2014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同比增长33.3%,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9%,比2014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三)构成有所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来看:2014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8.5亿元、10.2亿元和1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4.9%、30%和45.1%,核心层和外 1

围层占比首次超过50%,达54.9%,比2014年提升了9.2个百分

点,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一)进行了整体策划。著名城市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

工作室编制了《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

提出洛阳应打造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形象诉求为“中国

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功能定位为“东方锦绣神都,华

夏文明原点”。全域旅游格局概况为“一心两翼”。一心——国

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即洛阳主城区,主要由帝都文化核(隋唐

故城)、皇家风情体验轴、洛河文化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带构

成。两翼——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山水度假区。2.大力落实

6项工作:培育运营主体,确定古都色调,营造水都风貌,理清

开发次序,完善旅游服务,占据舆论高地。

(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以文化产业十大示范项目为基础,整合部分项目,突出重点,

提升标准。1. 推进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整体开发项目建

设。将龙门石窟文化园区建设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明显

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对关林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

升,打造特色鲜明的关圣文化园区;对白马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

建设国际佛教文化园区。2. 推进了大遗址保护和主题公园开发

项目建设。建设隋唐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保护开发汉魏故城宫

城核心区;建设周文化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等。3. 推进了历史

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对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开发,

形成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涧西区工业遗产街

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契机,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

游项目。4. 推进了牡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5. 打造精品演艺及

影视动漫剧目。6. 完善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建设

管理水平。

(三)科学布局,加快打造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

业集聚高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服务示范园,太平洋门户网站

和部分动漫企业已登陆入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本地电子商

务、文化外包发展方兴未艾,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龙头

作用;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it业巨头正处于加快发展和

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些公司已与我市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市

也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因此,加快发展以

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高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效实施

我市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培育、

衍生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文化项目有洛阳红太阳

田汉剧场、大型舞台百戏剧《洛神》、3d动漫电影《牡丹》等。

同时,抓住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被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重大

项目的机遇,加快实施偃师商城城墙、汉魏古城阊阖门和隋唐洛

阳城宫城核心区等重要遗址的恢复展示工程。依托洛阳新区开发

建设平台,开工建设洛阳广电中心、洛阳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影视制作、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五)理顺关系,加强文化产业的统计管理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但当前的文化产业统计

渠道不畅,关系不顺,加强文化产业统计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一是增加必要的人员与经费,将文化产业统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

预算管理。二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文化产业

例会制度,及时警示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由

市文产办牵头研究全市文化产业考核的指标、范围与方案、方法,

及早研究对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考核指标

体系和定期督导考核检查机制,以促进各县(市、区)、各部门

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对

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人员

及其岗位职责,做好本部门全行业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做到应统

尽统。四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备案制度和《文化产业调查证》制

度,以利于及时全面调查掌握文化产业发展进度与状况,做到各

县区、各部门全行业统计。

三、洛阳市文化产业定位分析

我们认为洛阳城市的总体定位应当是“华夏文明原点,河洛

文化之都”,其形象表述语应当为“中国洛阳,河洛文化之都,

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理由主要有三条。

(一)争取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大担当的需要。去年出台的《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开篇便

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第

八部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更是两度点到

洛阳。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核即“河洛文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

一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彰显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

布的《2014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洛阳以“河洛文

化”品牌名列第七。同时上榜的同类型城市还有西安,以“古都

文化”品牌名列第六;北京,以“古今文化”品牌名列第三。这

个排行榜反映了洛阳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河洛文化” 之于洛

阳的唯一性。

(三)扩大城市影响力、辐射力的需要。“河洛文化”的地

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

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具体范围可以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

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

晋南。开放辐射性的地域概念,再加上遍布全球的约1亿客家人

——“河洛郎”,“河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不言而喻。

河洛文化作为洛阳市文化品牌中的精髓,为推广洛阳市的文

化产业应起到足够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因文化而文化

的营销策略,取而代之的应建立发展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

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发

展、营销工作。1. 推出城市代表形象。我们认为有两个形象最

能体现洛阳的历史沧桑与浪漫情怀。一个是“河洛郎”。河洛郎,

又称客家人,先世居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大批南下,现散布世界

各地,人数或超一亿。再一个是“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溺死

于洛水,化为洛神。三国时,曹植临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赋》。

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据此画《洛神赋图》,更加丰富了“洛神”

文化。这两个形象一个展示了洛阳血浓于水的亲和力,一个展示

了洛阳高贵优雅的万种风情。2. 创新营销模式。借助学术交流

搞营销,努力提高“河洛文化”研究水平,加强与相关地区及人

群的联系,扩大影响,推销城市。如依托“古雅言”(古华夏共

同语,洛阳为正音,现广东等方言多有保留)研究,建立“雅言

文化圈”,拉近与广东、福建及海外华人的距离。借助民间交流

搞营销。通过民间互访、寻根问祖等形式,把洛阳推向全国、推

向世界。

四、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一个产业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中参与者的经营。市场中

