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朔州历史&时尚交融的城市:朔州历史
 

朔州历史&时尚交融的城市:朔州历史

发布时间:2018-12-28 04:09:15 影响了:

  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一个充满时尚发展潜力与浓厚乡土气息的地区,一群承载历史文化积淀与时代活力的人群,这就是朔州最好的写照。   朔州,位于山西省西北部,这里左邻北岳,右望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很早以前就是中华民族的聚居地。早在两万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由此创造出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峙峪旧石器时代文化、广武汉墓群、辽代应县木塔、金代崇福寺以及明长城、雁门关、杀虎口等历史古迹就是朔州历史文化积淀的代表。现代,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电力工业的发展,又使朔州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青春――全国最大的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煤矿、神头一二电厂等一批现代化的工业陆续在朔州地区建成,同时,一批重要的陶瓷、建材、化工、轻纺、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也在朔州地区迅速形成规模,使朔州这样一个古老的文明地区迅速焕发出了活力。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奋力赶超 努力把朔州建成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的城市
  ――朔州市委书记田喜荣
  
  经过两年的努力,朔州市已经朝着“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既定目标的89.2%,接近翻番;财政总收入完成目标任务的107%,提前三年翻了一番多。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鼓足干劲,大干三年、苦干三年、实干三年,向更高的目标全力冲刺,使朔州跻身于全国中上游发展行列,接近发达地区目前的发展水平。为此,市委确定了从今年开始到“十一五”三年的奋斗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以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加快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和生态畜牧基地建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番,分别达到660亿元和160亿元,使朔州成为蓝天碧水、生活舒适的最宜居城市和环境宽松、人气旺盛的最宜发展城市。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有战略的眼光、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抓住加快发展、奋力赶超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
  
  一、不断解放思想,催生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动力。
  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实现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既是我们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良好基础之上进行的接力赛,又是我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加压力、奋力赶超、与兄弟市同台竞技的锦标赛。要想在这场比赛中赛出成绩,赢得荣誉,必须不断解放思想,靠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新形势下的解放思想,对朔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就是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破除封建意识、左倾思想、计划经济下的集权思维和官本位观念等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和思维定势,扫除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排除一切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闯出一条内陆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路。
  
  二、弘扬新朔州精神,激发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活力。
  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文化结晶,它凝聚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与形态,集中反映了市民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是高扬于全市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是城市发展与提升的精、气、神和灵魂。为此,我们在历届市委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豪爽大气、海纳百川、百折不挠、奋力赶超”的新朔州精神,教育、引导、激励全体市民形成共同精神追求和整体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准则,为朔州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快速崛起努力奋斗。“豪爽大气”,反映出朔州人民淳朴善良、忠义厚道、豪放大度、率直诚信、乐观开朗的人格特征和处世原则。“海纳百川”,植根于朔州古代不断进行民族战争、不断实现民族融合形成的兼容并蓄、包容海涵的历史文化积淀,涵盖了新时期朔州对国际国内各种进步文化、各种进步观念、各种生活方式尊重接纳、虚心学习的姿态,昭示着朔州对外对内时时、处处、事事开放和鼓励创新、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广胸襟和博大情怀。“百折不挠”,彰显了朔州人民从古到今在雁门关外这块少雨干旱,风沙肆虐、自然灾害频发的恶劣环境和条件下,一代接着一代生生不息、自强自立、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和精神风貌。“奋力赶超”,体现了朔州人民不甘落后、勇于争先、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昂扬锐气和时代精神。新朔州精神是引领朔州发展跨越的血脉和灵魂,既和过去提出的朔州精神一脉相承,又是对过去朔州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和升华,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文化之根,把全市人民激发起来,在奋斗中求生存、在拼搏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让朔州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继续扩大开放,增强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实力。
  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消除壁垒、不断创优环境、毅然敞开市门、广泛招商引资,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这是我们近两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在“十一五”后三年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实现崛起的潜力所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不能动摇。实现今后三年目标,需要我们继续投资600多亿元,惟有继续扩大开放、大规模招商引资,才是聚集有效投入的捷径,也只有引深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才能使我市发展所需资金得到可靠的支持和保证。我们要让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成为我市聚集经济发展实力、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最大源泉,成为推动我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
  
