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关于农民工的问卷_2010年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融入障碍学生问卷分析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问卷_2010年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融入障碍学生问卷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18 09:06:55 影响了:
文章摘要:2010年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融入障碍学生问卷分析报告 一、前言 农民工同住子女的融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但随着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数量逐年上升,农民工同住子女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突……

2010年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融入障碍学生问卷分析报告

一、前言

农民工同住子女的融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但随着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数量逐年上升,农民工同住子女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杨浦区始终秉持教育公平的理念,注重统筹兼顾,高度关心和重视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教育,并成立了杨浦区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研究协作组,积极开展农民工同住子女融入教育研究,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策略、经验.

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学生问卷更好地了解农民工同住子女在融入上海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现状,明确他们在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障碍点,以便为心理融入课题研究提供真实的依据.

二、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区域内四所协作组初中单位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共570名.

2、调查方法

家长访谈学生访谈学生座谈家长座谈教师访谈学生问卷

3、调查步骤

(1)学生、家长、教师访谈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初步了解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问卷提供事实依据;

(2)制定问卷;专家咨询,修改问卷;

(3)发放问卷,共570份;

(4)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58份,并对具有代表性的521名父母双方都在上海的初中农民工同住子女进行了分析.

4、调查内容

从农民工同住子女自我认知与心理落差、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与基础、家庭教育等四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和开展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基本情况:

1、父母居住地

a.都在上海

b.父母一方在上海

c.都不在上海

人数

521人

28

9

百分比

93%

5%

2%

分析: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同住子女其父母双方都在上海,因此着重对这一类农民工同住子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就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学历

a.初中及以下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及以上

人数

444

59

12

百分比

86

11

分析:数据显示86%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这使得农民工同住子女父母在家庭教育指导上往往存在知识的缺乏,容易影响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学生情况

(1)自我认知与心理落差

1、

认为自己有无优点

a.有优点

b.没有优点

c.不知道

人数

314

314

314

百分比

60

10

30

分析:10%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觉得自身没有优点,有30%回答不知道.可见将近一半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不到自己身上也有别人没有的闪光点.

同学嘲笑自己是因为

a.学习不好

b.外表

c.经济条件不好

d.和同学关系不好

e.是外地学生

人数

296

80

44

73

28

百分比

58

15

8

14

5

分析:58%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觉得自己学习不理想,有15%认为自己外表不如比如人,8%的认为自己经济条件不好而被别人看不起,5%的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而受歧视,认为自己和同学关系不好的占14%.有15%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觉得自己不如一般同学.可见农民工同住子女因为生活的不稳定,极易导致学习的断层和知识基础的薄弱,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心理的自卑感.

2、

和同学在一起时,感到

a.快乐

b.一般

c.不合群

 d.孤单

人数

334

122

54

11

百分比

64

23

11

2

你会主动和同学一起聊天一起玩吗?

a.很主动

b.有时候主动

c.不主动

人数

257

166

98

百分比

49

32

19

分析:上面一组数据显示,36%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和同学在一起无快乐可言,其中11%觉得非常不合群,有2%甚至觉得孤单;51%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不大会主动与同学一起聊天玩耍.可见农民工同住子女来到城市后,由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习惯语言等与城市孩子差异较大,显得比较自闭.

(2)行为规范

1、

见到别人乱丢的垃圾,你会捡起来放入废物箱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

人数

161

65

295

百分比

31

12

57

分析:问卷显示69%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缺乏自觉维护校园卫生的习惯和意识,不大会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其中有12%认为从来没有过这种主动捡拾垃圾的行为,从侧面反映出农民工同住子女在行为习惯上还比较差,自身素养亟待提高.

2、

你一般想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

a.学习好的

b.住在我家附近的

c.老乡

d.对我好的

人数

172

95

20

234

百分比

33

18

4

45

调查中发现,有45%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在交友上认为“对自己好就可以和他交朋友”,可见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复杂的社会面前思想虽比较单纯,但考虑问题有些简单.

(3)学习习惯与基础

1、

你放学回家以后通常干什么?

a.学习

b.帮父母干活

c.与其他朋友玩

d.进网吧

人数

218

139

49

115

百分比

42

27

9

22

可见,有22%的农民工同住子女放学后进出网吧,这一数字表明不少农民工同住子女对网吧游戏、上网有比较大的兴趣,而缺乏合理安排自己放学回家时间的意识.