的参与者有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样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

保障文化产业正常运作,经营。成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

重。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市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发展

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企业。各县

(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专

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市财政先期注入

一定的启动资金。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多渠道融资,重点投资有

前瞻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后,财政继续给予扶持。

转制后,原有的事业费仍按原渠道继续拨付,保持5年不减,以

增强转企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5

年后视情况另定。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

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为确保

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

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

(四)为扶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市、县两级财政采取补贴方式,保障重点艺术表

演团体的演出服务。按照我市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相关管理办

法,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为全市城乡群众和驻洛部队提供非营利性演出,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并做到补贴额度逐年增加。各县(市、区)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本级艺术表演团体下乡入村为群众演出,本级财政补贴视各县(市、区)人口多少,每万人每年政府购买补贴场次不得少于2场,并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五)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安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对文化产业用地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六)将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活动室等纳入社区服务用房,列为规划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活动室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五篇:洛阳理工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把握图书馆建筑的主要特征、建筑要素及功能分区,亲身了解图书馆这种公共建筑的空间体量,进一步加强自身对空间的理解,流线组织和公共建筑要素的把握。

调研时间:2014年11月3日上午8:30—下午1:002014年11月7日下午2:00—4:00 调研地点:洛阳理工西区图书馆洛阳师范图书馆

调研方法: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拍照记录,向建筑使用人员询问使用情况,记录图书馆平面,分析整理。

调研重点:1、现代图书馆的外部空间设计,造型及立面设计。

2、现代图书馆的总体平面布局,功能组合,流线组织(藏书借阅、书籍管理等)。

3、现代图书馆的室内空间处理,使用环境(包括阅览环境,工作环境等)。

4、现代图书馆极力营造的氛围,使用者类型和建筑空间的联系。 调研内容分析: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是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承担着社会记忆的储存和向外传递的职能。我们这次要设计的是图书馆中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因此调研也主要是调研的高校图书馆。 一、洛阳理工图书馆概况

1、基地环境:

交通位置分析:图书

馆位于理工西校区,紧

面东门,图书馆前是一

个广场,四周是学校内

道路,交通便利,学校

师生出入方便。

如右图中所示,中

央淡蓝色区域是图书

馆建筑,红色区域为交

通空间,围绕图书馆有

一圈,绿色部分是教学

区域。由图中可以看

见,图书馆距离教学楼

并不远,而且有很多道

路相连方便师生借阅。

环境分析:图书馆东南侧是一个中型的半开阔广场,其他三面都为绿化区域,拥有开阔的视野,绿化以草地和低矮乔木为主,高大灌木为辅,起到清新空气,隔离噪音的作用,给读者创造优美、安静的读书、学习环境。图书馆与市区道路有一定的距离,避开了街道噪音和车辆噪音对建筑使用的影响。

采光通风分析:洛(来自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阳地处北方,东南方向的采光通风是最佳的。洛阳理工图书馆地处开阔地带,东南方有大面积绿化,图书馆的采光通风很好

并且具有良好的感官效果,但是西晒的问题应该被考虑到。 2、平面布置

一层平面:主要是综合参考室,次入口大厅,自然科学书库,采编文印,陈列室等。一层有三个入口,带门厅的入口时整个建筑的次入口,主要

是校园内学生

老师出入用。北边的出入口与采编室相连,方便书籍的运送。

二层平面:主要是文学书库、自然科学书库以及管理人员办公区。图书馆建筑的主入口就设置在二层,在正立面设置一个直通二层主入口的阶梯到达门厅。

三层平面:主要是社会科学书库、现刊阅读室及微机室等。

四层平面:主要是社会科学书库、过刊阅读室、电子阅览及学术报告厅。

五层平面:主要是经济书库,普通阅览室等。

每层的房间都很类似,西侧主要功能为书籍借阅,北侧

主要是管

理办公、陈列和学术报告等用。

二、重点分析:

建筑造型:

建筑立面:右图是从建筑东边照得的照片,环广场的图书馆建筑整体呈弧形,主体部分均为外廊式。镂空的廊,和建筑的体量形成了虚实的结合与对比。并且横向的长和竖向的矮相结合给人一种敦厚的感觉,并且亲切平和,与绿化和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立面的廊所营造的光影效果,给使用者添加了不少乐趣,镂空的廊也打破了平整的立面,使之生动,变化丰富,不显得单调呆板。 建筑形式:

为了减少使用者对每层一样的空间产生烦躁感,在四层去掉了廊的遮雨部分,成为了完全开敞的走廊,并在门厅外设几排桌椅,既可以学习,也可以欣赏建筑周围的景色。这样的设置,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可以驻足的地方,并充分利用了空间。 流线组织:

读者流线、书籍流线、服务流线互相之间不穿插影响。一层的书籍采编有专门的出入口,书籍由最东侧的旋转楼梯运送至各层书库。读者基本上只在东西两边的入口出入。而各层服务人员和读者的工作区间被合理的分开。整体上没有明显的流线问题。

人性化设施:

外廊的墙壁上有很多介绍世界著名建筑的贴画,体现了人文精神。高校图书馆墙面少,空间尺度大,适当的在墙面上装饰名言名句或壁画,不但能改观立面效果,而且能起到启迪人心灵的作用。

但是理工图书馆并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整栋建筑没有一处无障碍设施,行动不便或残疾的读者不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通过查阅资料我对高校图书馆的设计中人性化认识的理解更深了: 狭义的人性化设计可以理解为:实用的功能、宜人的空间、近人的尺度、舒适的环境、和谐的氛围等。广义的人性化设计则可以理解为:对建筑全寿命、全范围的人文关怀。

第一篇: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驻在单位有效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对于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至于全局工作的影响,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必须看到,自1993年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以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

,实行纪委、监察部门和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双重领导体制,但实际上纪委、监察局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业务指导方面,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如人员编制、负责人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等等,几乎是空白。所以,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纪委、监察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笔者只能就近几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有关思考。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的工作看,客观地说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的,主要是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开展的纠风,源头治腐,查办案件,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等工作。但是,他们独立的在驻在单位有效地开展各自的纪检监察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很不够的,很多市直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很大一部分由市纪委直接处理,正因为这样,牵扯了市纪委、监察局的很多精力,综合起来主要有“5个薄弱”:一是办案工作薄弱。1998年以来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占全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总数为546。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总数不到10。而1998年至199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期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数更是屈指可数。此处,从所办案件的性质看大多数是送上门户的“死老鼠”一般为违反计生政策、司法机关处理移送,市纪委责成立案的案件。二是监督检查工作薄弱。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有一项及真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监督检查驻在部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党和政府决策情况,在党章和监察法规一定的范转围内,对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及其成员和其它党员干部实行监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监督检查的职责发挥的作用甚微,我市纪委近几年查处的公车违规,手机费用违规、公款吃喝、私设小金库等现象有42,发生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这就很能说明其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三是纠风工作薄弱。市直单位的部门和纠正不正之风工作实际上最快最有效的治理是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况,因为他们应该对驻本单位的纠风问题最了解,处在最前沿,最能协调驻在部门研究制订本系统、本行业预防和治理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95年我市卫生部门纪委在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取了了成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例子不多,相反的例子却有一些。四是党纪政纪教育工作薄弱。每年只有少数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了一次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五是源头治理措施和建议薄弱。大多是按照市纪委、监察局的部署去做,创造性的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研究,部署制订源头防腐机制制度不多,向市纪委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更是很少。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大多是重要的职能单位,他们的在源头防腐工作中作用应该是举足轻重。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因。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以上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成因是交叉而复杂的,不能单就某个薄环节简而述之,应该辩证的,对立统一的看待,综合来说主要有6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怕”字作祟。一方面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主要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发展和反腐的辩证关系,怕反腐败的辩证关系纪检监察工作会妨碍中心工作,束缚手脚,同时也怕本单位有了违规违纪现象会影响本单位争先创先,担心自己管辖的单位违规违纪曝光后受到追究,影响政绩,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也怕驻在单位领导不高兴,除非市纪委有明确指示的工作,一段驻在单位领导不开口基本上无所作为,至使工作主动性不够。

2、领导关系“顺”字不够。由于种种原因,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不能很好的理顺,双重领导体制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既保证市纪委、监察局布置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完成,又保证驻在单位业务中心的完成,没有字会“五指弹纲琴”的工夫,没有把纪检监察工作较好地溶入到驻在单位中心工作中去。

3、工作职责“偏”字当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兼职过多,或兼分管其它职能,或大部分时间从事驻在单位业务中心工作,和我市一段时间蹲点扶贫成了纪检组长的专利,以至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

4、考核考察“真”字不够。由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在驻在单位。尤其考察测评都是驻在单位领导和党员干部参加,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负责人政治命运和前途,由很大程度受他

们的影响,市纪委、监察局的业务考核真正对其职务变动起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开展本职工作存在不敢、不能、不会的现象,这方面体现在办案工作中尤为明显。

5、岗位配备“虚”字,作怪。近几年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很多是光杆司令,而且变动较快,且有时只有纪检组长,其中有些是为了解决级别待遇的此处办公条件,尤其是办案

条件,大都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配备不强,纪检监察业务不熟。素质不高的状况。

三、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对策。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成因是造成目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现状的主要瓶颈,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能作用,关健是加强和改善对其管理工作。

1、立足长远,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进一步发挥中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中纪委监察部根据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于2014年9月4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的意见》,之后历次全会以及,中纪委向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改革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省纪委、景市纪委,我市纪委也相继出台了《关于(省)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为加强和改善对派驻纪检监察提供了依据和前提,当前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为此契机,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任务之一,做到报刊上有字、电台有声、电视上有像,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随着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纪检监察体制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另一方面,不但在纪检监察干部中,还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一次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当前的重点是派驻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问题。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脚踏实地,理顺关系,完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

