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意见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意见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布时间:2019-07-12 03:47:17 影响了: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主人公就是学生和教师。课堂中的“人”包括两种,一指教师,二是学生。实际的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习惯于忽略学生,以自身为本。这也难怪,也许对教师而言,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学,具有步骤明晰、评价方便、易于展示、利于掌控等多种课堂操作“优势”。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必须关注学生。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过程不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会任何东西,都是在外界媒介的作用下通过自身内化过程达成的结果。无数的实践也证明:不是教师愿意教好学生就能主动学好,教师好教并不等于学生好学,有时候教与学的两个主体甚至还会相对立。只有那些真正关注学生需求,遵循学生规律,真正让学生亲历过程的教学才能够实现。
  1、立足学生读教材、做预设,把准教学出发点
  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备课和上课是油和水两张皮,互不相融。这是因为教师备课时往往难以设想上课时可能遇到的复杂状况。其实,读懂教材,了解学情,这是大多数经历过新课改的教师在备课时头脑中都有的备课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备课操作中,如何读懂教材,如何了解学情,教师如何将读懂的教材和了解到的学情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服好务并非老师们轻容易做好的事。
  首先,解读教材需要顾及学生的视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也时尚着深刻、独到,还有文采飞扬。许多语文教师随着文化功底和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喜欢对文本进行十分深刻和独到的解读,也有不少教师喜欢在课堂上演绎和把玩这些个深刻和独到。其实,即便是文学的作品,一旦选入了教材,其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不是阅历丰富的成人,而是6-12岁的孩子。孩子有孩子认识世界的规律,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知强加给他们,或强引着他们向前。为此,解读教材不只是教师站在自身立场上与文本的单向对话,而是要经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多重角色转变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以学生的视角来解读文本。以学生的视角看教材,读文本,我们就会考虑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他们哪些地方可以自己读懂,哪些地方会有疑惑?哪些地方会受到感动,哪些地方会产生多元解读?我们就会斟酌,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引领孩子求解作者所寓,将作者所寓求解到何种程度我们更需考虑如何以其为凭借让孩子促成学生的言语发展、文化熏陶,实现知识、情感素养的提升……有了这样的童心解读,我们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真正贴近学生。
  其次,了解学情也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虽然大致相当,但是,不同学生个体是一群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思维方式,在同样一个文本面前,学生们的反映很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有了这样的学情了解,教师对教学进程与教学方式的预设才不至于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一厢情愿。
  2、平等和谐,有效管理,激发教学共鸣点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并非简单的“控制”二字,因为单纯控制的后果是不仅控制了学生的身体也控制了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课堂管理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基础上的多向沟通,这种沟通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升华过程。师生在沟通中互相了解,互相支持,互相影响,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吸引力场,将师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为进一步的有效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要善于倾听与发现,要听清学生的语言,更要听懂学生的语言,并能体会出学生语言背后的情感诉求。这样,教师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教学良机,并把它作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中最鲜活生动的环节。这样的课堂管理靠的不是制度的结束,而是共同的学习追求,共同的学习享受。教师与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管理就会变得不着痕迹。
  3、用心理解,智慧评价,引发学生成长点
  评价是一件需要教育智慧的事。适时而精当的课堂评价是教师文化功底、教学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综合体现。现实的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精当、准确、干净利落的理想回答而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纠正学生;我们也时有听到“对、不对、好、不错”这些简单的评价语言,而至于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好,好在哪里,不错又不错在何处,只有靠学生去揣摩。或许聪明的学生慢慢会摸索出:和教师预想一致的答案就是好答案,和教师预想不一致的答案就是错答案。慢慢地,学生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在揣摩老师的心思,课堂变成了一个变相的一言堂,也就索然无味了。
  诚然,教学的任务是学会让学生们学习,教师“该装傻时要装傻”,以教师“示弱”激励学生“逞强”,这是教师的教学技巧的高明之所在。但这高明的背后更隐藏着肯定、激励、点拨、引导、纠偏……这就是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仿佛是一节课的指南针,又是润滑剂、催生术。
  生本的课堂少不了生本的评价。以生为本的评价首先来自于的教师倾听——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完学生的回答,然后是理解——顺着学生的思路去理解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回答,他是从怎样一个视角去思考问题的,然后是发现——发现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闪光点、疑惑点、谬误点。
  有效的评价关注的不只是一个个冰冷的答案,还有答案后面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种评价不是靠判断得来的,而是靠发现得来的;不是就题论题的短视评价,而是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在真实而生动的评价中,学生就能慢慢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到自己智慧和生命成长的起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