2、

你在学习上是否能做到有计划?

a.有计划,能实行

b.有计划,不能实行

c没有计划

人数

188

196

137

百分比

36

38

26

对于学习,你的态度是

a.坚决把书读好

b.读到怎样,就怎样

c.好不好,无所谓

人数

286

208

27

百分比

55

40

5

分析:通过上一组数据,24%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学习无目标,有38%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虽然学习有计划,但无法实行,另有26%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学习上根本没有合理的计划,同时有40%的学生认为“读到怎样就怎样”,还有5%的学生觉得“读书好不好,无所谓”.可见大多数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学习上有较大的盲目性,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

如果学校开设拓展课,你最希望学习的是

a.学科类,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b.科学类,如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

c.技能类,如计算机操作.文字录入等

d.艺术类,如绘画.剪纸.舞蹈.歌唱等

e.体育类,如手球.篮球.田径等

f.其它

人数

76

45

86

108

159

47

百分比

15

8

17

21

30

9

调查表明,在学校开设的拓展课中,有21%的农民工同住子女愿意选择艺术类,30%的学生选择体育类,而只有15%的学生选择学科类.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民工同住子女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缺乏.

(4)家庭教育

父母对你的教育

a.从不管我

b.只问成绩,其它不管

c.只给零花钱,其它不管

d.谈心引导,启发教育

e.经常帮助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

f.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人数

16

179

17

168

100

41

百分比

3

34

3

32

19

8

分析:34%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关心成绩,其它不管,3%家长只关心给孩子零花钱,其它不管,8%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粗暴简单.可见农民工同住子女在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有待指导和改变.

亲子关系

你知道家人的生日吗?

a.知道

b.不清楚

人数

317

204

百分比

61

39

分析:调查表明,39%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19%的学生对于别人的帮助表现出不太在意甚至其中3%的学生对此不以为然.从一个侧面可以大致感知到农民工同住子女家长在与子女沟通和教育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四、结论与原因分析

(一)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融入障碍主要突出特征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心理落差大,自卑心理较严重.二是沟通、倾诉意识不足.三是自我展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二)原因及分析

根据上述三个特征,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我们对形成原因作如下追踪性分析:

(1)在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农民工往往被视为低人一等,许多城市学生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与农民工同住子女交朋友,认为与农民工子女接触,就会沾染上他们不好的习惯,不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发展,这无形中强化了农民工同住子女自身一些农村化的行为习惯.这种现状无疑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这种行为表现所折射出农民工子女的行为意识也显然不能被这座城市所接纳,因此农民工同住子女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落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少人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无论是学习、经济方面还是人际关系方面都与本地同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往往缺乏别人的关注,甚至有时受到了一些歧视,时间久了,使他们逐渐产生消极的心理,以至于觉得自己的外表也不及别人,自卑心理较为严重.

(2)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尊,减少心理伤害,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不愿或很少与人沟通,即使遇到困难或委屈也不会向旁人倾诉,长期下来心理容易变得敏感而脆弱,慢慢就造成了心理上的一种自我封闭,此外农民工同住子女父母在外打工,较低的文化层次往往使很多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生活比较艰辛、经济比较拮据,整天疲于工作,而很少有时间顾及子女的学习和感受,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会抱有无所谓甚至放任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平时与学校、教师、子女的沟通、交流也是少之甚少,长期下来导致农民工同住子女沟通、倾诉意识比较薄弱.

(3)农民工同住子女由于老家教育落后加上自己接受教育的环境不断变更,甚至没有接受正规教育,致使知识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出现了断层,这就容易损伤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失去学习上的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抱着一种漠然态度,同时,对自我认知的不全面,不能发现自身闪光点,无形中束缚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意识和能力.

五、建议与对策

(一)机制保障

成立区域加强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研究协作组,对协作组层面农民工同住子女融入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予以宏观指导,对各成员单位课题研究进程进行过程监控,并提供专家团队等服务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聘请市教委相关领导担当顾问,指导区农民工同住子女融入教育基地的建设,这些都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农民工同住子女心融入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

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长对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实际需求,予以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市区关工委等民间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对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智力支撑,从而多方面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基地建设

以《区域加强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教学工作三年规划》为指导,依据《区农民工同住子女融入教育培训基地创建方案》,积极推进融入教育基地的建设.同时紧紧依托专家团队力量,从学科、家庭教育、协作组等不同层面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

充分发挥区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网页和《家园》季刊等宣传媒体的信息平台作用,以利于区广大农民工同住子女、家长以及协作组成员单位相互间的信息发布、问题咨询、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

(三)课程建设

积极打造、“心理调试”、“合作沟通”、“科技创新”、“读书怡情”、“家庭教育指导”等区本课程,定期组织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基地,进行拓展型课程学习,开展社团活动等,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加强农民工同住子女通识教育,并积极为农民工同住子女提供适切的教育;重点建设校本课程.以融入教育为目的,以应用和需求为着力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发与构建校本课程,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彰显协作组成员校课程特色.

(四)队伍建设

加强协作组科研队伍建设,每月召开一次协作组工作例会,定期(包括寒暑假)进行协作组培训,并将班主任培训纳入其中,以聆听报告、交流研讨、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断统一思想,汇聚合力,提升协作组整体研究水平.完成《学生学习习惯指导手册》的编写工作,为协作组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助推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