  四、加速科技创新,激活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潜力。
  实现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支点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这是提升我市综合实力的潜力所在,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快速崛起的动力引擎。我们要通过政府倡导、企业承办、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建设与其产业成长紧密相连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搭建自主创新的宽阔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研发,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课题。要引导中小企业以引进消化吸收为重点,带动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走具有朔州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坚持吸引高科技领军人才投身我市建设。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强力推动、贴身服务。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旗帜鲜明支持突破、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的创新环境。
  
  五、倍加珍视团结,凝聚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合力。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朔州政治、经济、社会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团结战斗,更得益于历届市级四大班子的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同样,实现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也必须依靠团结凝聚人心、凝聚智力、凝聚合力。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排除不了的障 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够带领全市人民,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稳中求进 好字优先 改善民生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朔州市市长冯改朵
  
  2007年,朔州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了“两个翻番”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主要指标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330亿元,增长16%以上,高于全省增长水平。
  2007年,朔州市取得非凡的成绩:朔州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了“两个翻番”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初步核算,地区生产突破了330亿元,增长16%以上,高于全省增长水平,朔州市人均收入近2.2万元,约合3000美元左右,财政总收入80.02亿元,增长53.05%,进度、增幅均在全省位居第一,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61.26%,增幅全省第一。
  与“十一五”目标相比,朔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财政总收入提前三年完成翻番目标。粮食总产14.65亿斤,连续三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6亿元,增长26%,增速全省第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6元,增长18.21%,扭转了连续数年增速全省排位中下游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4353元,增长28.1%,连续四年刷新历史纪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5.3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仅农村信用社就增加1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52.9亿元,增长60.8%,总量由全省第十位前移到第九位,增速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亿元,增长24.5%,增速全省第一;对外贸易成倍增长,到2007年11月底,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5647万美元,全年完成6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倍。主导产业强势发展。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地方煤矿缩减到136座,产能提高到5367万吨,加上中煤、同煤在朔矿井,朔州市煤炭产能达到11683万吨,居全省第一。
  朔州市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内外能源市场需求旺盛的历史机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得益于朔州市各级领导、工作人员的团结进取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
  
