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9-06-15 03:57:01 影响了:

  摘要:教师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者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用自己有把握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可见,教学方法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34-01
  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而有效的完成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品德情操的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者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用自己有把握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可见,教学方法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因此,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不断的更新完善。
  一 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菲不发”;孟子也主张“引而不发”;《学纪》也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宋代的张载提出“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清代戴震反对“食而不化”的学习方法,他说:“学问犹饮食,则贵其化,不贵其不化,记问之学,入而不化者也。”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坚决反对注入式教学,他提出:“我们教书,并不象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育者不宜硬将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古往今来,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一般的教育者都在倡导启发式教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其是大力弘扬教育改革的今天,改善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更显的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2.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的总目标是:既有知、能等智力目标,又有习惯、情感等非智力目标;既有听、说、读、写等显性目标,又有学习方法、心理发展等隐性目标。这些目标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形成了结构复杂的目标系统,要求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课程。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还是新课标的实施,都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教学,依法传教,只有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二 更新教育理念是改革教育方法的前提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根本症结是人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和教育者对语文素养形成的规律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研究。
  首先,语文教育教学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现行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教育理论、心理理论和语文学科教学简单嫁接,而这两个基础理论至今仍十分幼稚,只能给教育教学以最为一般的、且十分抽象的指导;其次,人们对语文素养形成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教育家们可以对语文性质之类的形而上的东西争论不休,却无可奈何,诸如怎样培养语感这种形而下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人类对语言的运用,语感是最根本的东西,就像美食家的味觉,画家的色彩感觉,音乐家的乐感。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又给学生创造培养语感的机会了吗?
  1.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应采取何种方法,首先必须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阐述语文学科的性质。叶澜教授指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思考的基础性问题,原则性问题。教育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体现生命关怀的活动,可见,教育具有人性关怀的一面,语文教学更应该张扬人文精神。
  2.内隐教学理念
  内隐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意、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语感正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回顾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正是通过对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虽然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指导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内隐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
  (2)有利于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内隐学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外显学习是人类有意识的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二者相辅相成。语文教学的内容既有清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有些内容仅需要学生领会、理解,即使不能清晰的解释,也不防碍他们语言的运用,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内隐学习的方式去把握。如果把本该模糊的偏偏要弄清楚,必然造成语文教学方式的生硬和多余,非必要的“学科和知识”的膨胀,既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少、慢、差、费”和“厌学情绪”的根源就在于此。
  (3)有利于获得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语言文字的操练,获得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挖掘其人文内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罗曼?罗兰说过;“人靠心灵丽伟大”。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心灵的绿洲,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内隐学习的理论,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感染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文修养、审美志趣,使他们真正成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4)纵横教学理念
  分散难点,循序渐进,纵向发展。这种教学理念是指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文体风格等选择教学点,既不“毕其功于一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又不违背认知规律,留给学生触类旁通的可能,以达到向纵深度发展的目的。
  抓住重点,质疑问难,横向发展。所谓抓住重点,就是抓住文章思想的疑难处,语言的含蓄处,构思的巧妙处,脉络的贯通处。抓住了这些重点,“质疑问难”才会有价值,“横向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纵横有机结合,能很好的把握语文教学中“纵、横”的度,实行开放式教学,循序渐进,讲练得当。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语文教学的真谛,我们的语文课才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灵泉水,充分奔涌的原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