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城乡“双二元”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功与过
 

城乡“双二元”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功与过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3:12 影响了:

  两个二元结构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要发展瓶颈,如何破解这个瓶颈?需要在战略导向、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将理论思考应用于实践。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导向
  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制度性、地域性的概念范畴,是要素高级化、产业集聚和文明演进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本质特征是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宏观要素在地理空间上不均衡分布的发展演进,也是公(市)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消费类型以及居住条件等微观要素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过程。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全球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也使全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过程。城市化的形成机制是推动城市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主要包括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推动机制。
  城市化动力机制可以分解出两大基本力量,即以农业发展为代表的农村推力和由工业化与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城市拉力,两种力量的协同作用,驱使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规模经济机制、聚集经济效益以及城市的磁场效应为城市化的实现机制奠定了基础。制度变迁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比较利益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们促使资源和要素在产业间的转移和空间上的聚集与扩散,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
  在社会维度,全球主张求同存异,构建和谐世界;国家彰显价值导向,推动和平发展;区域加强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城市促进多元分配,实现财富公平;社区激励自助自治,构建公民社会。
  在经济维度,全球新兴经济体日趋崛起;国家创新发展引领时代潮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城市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社区保障充分就业,构建福利社会。
  在资源维度,全球加强战略资源储备,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家促进节能减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区域注重集约高效,优化区域资源布局;城市实现四倍跃进,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社区推广价值计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环境维度,全球创新绿色技术,促进国际碳市场交易;国家加强绩效考核,推行环境问责机制;区域推广生态预算,开展环境容量评估;城市构建绿色城市,倡导可持续消费;社区推行精细管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信息维度,全球打破信息孤岛,构建智慧地球;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弥补数字鸿沟;区域加快共建共享,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城市依托先导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社区倡导数字生活,构建感知社会。
  城市化进程也伴随着各种矛盾的积累。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在显现。城镇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之间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形成的差异,城镇历史遗留的棚户区困难群众与大多数市民之间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形成了“双二元”结构。改变现在的“双二元”结构,需要构建从国家行为到广大民众的多元化价值体系,找到建设社会共同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整合社会中共同的价值理念。
  针对新市民之间观念的反差、文化的冲突、价值理念的博弈,需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惠理念,促进协调发展,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以经济为城市化保驾护航。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需要加强区域公共服务就要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社区层面上,必须积极推进社区治理结构的体制创新,创建公共治理体制和居民自治治理体制;推进民间非营利组织培育发展体制创新,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新体制;推进社区服务和保障体制创新,更好地发挥社区共治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服务公民、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任务
  中国城市化进程划分为健康起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化初步发展)、波动停滞(自然灾害和政策影响导致城市化发展受阻)、稳步发展(乡镇企业繁荣推动小城镇建设全面兴起)、快速发展(经济强劲增长与城市化建设同步推进)和转型发展(增长方式转型呼唤城市发展新模式)五大阶段。
  人本发展是指城市化进程对其中的活动主体—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满足的特性,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人的需求、城市对此需求的满足。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包括了物质与精神上、生理与心理、生活居住与创业发展等等方面。这是因为人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城市的产生正是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的,城市化中的人本需求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始终,我们必须意识到城市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往往不是取决于GDP和城市规模扩张,而是更重要的人的要求的满足。
  城市化的质量的考核应由人的满意程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机械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带来的问题众多,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关乎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如何更好地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受,从人的角度去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是城市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城市与市民的和谐相处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本源。
  人本原则指导下的现代化规划、建设、管理,这对与其发展速度及水平相配套的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其城市健康发展以及各项发展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人本原则正是一种与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相区别,保障城市化走向良性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相适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相统一的制度原则,从而保证城市决策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效益最优化、环境宜居化。
  城市的良性发展更要体现“尊重”,包括人对自然的尊重,又要实现人对人的尊重。这需要长期的经营,要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如果不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上促进“以人为本”,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乱象和困境,更无法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严重影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以人为本”就只能是一句口号,成为一个根本得不到落实或永远无法落实到底的梦想,人本原则与尊重的内涵必须安排到城市化的制度保障中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