  6个坚持带动全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1、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朔州作为起步不久、百业待兴的新兴城市,一切问题的根本症结均源自于发展不足,发展的需求比其他任何地方更为迫切,任务更为艰巨。正因如此,一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工作中心,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一心一意抓经济,同心同德搞建设,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朔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环节,抓住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心无旁鹜,夙兴夜寐,全力攻坚,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努力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途径,赢得了各项工作的齐头并进。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朔州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切实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放到突出位置,推动了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一个数字上好看的GDP,而是要把对物的关心转移到对人的关心、对公共目标的关心上,切实为老百姓增进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兴朔与富民的统一上。一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量力而行、尽其所能,在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上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向群众受益的方面倾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普遍得到利益,进而凝聚了人心、集中了民智、促进了和谐,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3、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解放思想,消除壁垒、优化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营造开放引资与全民创业双轮驱动、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4、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
  不要带血的GDP,是朔州人始终不渝的发展理念。一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对安全工作紧抓不放,逢会必讲,下乡必查,先后召开13次安全工作会议,并经常不断地开展有关安全的大检查活动,做到了安全之弦常绷、安全之钟长鸣,在安全问题上永不言胜,防微杜渐,消除一切发现的隐患,使得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5、坚持把“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战略作为干事创业的基础
  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能否求真务实,决定事业成败。一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谋实招、使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在扎实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和财力,推进“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战略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去年新上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都是一次性投入、跨年度完成、长时期满足市民需求、完善城市功能、重塑朔州形象的项目。
  6、坚持把党委重视作为抓好经济工作的坚强保障
  党的领导是干好一切事业的坚强保障。党委重视,是朔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市、县、乡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作用,为朔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各级党委书记亲临一线,现场推动,狠抓落实,县区、乡镇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2008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狠下功夫
  2008年朔州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型能源工业和生态畜牧两大基地建设目标,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关键,坚持稳中求进谋全局、好字优先快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原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扎扎实实在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改革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改善民生五个方面做出新成绩、实现新跨越,推动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努力实现朔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朔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确定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增长12%,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60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5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5亿元,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700万美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和36.7亿元,增长25%和22%。粮食总产稳定在14亿斤左右。   以上是朔州市的指导性指标,今年重点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协调性上下功夫,确保完成以下约束性指标:服务业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10%和4.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4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64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并提高财政补助水平;农村新解决6500人的温饱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6项工作
  (1)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构建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飞跃
  当前,朔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元支柱产业格局不相适应的矛盾。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稳一产、抓二产、带三产”。2006年,朔州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9%,尽管总量不大,却是涉及全市90多万农村居住人口的富民工程和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基础工程,要突出特色、稳定巩固,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据62%的比重,是朔州市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强市工程和发展工程,要发挥优势、壮大提升,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所在。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2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是城乡居民的就业工程和为全市主导产业配套的服务工程,要补长短板、加快发展,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解决产业结构畸重、单位能耗过高、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缓解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全国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50%的目标测算,朔州市服务业的增加值每年至少需要提高1.5个百分点。目前,朔州市服务业绝大部分还停留在小饭店、小作坊、小加工的水平上,不仅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而且服务领域狭窄、功能也不完善,发展的空间很大。要从五个方面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是通过延伸主导产业带动服务业。重点抓好金海洋、中煤顺通、国怀精煤、联顺玺达、方川商贸、中联煤炭销售公司等30家年发运能力在300万吨以上的煤炭物流企业。二是抓好为主导产业配套的服务业。瞄准朔州市3-4万辆各类拉煤车和上千台装载机,发展高质量配件和高水平维修业。每个县区新上1-2个较大规模的汽车配件修理服务中心,全市安排10-12家。通过加快发展大型汽配中心,逐步淘汰、取缔、规范现有的脏,乱、散、差路边门店式小型汽修企业。鼓励发展矿山机械维修和电缆,电线、电杆、电机等生产性服务业。三是加快发展非煤物流业。重点抓好投资7亿元的豪德光彩商贸物流中心、投资5000万元的怀仁陶瓷大市场,投资2790万元的阳方口运输公司物流中心、依托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集运站大新站而建设的铁运货物物流中心和应县蔬菜、右玉土豆、朔城区玉米等一批大型交易市场。四是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新上一批高星级住宿餐饮和商贸服务业。市区城市框架正在迅速拉开,为商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各县区旧城改造规模也非常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要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和新型业态,加快交通运输、批零贸易、宾馆餐饮、文化娱乐、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物流、咨询、策划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生活护理等社区服务业和为主导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今年,重点抓好每县区一座高星级宾馆和市区两座五星级宾馆建设。五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业。朔州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交界的地区,经历了无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传承下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也留下不少古战场遗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媒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深厚的边塞文化底蕴,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和数字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大有文章可做,从现在起,要全力破题。同时,要把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业发展,坚持用文化产业嫁接旅游业,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逐步把朔州市边塞古代军事文化、古建筑古佛教、生态健身、现代工业文明和红色旅游五大类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旅游业由传统经营向复合经营转变。继续抓好旅游规划。一季度完成全市旅游规划和右玉县旅游规划评审,上半年完成山阴县、应县和重点景区景点规划初稿,其他县区搞好资源摸底。加快景点开发步伐。采取市政府投资、山阴县配套的方法,在广武古军事文化旅游区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集中进行内外长城整修和恢复旧广武城敌楼、垛口、城门以及汉墓群旅游景点集群的保护开发。应县木塔龙首山旅游区要以木塔为中心,集中力量,加快进度,抓好塔周建筑清理,恢复文庙、净土寺、城墙、辽代衙门、监狱、明代官仓等,兴建佛学院、木塔博物馆和辽代文化广场,围绕仿木塔开发龙潭湖风景区。同时,重点抓好右玉边塞文化和生态健身旅游景区、怀仁县金沙滩古战场景区、朔城区神头泉湿地公园景区的开发建设。完善朔城区崇福寺、平朔露矿工业旅游项目的配套建设。做好宣传促销工作,提高朔州旅游知名度。