各级纪委《关于市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都是在上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出台的,必须进一步下大力气,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的支持,理顺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以纪委、监察部门领导为主的关系,市纪委与驻在单位多通气,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多请示、多汇报、多协调,切实做到把纪检监察工作溶入到派驻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去,既完成纪委、监察部门交给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的工作任务,又较好地配合支持驻在单位的业务工作,为他们保驾护航,切实理顺编制由市纪委单列和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为驻在单位负责的关系。要达到这些的目的当务之急,是各级纪委如何建立完善《关于市直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一是要做到大量的调查研究,征求市委、市政府和驻在单位领导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广泛开展脚实地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并争取上级纪委对此项工作的指导,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配套措施。如《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领导述职的暂行办法》,《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定期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工作的规定》,《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关于局(办)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岗位目标考核评分标准》。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考核关,狠抓年终考核,季度考核与平时动态考核。严把考察关,结合客观实际,努力把工作任务完成,工作能力如何考察出来。并把考察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让考察组和被考察人接受党员干部(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群众的监督。严把任免关,严格按照《党员领导干部任免条例》用作风好的人,用好作风选人,做到两个坚决,坚决提拔年轻有为,有开拓创新的纪检监察干部,坚决免去庸庸禄禄,无所作为的纪检监察干部。

3、开拓创新,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走出一条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之路

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工作既类似于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工作,它们的大部分程序、方法应该是相同,相似的,但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工作又有别于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工作,前者范围相对,小后者范围广。这既是优势,又有难度。优势在于是前者考察的内容大部分是本职业务工作,后者,内容广泛。难度在于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本职工作必须紧密结合驻在部门工作实际,考察人员必须尽精通所驻在单位的业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纪检监察工作溶入到驻在单位的中心工作中去,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更好的服从,服务大局。从这一大目标,大任务来说,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干部管理工作必须走一条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之路。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队伍,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要高,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要精,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业务工作要熟,即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要优秀,此外,干部管理队伍的工作人员可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中选拔,有利于干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适应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需要。其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在参照组织部门的同时,取长补短,开拓创新,重点是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权力的制约和有自身特色的考核考察,督促检查体制。再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要有特色,本着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要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起的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上级纪委的模式,要有本地特色,从我市来看,对人员相对较少,工作易较小的市直单位,可把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集中统一,分门别类只派几个大纪检组,以便集中力量,集中财力,集中管理,精减人员。

总之,我们纪委监察部门要以优异工作成绩,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支持下,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改革、稳定、发展。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二篇: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驻在单位有效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对于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至于全局工作的影响,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必须看到,自1993年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以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纪委、监察部门和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双重领导体制,但实际上纪委、监察局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业务指导方面,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如人员编制、负责人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等等,几乎是空白。所以,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纪委、监察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笔者只能就近几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有关思考。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的工作看,客观地说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的,主要是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开展的纠风,源头治腐,查办案件,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等工作。但是,他们独立的在驻在单位有效地开展各自的纪检监察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很不够的,很多市直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很大一部分由市纪委直接处理,正因为这样,牵扯了市纪委、监察局的很多精力,综合起来主要有“5个薄弱”:一是办案工作薄弱。1998年以来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占全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总数为546。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总数不到10。而1998年至199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期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数更是屈指可数。此处,从所办案件的性质看大多数是送上门户的“死老鼠”一般为违反计生政策、司法机关处理移送,市纪委责成立案的案件。二是监督检查工作薄弱。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有一项及真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监督检查驻在部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党和政府决策情况,在党章和监察法规一定的范转围内,对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及其成员和其它党员干部实行监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监督检查的职责发挥的作用甚微,我市纪委近几年查处的公车违规,手机费用违规、公款吃喝、私设小金库等现象有42,发生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这就很能说明其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三是纠风工作薄弱。市直单位的部门和纠正不正之风工作实际上最快最有效的治理是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况,因为他们应该对驻本单位的纠风问题最了解,处在最前沿,最能协调驻在部门研究制订本系统、本行业预防和治理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95年我市卫生部门纪委在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取了了成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例子不多,相反的例子却有一些。四是党纪政纪教育工作薄弱。每年只有少数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了一次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五是源头治理措施和建议薄弱。大多是按照市纪委、监察局的部署去做,创造性的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研究,部署制订源头防腐机制制度不多,向市纪委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更是很少。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大多是重要的职能单位,他们的在源头防腐工作中作用应该是举足轻重。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因。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以上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成因是交叉而复杂的,不能单就某个薄环节简而述之,应该辩证的,对立统一的看待,综合来说主要有6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怕”字作祟。一方面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主要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发展和反腐的辩证关系,怕反腐败的辩证关系纪检监察工作会妨碍中心工作,束缚手脚,同时也怕本单位有了违规违纪现象会影响本单位争先创先,担心自己管辖的单位违规违纪曝光后受到追究,影响政绩,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也怕驻在单位领导不高兴,除非市纪委有明确指示的工作,一段驻在单位领导不开口基本上无所作为,至使工作主动性不够。

