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人人皆在西厢]东邻西厢
 

[人人皆在西厢]东邻西厢

发布时间:2018-12-26 04:45:08 影响了:

  如果,我能让自己变成艺术品,要比我们成为做艺术的人,来的更珍贵。――林奕华如是说。   此刻窗外滂沱,心绪难安,头一回无从下笔的凌乱。初看《在西厢》,只觉是一棵挂满琳琅装饰却不堪负荷摇摇欲坠的圣诞树,沉淀几日后,似又有些东西从底下涌出,怪哉!
  写不出剧评的我,翻看林奕华讲座记录,心之所至,发微博一条。顿感恍然,自己不正应和了剧中人的那一句“微博就是现代人的后花园”,敢情方才我那是在后花园里头走了一遭。于是,颇受启发,提笔疾书。
  最初听闻《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便是在微博。看林奕华天天聊戏排戏,看诸看客纷纷好评和感动,心里头就痒痒地想看。终于林奕华携着戏来了上海,并作为“新民艺谭第2期”的主讲嘉宾,于是9月4日下午笔者特地赶赴M50 TOP桃浦创意园区面见真人。在随意闲聊的氛围中,可以看到林奕华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看到肆意飞舞的思想火花。林奕华说,他做戏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我认识自己多一点”。他一直都只有一个主题,也只会排这个主题――了解你自己。听完讲座,看戏的欲望就又多了一层,因为从中可以窥见林奕华,亦可以看见自己。
  两个小时后,我走入剧场,看那一出传说已久的《在西厢》。林奕华再一次借用了古典名著的外壳,塞入他对现代社会的诸多思考,打造了一个结构迷离的梦境,一梦套一梦,恍若电影《盗梦空间》。这迷宫有人进去出不来就苦哈哈,有人没进去光看里头人儿杂耍就笑哈哈,而如我这般进进出出找通路的人,确实是无法入戏。蜷缩在剧场二楼遥望的我,在冷冷地剧场冷静的观望,看林奕华的戏这还是头一回有如此出离之感。之前�嗦了这么多,又是微博,又是讲座,其实是想让诸位了解我的心路历程,那就是先听思想、再看故事。不知道是那些先入为主的思想导致我个体的无法入戏,还是这戏原本就不易被带入,抑或是创作者压根就没想让你看进去。
  不得不承认,剧中有太多智慧的火花供你采撷,感性的触点打动到你。然而,光听思想还不如去看散文看评论,戏剧嘛,当然还是要谈一谈戏的。为了让没看过戏的你更真切的感受,我试图去剖开它……但那些个梦建立的太过旁枝错节,我也只能凭回忆稍作梳理,拼凑出一个大概的模样
  林奕华造了一个3层的梦境。第一层:红娘Ruby的暗恋。大龄恨嫁女青年Ruby开始写小说,一部关于现代人的西厢记。作为暗恋上司JONSON的女助理,Ruby竟然当红娘撮合了上司和好友崔莺莺,成功将Jonson嫁入豪门。第二层:小说里的世界。Ruby还是在写小说,然而小说中的人物忽然醒来书写自己的命运,抢亲的张飞虎开始导演自己的戏码。当张飞虎道出一个惊天真相,Ruby就是崔莺莺,Ruby持枪自杀;第三层:现实中的崔莺莺。原来,方才的一切都是现实中崔莺莺在小说中的构想,她幻想自己成了Ruby。回到现实的名媛崔莺莺写完了小说,却被崔妈妈狠心的将书稿粉碎。她与母亲,父亲的对话,让她去除心里的偏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身边人。于是,原本厌弃的表哥忽然变得让人欢喜起来,终于成就情投意合大团圆。
  林奕华说,他的戏就是提出问题,用娱乐、八卦和明星来包装。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实验,“看看是否能与这个世界对话”。若就这点,林奕华成功了。看了这戏,你真就很想和他对话。就这么个故事,果真需要那么长时间那么多旁枝末节的铺垫吗?其实,这在下午的讲座时他就已然给出了解释:“我的戏,为什么要3个小时又15分钟,因为要设计一个体验。”
  然而,等待被设计的我,却落了空,所以失望。《在西厢》真如网络上褒扬的如此之好吗?笔者对此有所保留,至少在我看来没有之前的林奕华作品那么好。说实话,笔者着实是被那些台上张牙舞爪的搞笑,被那些三个自己、四个分身的喋喋不休惹得烦躁。然而,多日后当我要提笔时,却发现那些剧情和思想正在不停酝酿生长,无论当时的我是否入戏,但它们的确存活在了我的脑中,并且让我看到了身边诸多朋友,看到了我自己。于是,莞尔一笑,我也被他“设计”进去了。
  有思想是妙的,妙就妙在,让你想一看再看,让你看完一想再想。最后以林奕华的一段博文收尾,也算是结束这一场从微博到微博的后花园之旅。<在西厢>一如任何戏剧,如果不能是一面镜子,它就只是一幅硬照,一张不会动的画,一面墙。我很少用「欣赏」两字来看戏,因为我更追求参与。当代戏剧导演的功课不同于传统戏剧,就是如何给观众创造「有入有出」的经验:入,是(通过情节)身同感受,出,是(超越故事)看见自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