  (2)加强农业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上迈出新步伐
  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坚持走种植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管理集约化“六化”道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保护和节能减排,在构建“两型”社会上寻求新突破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不遗余力、排难而上,抓出成效。
  坚持不懈抓造林 围绕国家和省重点生态项目,今年抓好六大工程:一是环城绿化5万亩,其中,市区2.2万亩。二是新增完善通道绿化850公里。三是交通沿线荒山绿化8万亩。四是大规模集中连片实施村庄绿化。在完善原有200个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基础上,新铺120个村的绿化工程。五是城市绿化和厂矿绿化1万亩。六是统筹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完成京津风 沙源治理9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万亩,“三北”防护林2万亩,天然林保护2万亩。全市总计完成造林30万亩,四旁植树500万株,森林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
  持之以恒兴水利 朔州市属重度缺水地区,加强水源建设刻不容缓,节约用水日益紧迫。今年,要重点抓好新水源建设、节水园区、人畜饮水、节水改造、水保治理、神头泉保护六大工程。年内争取海子湾、太平窑二库、东石湖水库开工,平鲁大梁水库立项。新建高标准节水园区4处,面积2.1万亩。解决105个村、1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和续建灌区节水工程5处,面积5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60万亩。完成集湿地、节水和景观为一体的神头泉域各项保护工程。
  抓住重点降能耗 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各项指标,从源头上加大监管监测力度。对不符合用能标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限制进入。对合理用能项目,特别是低耗能的项目,政府要在工业技术改造资金中,切出一大块重点扶持。继续抓好大唐国际神头发电公司、晋能集团朔州能源公司、怀仁中安化工公司、山阴金源化肥公司等14家节能重点企业的节能审计,聘请省专业部门人员,为这些企业提供节能技术帮助。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水、节约用煤、节约用电、节约用地、节约使用一切资源的理念,并制定一系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自觉行动起来,合力共建节约社会。各级政府部门要当好带头人,制定严格的节约计划和考核办法,从我做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狠下决心治污染 当前,朔州市的环保工作已经能进入决战和冲刺前的奋力阶段。“十一五”治污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今年是关键。我们面临着偿还旧帐和不欠新帐的双重压力,同时,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做贡献,为后两年的快速发展腾出环境空间,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定硬任务、花大力气、下真功夫,铁面治污、铁律治污、铁腕治污。新上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和已经投产的项目必须经过环保整顿改造,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不论规模大小,一律强行关闭。市委、市政府决定,凡是在国家产能控制标准以下的燃煤电厂,今年一律强制关闭。要突出污染物减排、重点排污企业达标和蓝天碧水工程建设三大重点,加强对烟尘、扬尘、沙尘的治理。取缔燃煤锅炉和土小石灰窑;煤矿储煤场、公路沿线的小煤场要上防尘网,运输车辆要加盖苫布。通过上述措施使进今年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上半年完成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在9月底以前全面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任务。重点排污企业达标要努力走在全省前列。
  (4)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上做出新成绩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一切难题的致胜法宝。朔州市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较深层次的攻坚克难阶段,任务异常艰巨,要毫不动摇,以积极的作为推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我们具体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5)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进程上见到新成效
  坚持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的建设方针,以迎接建市20周年为契机,努力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力争把一个干净整洁、流光溢彩、满目翠绿的朔州敬献在广大市民和四海宾朋面前。
  拉开城市框架,实现“环线贯通”。重点抓好五项工程:西环路完工,外环成形;开发路南延工程完工,与南环路相接;大运路市区段拓宽改造完工,与南环路和大运路市区北段(北环)相接;开工建设民福街西延工程,与西环路相接;开工建设顺义路、友谊街和露北街,在振华街以北形成纵横交错的合理的路网结构。
  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十大建筑工程和十大重点工程。即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大楼、行政中心、五星级宾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火车站、公安大楼,海关商务大楼和大运路市区段改造、民福西街立交桥、神电运煤通道、豪德广场、朔州职业技术学院、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院,七里河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垃圾处理厂和开发路南延。这20项工程,去年已开工15项,今年,要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大部分项目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建市20周年献礼。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创造条件,促成火车站、海关大楼、中水回用、垃圾处理厂、行政中心等5项工程尽快开工。
  进一步推进“三化”工作。实现5个100%:城中村的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整治规范主要街道的广告和牌匾达到100%,小街小巷的道路破损和路灯照明问题解决100%,大的居住小区附近100%建起菜市场,冬季供暖温度达标率达到100%。启动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实施沿主要街道单位的拆墙透绿工作,启动环城绿带、大运路绿带和古城绿带“三条绿带”建设工程,扩大市区主要道路出入口的绿化工作。全面铺开市内亮化工程,开发路、振华街、民福东街、市府西街、鄯阳街等“一路四街”的整体亮化,在民福东街口建成“迎宾灯光雕塑”。
  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以建设“适应需要、满足功能、干支相连、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为目标,今年重点建设威海至乌海143公里、右玉至内蒙50公里两条过境高速公路,建成平鲁、朔南煤田至神电16.3公里一级公路运煤通道,抓好县乡公路改造300公里、通达通畅工程400公里、新建40个村140公里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改造5座危桥300米。新增农村客运线10条、客运车辆50部,实现95%的行政村通客车。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内涵、力求特色的原则,尽快制定和完善县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加快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旧城改造,全面启动建制镇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力争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
  (6)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在构建和谐朔州上取得新进步
  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形成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教育方面,开工建设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实现高校建设高标准起步。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新建农村高标准寄宿制中学6所,基本满足全市初中学生到县城上学。新、改、扩建农村高标准保姆式寄宿制小学70所,配备保姆、卫生员、保安等人员,并为每个学生每天供应一杯牛奶或一颗鸡蛋。为每个县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先配备校车5辆,确保农村寄宿学生交通 安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全面启动32万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在山阴、怀仁、右玉三个县推广65岁以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补贴制度。科技方面,重点在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兴农、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与合作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扶持6家重点企业建立市级科技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积极筹备建设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朔州市科技创业园区。继续做深做细粉煤灰精细化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人才方面,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卫生方面,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惠及农业人口100多万人,参合率达到85%。高标准、按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市传染病医院,建设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建设廉租房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1万平方米,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此外,还要重点抓好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超能力超定员开采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及治理非法超限超载等各项专向治理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突飞猛进的朔州
  