2、领导关系“顺”字不够。由于种种原因,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不能很好的理顺,双重领导体制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既保证市纪委、监察局布置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完成,又保证驻在单位业务中心的完成,没有字会“五指弹纲琴”的工夫,没有把纪检监察工作较好地溶入到驻在单位中心工作中去。

3、工作职责“偏”字当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兼职过多,或兼分管其它职能,或大部分时间从事驻在单位业务中心工作,和我市一段时间蹲点扶贫成了纪检组长的专利,以至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

4、考核考察“真”字不够。由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在驻在单位。尤其考察测评都是驻在单位领导和党员干部参加,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负责人政治命运和前途,由很大程度受

第三篇: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调研报告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驻在单位有效开展纪检监察,对于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至于全局的影响,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必须看到,自1993年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以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纪委、监察部门和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双重领导体制,但实际上纪委、监察局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业务指导方面,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如人员编制、负责人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等等,几乎是空白。所以,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管理是摆在我们各级纪委、监察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笔者只能就近几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有关思考。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的看,客观地说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的,主要是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开展的纠风,源头治腐,查办案件,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等。但是,他们独立的在驻在单位有效地开展各自的纪检监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很不够的,很多市直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很大一部分由市纪委直接处理,正因为这样,牵扯了市纪委、监察局的很多精力,综合起来主要有“5个薄弱”:一是办案薄弱。1998年以来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占全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总数为546。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总数不到10。而1998年至199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期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数更是屈指可数。此处,从所办案件的性质看大多数是送上门户的“死老鼠”一般为违反计生政策、司法机关处理移送,市纪委责成立案的案件。二是监督检查薄弱。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有一项及真重要的职责,那就是监督检查驻在部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党和政府决策情况,在党章和监察法规一定的范转围内,对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及其成员和其它党员干部实行监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监督检查的职责发挥的作用甚微,我市纪委近几年查处的公车违规,手机费用违规、公款吃喝、私设小金库等现象有42,发生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这就很能说明其监督检查不到位。三是纠风薄弱。市直单位的部门和纠正不正之风实际上最快最有效的治理是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况,因为他们应该对驻本单位的纠风问题最了解,处在最前沿,最能协调驻在部门研究制订本系统、本行业预防和治理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95年我市卫生部门纪委在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取了了成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例子不多,相反的例子却有一些。四是党纪政纪教育薄弱。每年只有少数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开展了一次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五是源头治理措施和建议薄弱。大多是按照市纪委、监察局的部署去做,创造性的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研究,部署制订源头防腐机制制度不多,向市纪委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更是很少。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大多是重要的职能单位,他们的在源头防腐中作用应该是举足轻重。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因。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以上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成因是交叉而复杂的,不能单就某个薄环节简而述之,应该辩证的,对立统一的看待,综合来说主要有6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怕”字作祟。一方面驻在单位党组(党工委)主要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发展和反腐的辩证关系,怕反腐败的辩证关系纪检监察会妨碍中心,束缚手脚,同时也怕本单位有了违规违纪现象会影响本单位争先创先,担心自己管辖的单位违规违纪曝光后受到追究,影响政绩,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也怕驻在单位领导不高兴,除非市纪委有明确指示的,一段驻在单位领导不开口基本上无所作为,至使主动性不够。

2、领导关系“顺”字不够。由于种种原因,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不能很好的理顺,双重领导体制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既保证市纪委、监察局布置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的完成,又保证驻在单位业务中心的完成,没有字会“五指弹纲琴”的工夫,没有把纪检监察较好地溶入到驻在单位中心中去。

3、职责“偏”字当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兼职过多,或兼分管其它职能,或大部分时间从事驻在单位业务中心,和我市一段时间蹲点扶贫成了纪检组长的专利,以至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

4、考核考察“真”字不够。由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在驻在单位。尤其考察测评都是驻在单位领导和党员干部参加,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负责人政治命运和前途,由很大程度受

他们的影响,市纪委、监察局的业务考核真正对其职务变动起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开展本职存在不敢、不能、不会的现象,这方面体现在办案中尤为明显。

5、岗位配备“虚”字,作怪。近几年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很多是光杆司令,而且变动较快,且有时只有纪检组长,其中有些是为了解决级别待遇的此处办公条件,尤其是办案条件,大都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配备不强,纪检监察业务不熟。素质不高的状况。

三、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对策。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成因是造成目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现状的主要瓶颈,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能作用,关健是加强和改善对其管理。

