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青花分水技法的产生与发展] 青花分水技法
 

[浅谈青花分水技法的产生与发展] 青花分水技法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1:07 影响了:

  青花瓷为中国最著名的陶瓷釉下彩品种,它以钴料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后,再抹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性烧成。而“分水”作为采用最为普遍的青花绘制工艺之一,发端于元代,于明成化中期得到发展,至清康熙中期发展成熟,此后不断被艺术工作者所完善。本文试图就青花分水技法的产生,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及工艺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青花瓷 分水 装饰应用
  引言
  为了让装饰纹样更为生动细腻,深浅层次的变化更为活泼,陶瓷绘画技师在利用青花装饰工艺时,常先以线条描绘出纹样,在绘出的轮廓基础上再施以浓淡适度的料色。这道让纹样轮廓更为突出的青花绘制工序即“分水”(由于景德镇方言中“分”与“混”读音相似,为此在当地陶瓷文献中也有将其记载为“混水”者)。
  作为青花纹饰的重要技法之一,绘画技师借助分水工艺在瓷坯上表现出浓淡不同的色调,技艺娴熟者甚至可以在一笔之中也分出浓淡程度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让瓷绘作品的立体感更强、层次更为丰富。据业界考证分水技法在元代时就已出现,清朝时已发展至顶峰状态,民国后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之中,擅长此技法的名家大师更是层出不穷。
  一、分水技法的艺术特征与起源
  1、分水技法的特征
  青花分水又被称为“分水皴”,为陶瓷画师描绘青花纹饰的常用技法,画师根据绘制需要将青花料调制成浓淡程度不同的料水,将其作为在瓷坯上直接作画的原料。
  艺术界将青花分水戏称为瓷画中的水墨,但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分水工艺而言,画师通常将料水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以及影淡等五种,绘制时将其存放在不同的料碗之中。在绘制过程中将不同料水按需使用分染,形成浓淡、明暗不同的艺术效果,此即行业内所说的“墨分五色”。
  与中国传统书画绘制技法中的拓涂法不同,分水技法多以“鸡头笔”采取滴水方式进行渲染,为此坯体看不到笔触痕迹。所谓“鸡头笔”乃是专用于分水技法使用的特制分水笔,其特点是腹部比普通画笔大出许多,由于所用钴料不同、釉料烧成气氛及所需画面效果的差异,画师对分水技法的使用手法并不完全一致。
  分水方法包括在纹样线条内以不同浓淡料色分水,以及先分水再将轮廓勾勒出这两种,其中后一种分水法需要画师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更高的艺术修养,且常运用于写意画。当代画师在利用分水技法时,与前人相比不再仅使用单纯的青花料,而会在料中加入甘油以减缓瓷坯对料水的吸收速度,让所绘线条更为流畅。
  2、分水技法的起源
  对于分水的出现,学术界曾有过不同的意见,一种说法是它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可考古工作者却发现产自元代的出土瓷器中,就已能见到采用分水技法的瓷绘画面。分水技法之所以一度被认为起源于清朝,是由于该技法在康熙年间被广泛采用,不仅官方御窑厂的皇家绘瓷师谙熟此道,分水技法的使用在民间也极为普遍。
  元青花瓷器具有气势磅礴等特点,该时期绝大部分的青花瓷画面固然具有转折有致等优势,但也存在浓淡不一不匀等料性较生之现象。当时的陶瓷画师深受文人水墨画技法影响,习惯以拓涂法来表现画面的色调,其手法与文人写意画并无二致。
  如果将分水技法与拓涂法进行比较,便可发现以特制分水笔操作的前者没有笔触痕迹,而后者乃是用画笔直接涂抹瓷坯,为此笔触痕迹十分明显;拓涂法的色阶也不如分水法丰富,分水可以“墨分五色”,而拓涂法的色阶只有三种左右。为此以拓涂法绘制的陶瓷作品风格粗犷,而分水作品则更为工整秀气。
  元朝时的画师为补拓涂法大气有余、精细不足的缺陷,开始尝试在陶瓷绘画上“先浓后淡”的表现手法,学术界将其称为小笔拓涂法,并于明永乐时得以完善。为此从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分水可被视为在拓涂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为合理的色调处理方法,明成化中期典型意义的分水技法随之出现,为此元朝至明成化被学术界公认为分水技法的发明期。
  二、分水技法的应用与发展史
  1、分水技法的应用
  利用瓷画青白对比的视觉效果,“墨分五色”的青花装饰技法不但能分别表现出所绘事物的固有特征,还可以产生节奏感、层次感鲜明的韵律美。无论是蔬菜虫鱼等小品,还是山水花乌等题材,都可以分水法予以表现。
  对于已熟练掌握分水技法的画师而言,其料色的运用已不再以绝对的色阶予以区分,“墨分五色”对他们来说只是相对不同的五种基本色相,配置得当便可以让这些不同的色相达到高度统一与和谐的艺术效果。
  作为最饱和的料水,多在小面积上使用的头浓之呈色与勾描的料线接近,其作用多为醒目与提神;如将其使用在图案纹样范畴,点缀式地与其他料色搭配可让画面更为活络。而在分水技法中,因青色相对纯度高、亮度强,最能体现出青花特点,为此正浓、二浓与正淡这三种料色的使用频率最高,如果运用得法,可让画面效果柔和匀整,呈现出业内所说的“娇翠欲滴”“幽靓”效果。
  为了丰富色阶,色度接近白地的影淡作为青白对比的过渡色之作用亦不可小觑,景德镇画师所绘的山水通景之青花瓷画可常见影淡装饰,风格明朗通畅。
  经过数十代画师的摸索,分水技法在青花装饰使用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规则:如放置于庄重场所的大型陈设瓷,其画面色调多偏于沉重;成套的餐具或茶具,其色阶偏少、色调也偏清淡。如今青花分水的运用已形成平色水、水迹纹、晕水、洗水、点水等技术要点。