  2007年,山西省朔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瞩目。所有这些发展均标志着朔州市正在逐步成长壮大,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体系正在形成。
  建市以来,朔州市上下紧紧围绕“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总目标,以“不求最大,但求最美”为宗旨,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先后投资19亿元,大力进行城市基础建设,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使朔州越来越引人注目。
  朔州城市既保留了城域文化特色,又体现了现代风貌。旧城区以明清风格的低层建筑为主,砖木结构,古朴典雅:新市区以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现代建筑为主,造型优美,各具特色,高层建筑点缀其间,相得益彰。更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雕塑大放异彩,位于中心广场上的“马踏飞燕”,象征着朔州的腾飞。
  为了创造出城市最佳空间结构和功能,朔州市区的主要街口都留出空地,建成了景点,四大中心广场堪称一绝。在小区、单位、道路与城市空地上绿化、美化、香化,形成了新的景观,整个市区同郊外绿色的田野融为一体。为了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朔州市先后重点建成了火车站广场、市区中心广场、儿童乐园、市直一中、朔州师范、煤炭职工文化中心,汉墓博物馆等,并建成热交换站8座,水厂2个,完成了天然气一期工程,集中供热170万平方米,日供热水能力达到2.8万吨,1万多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朔州市已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城市居民集中供气的地级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实现居民集中供热的市区之一。城市面积已由建市初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17.8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人口由7万人增加到13万人(含露矿、电厂),城市道路由21公里增加到86公里,供水普及率由10%提高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由14%提高到62%,绿化覆盖率由2.7%提高到18%,人均住房面积由6.5平方米扩大到9平方米,市话普及率达到18.5%。与此同时,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联系广大农村的城镇体系也初步形成。
  城市发展方面,朔州市区共安排重点建设工程20项,是建市以来铺开项目最多、建设规模最大、资金投入最高的一年。其中,七里河大桥续建、北水南调二期工程等8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委西区、公安大楼、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服务大厅等10项进展顺利;火车站迎宾广场及候车厅改造、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两项完成前期准备。以净化、亮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三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农村建设方面,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扩大到200个,治理村也扩大到200个,全部按省定目标和标准完成任务。农村新型能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铺开的户用沼气池、大型沼气池等完成9003户:安装太阳灶1000多台。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的步伐。新建公路1097公里,完成通达通畅工程70项500公里,92%的村通上客运班车。96%的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起文化科技活动室和农民健身场所,所有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起卫生所、标准化小学、便民超市和农家连锁店。
  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把农业补贴同科技推广结合起来,把加工企业发展同基地建设联系起来,推动了现代农牧业发展。
  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利用,圆满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年内新增耕地1.8万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多万吨、电石产能1万吨,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3%,比省5.6%目标多降2.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能够完成任务。对8家燃煤电厂进行脱硫除尘改造,拆除60多台燃煤锅炉,摧毁土小石灰窑282座,5家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55万吨,比省任务多减1300吨;化学需氧量减排1000吨,比省任务多减500D屯。51家省控企业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比上年多16天,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造林投资2.03亿元,植树27.06万亩,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投入之多、干劲之大,历年少有。新增和改善水地10.3万亩、新增节水面积9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60万亩,解决了100个村、10万人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
  教育方面,争取批准了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平鲁区投资1.5亿元,建成了能容纳5000名学生的“李林中学”。新建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00所,55所配置了暖气。为民营的市二中解决一线教师编制250个和60%的工资、60%的医疗保险。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3420人,比上年增长5.6%,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全面启动了农村远程教育。科技方面,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5项,2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获得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国家专利55项。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项,产值达3.36亿元。怀仁县被列为山西省继晋城泽州、太原迎泽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右玉县被列为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平朔高新科技研发中心研发出从粉煤灰中先提取非晶体二氧化硅,再提取氧化铝的新工艺,从根本上找到了一条有效利用粉煤灰,变废为宝、循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就业方面,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妥善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4050”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退役士兵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等12项社会救 助制度。稳步推进做实企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养老、失业、医疗等七个险种的社会保险基本纳入规范运行轨道,并逐步向各种所有制主体和灵活就业人员推广。
  2006至2007这两年来,朔州市政府先后组团参加国内大型投资合作洽谈会15次,接待海内外客商160多批、4000余人。签约项目298个,总投资18811.2亿元,拟引资1325.5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6个。到目前,落地216个,履约率72.48%,到位资金173.56亿元,在全省位居前列。其中:
  “港洽会”签约29个,总投资857.89亿元,拟引资471.15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7个。落地19个,履约率65.52%,到位资金59.09亿元。已开工10个,完成9个。
  “沪洽会”签约8个,总投资41.69亿元,拟引资32.16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落地7个,履约率87.5%,到位资金8.25亿元。已开工5个,完成2个。
  “第一届中博会”签约20个,总投资21.82亿元,拟引资20.39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个。落地7个,履约率35%,到位资金3.37亿元。已开工3个,完成4个。
  “第二届中博会”签约40个,总投资227.57亿元,拟引资206.68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4个,项目数、总投资及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均居全省第一。落地35个,履约率87.5%,到位资金53.69亿元。已开工10个,完成2个。
  “珠洽会”签约41个,总投资141.59亿元,拟引资132.74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个,居全省第三。落地32个,履约率76%,到位资金10.85亿元。已开工12个,完成4个。
  “首届煤博会”签约41个,总投资158.47亿元,拟引资125.26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5个,签约项目数位居山西省第一。落地35个,履约率85.4%,到位资金22.96亿元。已开工12个,完成2个。
  此外,以部门为主体组团的招商引资活动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上,朔州市有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4.28亿元,分别占山西省总数的5.3%和5.2%,首次突破历届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朔州市签约项目“零”的纪录。
  