1、立足长远,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进一步发挥中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中纪委监察部根据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于2014年9月4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的意见》,之后历次全会以及,中纪委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改革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省纪委、景市纪委,我市纪委也相继出台了《关于(省)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为加强和改善对派驻纪检监察提供了依据和前提,当前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为此契机,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任务之一,做到报刊上有字、电台有声、电视上有像,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随着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纪检监察体制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另一方面,不但在纪检监察干部中,还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一次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当前的重点是派驻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问题。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脚踏实地,理顺关系,完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

各级纪委《关于市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都是在上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出台的,必须进一步下大力气,加大力度,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的支持,理顺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以纪委、监察部门领导为主的关系,市纪委与驻在单位多通气,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多请示、多汇报、多协调,切实做到把纪检监察溶入到派驻单位的业务中去,既完成纪委、监察部门交给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的任务,又较好地配合支持驻在单位的业务,为他们保驾护航,切实理顺编制由市纪委单列和工资、福利待遇,条件为驻在单位负责的关系。要达到这些的目的当务之急,是各级纪委如何建立完善《关于市直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一是要做到大量的调查研究,征求市委、市政府和驻在单位领导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广泛开展脚实地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并争取上级纪委对此项的指导,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配套措施。如《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领导述职的暂行办法》,《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定期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的规定》,《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关于局(办)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岗位目标考核评分标准》。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考核关,狠抓年终考核,季度考核与平时动态考核。严把考察关,结合客观实际,努力把任务完成,能力如何考察出来。并把考察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让考察组和被考察人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严把任免关,严格按照《党员领导干部任免条例》用作风好的人,用好作风选人,做到两个坚决,坚决提拔年轻有为,有开拓创新的纪检监察干部,坚决免去庸庸禄禄,无所作为的纪检监察干部。

3、开拓创新,加强学习,提高水平,走出一条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之路

纪检监察干部管理既类似于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它们的大部分程序、方法应该是相同,相似的,但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又有别于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前者范围相对,小后者范围广。这既是优势,又有难度。优势在于是前者考察的内容大部分是本职业务,后者,内容广泛。难度在于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本职必须紧密结合驻在部门实际,考察人员必须尽精通所驻在单位的业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纪检监察溶入到驻在单位的中心中去,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更好的服从,服务大局。从这一大目标,大任务来说,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干部管理必须走一条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之路。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队伍,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要高,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要精,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业务要熟,即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要优秀,此外,干部管理队伍的人员可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中选拔,有利于干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适应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需要。其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运行机制。在参照组织部门的同时,取长补短,开拓创新,重点是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权力的制约和有自身特色的考核考察,督促检查体制。再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要有特色,本着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要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起的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上级纪委的模式,要有本地特色,从我市来看,对人员相对较少,易较小的市直单位,可把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集中统一,分门别类只派几个大纪检组,以便集中力量,集中财力,集中管理,精减人员。

总之,我们纪委监察部门要以优异成绩,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支持下,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改革、稳定、发展。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调研报告。nci

他们的影响,市纪委、监察局的业务考核真正对其职务变动起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开展本职存在不敢、不能、不会的现象,这方面体现在办案中尤为明显。

5、岗位配备“虚”字,作怪。近几年我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很多是光杆司令,而且变动较快,且有时只有纪检组长,其中有些是为了解决级别待遇的此处办公条件,尤其是办案条件,大都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配备不强,纪检监察业务不熟。素质不高的状况。

三、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对策。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成因是造成目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现状的主要瓶颈,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能作用,关健是加强和改善对其管理。

1、立足长远,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进一步发挥中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中纪委监察部根据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于2014年9月4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的意见》,之后历次全会以及,中纪委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改革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省纪委、景市纪委,我市纪委也相继出台了《关于(省)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为加强和改善对派驻纪检监察提供了依据和前提,当前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为此契机,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任务之一,做到报刊上有字、电台有声、电视上有像,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随着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纪检监察体制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另一方面,不但在纪检监察干部中,还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一次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当前的重点是派驻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问题。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脚踏实地,理顺关系,完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

各级纪委《关于市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都是在上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出台的,必须进一步下大力气,加大力度,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的支持,理顺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以纪委、监察部门领导为主的关系,市纪委与驻在单位多通气,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多请示、多汇报、多协调,切实做到把纪检监察溶入到派驻单位的业务中去,既完成纪委、监察部门交给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的任务,又较好地配合支持驻在单位的业务,为他们保驾护航,切实理顺编制由市纪委单列和工资、福利待遇,条件为驻在单位负责的关系。要达到这些的目的当务之急,是各级纪委如何建立完善《关于市直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笔者认为一是要做到大量的调查研究,征求市委、市政府和驻在单位领导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广泛开展脚实地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并争取上级纪委对此项的指导,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配套措施。如《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领导述职的暂行办法》,《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定期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的规定》,《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关于局(办)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岗位目标考核评分标准》。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考核关,狠抓年终考核,季度考核与平时动

