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富国低碳环保 论率先实现低碳城市化
 

富国低碳环保 论率先实现低碳城市化

发布时间:2019-06-21 04:13:53 影响了:

  【摘要】 构建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认为,在深刻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情况下,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的一个切入点就是要率先实现低碳城市化,改善目前中国先污染后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和高碳城市化的现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城市病 低碳城市指标 政策建议
  一、引言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生产方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由化石燃料过度消耗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O2的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且占到了55%(陈滨,2005),“低碳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了新趋势。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代价是高污染,高消耗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根据IEA(2009)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消费化石燃料而排放的CO2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王锋等,2010)。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不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要求,对于国际减排的承诺和国际形势也是不允许的。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建设两型社会和十二五规划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国内学者也正日益关注低碳经济的建设。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政策建议
  宋德勇、卢忠宝(2009)抛弃了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政策,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工具。
  2、碳排放因素分析
  查冬兰(2008)得出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用总能源消费量比GDP衡量)存在趋同现象,能源强度对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贡献最大;穆海林等(2002)估算了4个地域(巨大都市、大都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也认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是城市化经济增长过程的主要源头。王锋等(2010)把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并表明CO2排放量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达到15.82%,而CO2排放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碳税
  姚昕、刘希颖(2010)得出我国最优碳税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社会承受力不断提高,最优碳税额逐渐上升。笔者用CGE模拟还发现开征碳税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产业结构。
  4、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研究
  林伯强(2009)得出中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
  上述研究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并无一个具体的方案或切入点,都只注重某个片面。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详细规划、坚持执行和全方位、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努力。本文以构建低碳城市为促进低碳经济革命的出发点,并辅之以其他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建议,提出了对构建低碳经济的看法。
  三、低碳经济战略路径:先行低碳城市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讲述低碳经济的原因有三:农村工业少,能源需求少进而污染排放低,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绿化好,因而碳汇(对碳的吸收)高;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军,对于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用全国的数据可得性和易处理性。
  1、低碳经济——对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国内外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本文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对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它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而是走一条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路线。
  2、高碳城市的现状
  (1)能源强度高。能源强度,指每单位GDP能耗。能源强度的高低直接说明一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以及能源利用的效率的高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较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是最低的,这足以说明我国30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工业化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代价。
  (2)能源结构不合理。这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指的是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例较小,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费,而化石能源具有高污染特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同时必将导致城市工业的高碳化。
  1978年至今,化石燃料在总的能源构成中占绝大部分比例,尤其是,煤炭占比一直在70%左右,而清洁和可再生的非化石燃料一直在能源消费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我们把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及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分别假设为0.7329、0.5574、0.4226和0.00,单位是每一万吨标准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吨数。因此,化石燃料作为一种碳氢化合物是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由于清洁能源所占比例甚少,对于抑制碳排放收效甚微。
  (3)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病)。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通常把城市发展产生的一些矛盾称为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本文用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代理)来衡量。由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病——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碳排放不断上升。究其原因,这都是由工业化带来对能源消费量和生活用电量增加所导致的结果。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可得碳排放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C为碳排放量,C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一次能源的消费量,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Y为GDP产值,P为人口数量。定义:能源结构S=Ei/E,即i种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i=Ci/Ei,即消费单位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能源效率I=E/Y;经济发展R=Y/P,即使用人均GDP代表。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使用的低效率和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中国能源强度较主要发达国家偏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早早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碳排放国。因此,能源排放强度和效率的提升是减排的关键所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