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别样的事件感受 别样的新闻采写|新闻采写
 

别样的事件感受 别样的新闻采写|新闻采写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1:23 影响了:

  新媒体发展迅猛,让“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开始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记者该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呢?  在《中国青年报》总社及江西记者站实习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此有所思考和体悟。此间,作为报社实习生兼任旗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我参与了诸如上海世博会等重要采访,也发表了不少新闻作品,但让我感悟最深的,还属“江西农大副校长酒驾撞人”这一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
  2011年3月5日,时为江西农大副校长的廖为明于当天下午酒后驾车行驶至江西财经大学西门口时,撞上进站下客的公交车,致2死4伤。在中青报江西记者站站长李菁莹老师的指导下,我调查采访和全程追踪了这一事件,并与本校经济新闻专业两名同学,合力完成了一篇调查性报道、一篇新闻评论以及直播庭审现场的一组微博,前后组成了系列报道。
  凭借包括此组报道在内的实习作品,不久前我有幸揽获2011年度的“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以及“金长城传媒奖学金”。但对于立志成为记者的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新闻实战经验,和对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切身体会。
  把握最佳发布时机 力争时宜性
  “江西农大副校长酒驾撞人事件”发生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本地新闻媒体并没有很快公布这起交通事故,外省媒体亦未能第一时间披露。3月7日才得知消息后,我与李菁莹老师立即前往采访……
  就在我们调查性报道《独家披露江西农大副校长廖为明酒驾撞人事件始末(引)酒驾事故敲响高校周边交通安全警钟(主)》(作者:周欢、况娟、骆轶琪)以及评论《缓报酒驾事故不只是媒体失职》(作者:周欢)出炉之际,3月9日下午“财新网”突破式地刊出了事故的报道,但只是一则消息,对部分事实交代也不够清楚。
  我们采写的这篇长达4000多字的图文调查性报道则弥补了一些不足。这篇调查报道和评论最早于3月10日、11日刊登于江西财经大学团委主管校园媒体《品》报的网络版,并于几天后通过了学校审核,以头版导读、两个专版的形式刊登于《品》报纸介版上。同时,该篇评论还被人民网、网易、金羊网、东南网等10多家新闻网站全文转载刊登。
  这组稿件发表时虽距事发已有几天,但经微博疯传、网友转帖、媒体刊登和校际传阅,在高校校园以及社会上引发很大反响。之所以如此,关键还在于这是当时全国率先深度披露并还原这一事故始末的见报调查报道(尽管只是高校报纸)。这次经验也提醒我,新闻具有时效性和时宜性,而作为一名记者,必须把握最佳报道时机,力争独家和及时报道。
  综合多方线索信息 讲究平衡性报道
  内容的平衡性、公正性亦是一篇报道能否经受考验的重要因素。在此组报道中,我们遵循“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原则。采访时综合对比了多个信源,并对各方说法进行核实取证,以确保信息平衡、可靠。其中,不仅采访到了现场目击者、事故亲历者、受害者家属及同学,了解到所涉两所高校的态度,还客观陈述了肇事者的事后表现(如“跪在地上,边哭边打120”),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做法。细节化、故事化的表达则增强了报道可读性。
  鉴于事关重大,在稿件签发前的最后时刻,我们还进行了补充采访和再度核实,并对报道的遣词造句给予反复修改和最终敲定。见报的报道也对网上盛传的一些谣言给予澄清,不过度渲染气氛,不迎合网友观点,最大程度上中立、理性地描述了事故始末。
  为此,《江西晨报》首席记者李巧还专门发微博向网友推荐这组报道。她说:“促使我深夜发微博的动力,当然不止于感动于这些校园记者的努力与奋斗。他们在采编新闻时,在写作时,在发送微博时所展现的一种价值观,一种天然的正义感,一种理性的思考乃至于种种,对于这些还未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非常罕见的冷静、客观评述,才是我以为‘值得’所在。”
  运用各种传播媒介 追求立体式报道
  要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利用多媒体、全媒体的传播手段也是一大要点。此次事件的报道正是如此。
  在此期间,我们除了运用了校园媒体,还借助了社会媒体,不仅涉及到报纸、网站,还有博客、微博、人人网、QQ群,多管齐下,进行信息的传播推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了微博现场直播的形式。2011年9月7日,“江西农大副校长酒驾撞人案”一审开庭,在中青报江西站记者的帮助下,我和同学况娟在法庭现场通过“@江西财经大学品报”新浪加V认证微博,全国独家图文直播了此案的庭审情况及所见所闻。这几十条实时播报的图文微博,总共被转载和评论多达几千次,不少还被网友转发到各大论坛,引来大量网民围观。
  由于条件所限,这次采访报道未能调动音频和视频,也造成了一定遗憾。吃一堑,长一智,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要综合使用图、文、声、像,才能更加增强现场感与立体感。
  借助不同新闻体裁 注重全方位报道
  通过实习实践,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不同时段一般要借助不同新闻体裁,才能更好地提升传播力。例如,事件一发生就及时发布简洁明了的“消息”,采访到更多详情后则创作有深度性和调查性的“通讯”,接着可辅以思辨性的“评论”以及典型性的“特写”等体裁。
  在获悉“江西农大副校长酒驾撞人事件”发生后,我们及时发布了微博简讯,随后又跟进发布了几条详细信息,接着则在博客和报纸上刊发图文并茂的调查性报道及评论。消息和通讯并举,新闻和观点分开,既让人知晓事实,又使人有所思考。
  全方位报道,全面式挖掘,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想必如此。经历了这次报道,我也更加认为,记者的责任不仅仅在于简单地报道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之中传播和传递一种人性态度、一种思考方式和一种价值判断。
  持续关注事态进展 争取追踪式报道
  除了要注重新闻体裁的多样化,实习经验还告诉我,报道突发性事件时还应及时给予追踪跟进。
  在此次事件的报道中,除了当时做的主体性稿件,我们还对后续情况进行持续关注与密切追踪,并掌握了诸多第一手素材,成为最全面了解实情的一批人,甚至很多媒体记者也通过我们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
  2011年7月,廖被开除党籍;9月,案件一审开庭,但未当堂判决;10月,一审宣判,廖被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2012年1月,江西省政府发布通知,宣布解聘廖的副校长职务。至此,备受关注的此案才暂告一段落。而在持续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鼓起勇气克服了种种阻力和困难,通过采访调查、现场播报等方式给予实时跟进,发布最新动态、回顾事件缘起,不断梳理案情脉络,让很多人全面了解了事态进展。因为这些努力,我不仅受到读者和网友的称赞,还得到了中青报老师、学校专业教师以及新闻界前辈的肯定和鼓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