  2、分水技法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水技法滥觞于元至明成化早期,但“学画不学染,学染不学画”的分工则应出现在成化之后,分水技法与元时拓涂法相比,所绘画面更为清亮,而嘉靖与万历年间则倾向于浓艳,可以明显地看出青花分水技法正日益走向成熟。
  明成化中期时的分水技法仅分浓淡两色,所用平等青之料(也被称为陂塘青)乃是国产,逐渐形成后人熟知的典型成化青花。此时采用分水技法的成化青花已没有笔触痕迹,画师使用双勾线条,再以画笔晕染轮廓,虽然画面效果常存在浑浊现象,但相对于此前的青花色调处理方法而言已是重大变革,成为日后成熟的多色分水技法的基础。
  在典型成化青花出现之后,明隆庆时发展出三种以上色阶,至清康熙时更发展出五种以上色阶,实现了如今我们熟知的“墨分五色”。而明代瓷绘画师“画染分工”的结果,是让专一于数种纹样描绘的画工技巧高度熟练,其所绘之人物山水都不假修饰,神态逼真,意趣万端。
  而青花分水技法真正达到成熟之时,则应是清康熙年间,精湛的工艺技法让这一时期的青花料十分精纯,画师的作品不再出现铁锈斑等瑕疵。从保存下来以及出土的陶瓷艺术品来看,清康熙时的青花瓷不仅呈现出迷人的翠蓝色,而且分水技法也达到了前人无法企及的颠峰。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墨分五色”,西洋画的透视技法,都被景德镇的画师吸收运用,使得以分水技法表现的陶瓷绘画作品更具立体感与层次感,且不局限于单纯的写意或工笔风格,而是出于创作或绘制需要便信手拈来。   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康熙时还出现了“笔触式分水”技法,这种特殊的分水工艺多出现于青花山水作品中。“笔触式分水”技法的工艺特征,乃是将画面中的山石以及山川以分水法绘出笔触效果,其色调由淡到浓逐渐过渡,其视觉效果为一端色淡而尖细,另一端则色浓而粗圆。这种已不多见的分水技法可以营造出烟雾飘渺的空间意境,也可以将湖光山色之美景表现得更具悠远之韵味。
  另一方面,明万历时的瓷坯就出现了如同指印般的水印痕迹,这是由于青花料水在分水多层次运用下所形成的结果,这说明那时的画师已在使用不同一般画笔的分水笔与特制分水料,这一瓷坯“指捺”现象在康熙时的瓷坯也可以见到。不过到了康熙晚期,这种特殊的分水技法已经衰退,雍正时衰退之势愈加严重。
  清雍正中期青花分水技法曾有过短暂的复兴时期,其作品不仅层次清晰,而且呈现出赏心悦目的正蓝色调,可雍正晚期时分水技法又再次陷入衰退。自乾隆之后的青花瓷亦呈下滑势头,光绪年间不少画师模仿康熙、乾隆年间的青花分水之作,涌现出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品。而民国时采用青花分水技法绘制的陶瓷作品,则多为粗滥之作,鲜有可媲美康乾时的佳作。
  三、近年来分水技法的发展
  尽管数百年来景德镇的瓷绘技师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完善、发展以及改进青花分水技艺,丰富着青花的艺术语言,但后来者并未只知沿袭前人留下的技法,而是主动求变。上个世纪50年代,现代青花大师王步就将中国写意画与传统青花技法结合并予以发展,让区区一支分水笔在他手上达到“物为我用”的高超境界。
  王步开创式地使用了甘油原料,让以分水技法绘制的画面更润泽;以淡水绘制各类小写意作品,蔬菜瓜果等题材在他笔下显得更具生命力。而“铁线描”笔法的创造性运用,基于大写意手法所创造出的分水写意法,则奠定了王步“青花大王”的艺术地位。
  当代艺术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也是一位对发扬以及创新青花分水技法作出重要贡献的陶艺名家,他在对王步等前辈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后,经过消化吸收再开创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先分水、后勾线的独特艺术装饰手法,不但将青花分水发展演进至新的层次,也让自己赢得了“青花分水画之明星”的美誉。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同鑫等一大批当代知名陶艺家,也在青花分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或多或少地取得了自己的成绩。曾得到王步指点的孙同鑫以“青花泼墨”技法而闻名,他以青花分水技法创作的镶器作品系列,亦成为青花艺术瓷中的典范之作。
  四、结语
  青花为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而“分水”技法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青花精髓及神韵,但艺术家想要随心所欲地使用分水技法,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领悟,从而实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境界。否则在使用这一技法时,稍有失误便会影响瓷绘作品的质量与美观。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青花分水技法已相当成熟,可在开拓创新、不断探寻新的艺术道路的艺术家之努力下,它仍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状态中。艺术家已认识到分水只是诸多陶瓷绘画艺术表现技法中的一种,运用合理、使用得当则可让艺术作品更趋于完美,而拘泥于前人留下的技术要领且固步自封,始终难以窥见广博的陶瓷艺术之真谛。
  参考文献:
  [1]王跃.古董速查手册・青花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2-27.9
  [2]李绍斌,王德安,周道祥,邢舒良,蒋光意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10
  [3]梁基永中国青花瓷画赏玩(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162-171
  [4]马希桂中国青花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75
  [5]张浦生,霍华青花瓷鉴定(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0-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