态考核。严把考察关,结合客观实际,努力把任务完成,能力如何考察出来。并把考察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让考察组和被考察人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严把任免关,严格按照《党员领导干部任免条例》用作风好的人,用好作风选人,做到两个坚决,坚决提拔年轻有为,有开拓创新的纪检监察干部,坚决免去庸庸禄禄,无所作为的纪检监察干部。

3、开拓创新,加强学习,提高水平,走出一条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之路

纪检监察干部管理既类似于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它们的大部分程序、方法应该是相同,相似的,但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又有别于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前者范围相对,小后者范围广。这既是优势,又有难度。优势在于是前者考察的内容大部分是本职业务,后者,内容广泛。难度在于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本职必须紧密结合驻在部门实际,考察人员必须尽精通所驻在单位的业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纪检监察溶入到驻在单位的中心中去,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更好的服从,服务大局。从这一大目标,大任务来说,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干部管理必须走一条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之路。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队伍,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要高,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要精,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业务要熟,即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要优秀,此外,干部管理队伍的人员可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中选拔,有利于干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适应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需要。其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纪检监察特色的干部管理运行机制。在参照组织部门的同时,取长补短,开拓创新,重点是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权力的制约和有自身特色的考核考察,督促检查体制。再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要有特色,本着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要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起的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上级纪委的模式,要有本地特色,从我市来看,对人员相对较少,易较小的市直单位,可把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集中统一,分门别类只派几个大纪检组,以便集中力量,集中财力,集中管理,精减人员。

总之,我们纪委监察部门要以优异成绩,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支持下,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改革、稳定、发展。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管理调研报告。nci

第四篇:卫生局 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纪委派驻卫生局纪检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纪委派驻卫生局纪检组从2014年起实行统一管理。派驻纪检组的运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工作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作情况

派驻卫生局纪检组基本能按照职责要求,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一是参加、列席卫生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推进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监督;二是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效能的规章制度,组织学习培训,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开展机关效能督查、考核;四是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但仍存在职能定位不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目前,派驻纪检组办公经费、办公地点等放在驻在单位。这一制度设计便于派驻机构开展日常监督及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双重领导体制下“自己监督自己”、“下级监督上级”的弊端仍然客观存在。

(二)职责定位不尽准确。一方面,派驻纪检组过度涉入驻在单位内务,忽视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派驻纪检组长分管信访、维稳、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究其原因,一是制度设计缺 - 1 -

陷所致;二是驻在单位、派驻机构本身对派驻纪检组的性质、职责存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对相关工作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机制尚未完善。改革后,仍处于磨合期,纪检组对单位工作信息掌握不足,对驻在单位的业务不熟悉,在缺少规范指引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派驻机构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纪委对派驻机构的领导管理力度,确保派驻机构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一)理顺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的关系。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派驻机构负有协助驻在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派驻机构应积极通过参加驻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参加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日常工作巡查等形式履行监督职能。

(二)加强业务交流和培训,提升派驻机构业务水平。组织各派驻机构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到先进地区、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开展集中培训、委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派驻机构具体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派驻机构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业务水平。派驻机构自身也应加强对驻在单位相关业务和纪检监察业务的学习,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滨城区卫生局纪检组

2014年5月3日

- 2 -

第五篇: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区从****年*月起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目前共设立*个派驻纪检组,组建*个派出纪(工)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分局,对全区各党政机关实行分系统、片区或直驻监督。区纪委在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到各派驻纪检组、镇(街)纪(工)委进行调研,了解派驻机构的运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工作收集意见、建议。

一、基本运作情况

根据党政机构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实际情况,主要分三种形式设臵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一是分系统派驻。设立派驻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区委政法委的2个纪检监察组,对党委工作部门、人大、政协机关以及政法系统实行分系统监督。二是直接派驻。在10个政府部门各派驻一个纪检监察组,对驻在部门进行监督。三是分片区派驻。设立4个派出纪工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分局,与镇(街道)纪(工)委合署办公,对各镇、街道及其直属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纪律监督和审计。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基本能按照职责要求,结合驻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一是参加、列席驻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推进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监督;二是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 - 1 -

作效能的规章制度,组织学习培训,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开展机关效能督查、考核;四是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但调研中发现,部分派驻机构仍存在职能定位不准、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工作效果不尽理想。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目前,各派驻纪检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人事关系、组织关系、供给关系、办公经费、办公地点等放在驻在单位。这一制度设计便于派驻机构开展日常监督及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同一个锅里吃饭”,两者利益关联紧密,甚至造成派驻机构、内设机构混淆的假象,双重领导体制下“自己监督自己”、“下级监督上级”的弊端仍然客观存在。组织人事关系、后勤保障受驻在单位掣肘,纪委对派驻机构的领导管理力度被削弱,派驻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难免畏手畏脚,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二)职责定位不尽准确。一方面,部分派驻机构过度涉入驻在单位内务,忽视履行纪检监察职责。调研中发现,不少派驻纪检组长分管信访、维稳、老干、扶贫、政策法规等工作,少部分分管重点业务,个别还涉及财务管理,纪检监察工作反而成了副业。究其原因,一是制度设计缺陷所致;二是驻在单位、派驻机构本身对派驻纪检组的性质、职责存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三是部分纪检组长从本单位或相关单位业务岗位改任、调任,与驻在单位的业务联系紧密。另一方面,个别派驻机构过度强调独立

