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让数感在教学中美丽绽放|数感
 

让数感在教学中美丽绽放|数感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9:21 影响了:

  教育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要尊重、爱护和赏识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他们体验最深刻的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情境,营造动手操作的平台
  “智慧在‘学’中,活动是连接主体的桥梁。”学生智力的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数学教材的创作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谜语情境、操作情境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暴露数学问题,又不断地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二、挖掘教材,重视操作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操作和思维是一对链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纽带的友谊,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坚持手脑并用,能够收到以动启思,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1.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
  低年级教材中的几何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形成空间概念,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编排这一知识块时,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性练习。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2.非几何形体的教学
  如计算知识块的教学,掌握算理对低年级学生又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如在教学“8+3”时,先要求学生摆出两种颜色的11个小圆片,然后启发“怎样移动小圆片就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能想出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更快?”引导学生知道方法,因而又可推出8+4、8+5、8+6、8+7、8+8、8+9的计算方法。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明确了道理。在教学中,笔者试用小棒,让学生动手摆弄,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大大超过了书本上的认识,获得了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设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制学具,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
  三、把握动手操作时机,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有趣为主,通过动手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通过学生的操作,会发现,教学中的疑难点变得具体形象化。例如,教学数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的空间观念较淡薄,不能很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所以笔者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用他们熟悉的物体、玩具当学具,投其所好,抓住童心,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编写成故事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摸一摸、数一数、拼一拼的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四、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动手操作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方法。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反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环节。重视评价过程,便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教学效率。
  五、加强操作、合作、语言表达与思维的有机结合
  教学环节中,合作意识与技巧只是一个小插曲。课堂上合作交流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项交流和反馈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数学才干的机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用数学交流与辩解,增强合作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做好引导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定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会提高。让我们高效掌握动手操作这把金钥匙,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之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