性,没有正确认识协助驻在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其重要职责,对相关工作的主观认识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机制尚未完善。派驻机构工作规范、工作汇报、绩效考评等配套制度未到位。一是驻在单位与派驻机构协调配合机制未建立。大部制改革后,部分党政机关仍处于磨合期,其职能部门与派驻机构的沟通协调不通畅。派驻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区委政法委的两个纪检组长不是相关单位的党组成员,对相关单位工作信息掌握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二是工作规范不完善,开展工作无章可循。部分派驻机构对驻在单位的业务不熟悉,在缺少规范指引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三是区纪委与派驻机构的业务联系机制不完善。新任纪检组长、副组长对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区纪委业务指导、业务支持不到位。派驻机构工作汇报未形成制度。

(四)监察室设臵不规范。目前,我区仅对党政部门派驻纪检组,没有派驻监察室。各单位监察室的设立不统一、不规范,有的单列设臵为内设科室,有的加挂在其他科室内,有的未经编委核准,不符合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量未臻饱和,其驻在单位设立监察室的必要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派驻机构工作的几点思考

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1.分片(系统)派驻;2.直接派驻;3.混合方式派驻,分

片派驻和直接派驻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运用。无论哪种模式,组织人事关系、后勤保障都是影响派驻机构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分片派驻通常将组织人事关系、后勤保障归口纪委(监察局)统一负责,直接派驻则通常放在驻在单位。分片派驻的长处在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泾渭分明,避免了角色冲突造成监督失灵,不足之处在于派驻机构游离于被监督单位工作业务之外,监督的直接性、及时性受到限制。直接派驻则恰恰相反,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的关系较难把握,过于紧密则影响监督效果。我区的派驻机构工作处于两难境地:分片派驻的,游离于被监督单位之外,在工作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工作无处着手;直接派驻的,过度涉入驻在单位工作业务,产生“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冲突。但是在我区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大背景下,混合方式派驻无疑是较为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选择。在不突破整体制度设计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配套制度保障,探索改革供给渠道,工资福利、大额经费由纪委供给,人事受纪委管辖,考核奖励由纪委负责,办公场所及日常办公保障则由驻在单位提供,削弱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的利益联系,加强纪委对派驻机构的领导管理力度,确保派驻机构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一)理顺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的关系。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派驻机构负有协助驻在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除信访等与纪检监察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工作之外,派驻纪检组长不应主管、分管驻在单位的其他业务,彻底解

决“裁判员”、“运动员”角色冲突的问题。派驻机构应积极通过参加驻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参加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日常工作巡查等形式履行监督职能。

(二)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机制缺失的客观现状决定了派驻机构对驻在单位难以监督到位,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一是建立参加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制度。驻在单位研究讨论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推进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会议的,必须通知派驻机构参加或列席会议。二是建立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信息通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协调配合。三是建立派驻机构介入驻在单位业务监督的程序规范。设定派驻机构介入驻在单位业务的条件,规范介入监督调查的工作程序。四是建立业务联系与工作报告制度。区纪委应加强与派驻机构的业务联系,建立派驻机构参加纪委业务会议制度,征询派驻机构对纪委各项工作的意见。派驻机构应及时向区纪委报告工作计划、专项监督检查情况、重大紧急情况,形成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报告制度。

(三)加强业务交流和培训,提升派驻机构业务水平。加强纪委各职能室与派驻机构之间经常性的业务交流,根据派驻机构的工作实际,为其提供制度规范、工作资讯等业务支持。组织各派驻机构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到先进地区、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开展集中培训、委托培训,不断提高派驻机构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的业务水平。派驻机构自身也应加强对驻在单位相关业务和纪检监察业务的学习,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四)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轮岗交流机制。对派驻机构定期进行考核,建立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到其驻在单位开展民主测评,对派驻机构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在纪检监察机关与派驻机构之间、各派驻机构之间进行轮岗交流。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或按规定需要回避的;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接触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应进行轮岗交流。

(五)关于党政部门内设监察室的问题。在纪律检查机关对党政部门单派驻纪检组的情况下,党政部门设立监察室,有利于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协调配合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但监察室的设臵应符合工作实际需要,符合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不能为了安排领导职位而设臵冗余机构。在纪检监察工作量不饱和的情况下,设立监察室将造成机构膨胀和资源浪费。为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顺利开展,如确有必要的,可以考虑设臵专职纪检监察员,从精通业务的骨干中选任,配合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