  建立六项制度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朔州市招商局创新机制,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力求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重大招商引资事项由招商领导组、政府常务会协调解决。
  二是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
  把招商引资目标化,任务细化到各区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项目分包责任制。
  三是建立领导挂牌督办制度
  将签约项目分成在建项目挂牌服务、合约项目跟踪服务、意向项目跟踪督办三种类型,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县(区)领导责任到人,形成领导督办,部门帮办,企业主办的责任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项目的成功引进和顺利实施。
  四是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
  项目签约后,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班子”,实行市级领导、服务部门、属地县(区)、项目法人“四位一体”责任制。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资金落实到建设管理,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把项目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任务都落到实处。
  五是建立项目服务督查评议制度
  不定期的组织督查组奔赴六区县,深入企业和项目进行调研,对市直机关的作风效能建设进行督查评议,将评议结果分为好、一般、坏三个等级,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促进全市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建立招商引资奖惩制度
  2006年根据招商引资的实际成效,朔州市拿出1310.4万元对落地项目,到位资金进行了奖励。2007年召开的朔州市招商引资总结表彰大会上,又对外来投资者进行了嘉奖,有30人外来投资者分别获得金钥匙、银钥匙、铜钥匙,并授予“朔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同时对招商引资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在全市产生了强烈反响。同时,还建立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实每月调度、每季通报、半年督查、年底考评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大督促力度。对工作失误造成重大项目流失、对外商投诉案件处理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该撤职的撤职,该处罚的处罚,决不姑息迁就。
  
  6大举措
  1、领导重视、层层发动,掀起招商引资高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及时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招商引资工作。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成立招商引资领导组,选派精兵强将,充实到招商引资的队伍中来,同时各区县也成立了招商局,责成一名主要领导主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机构的配备和队伍的加强,从组织上、思想上确保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
  2、出台政策,完善措施,推动招商引资发展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朔州市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领导组的通知(朔组通字[2008]25号)”、《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朔州市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办法》、《招商引资奖惩办法》等十几项政策措施,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3、筛选项目,精心包装,奠定招商引资基础
  项目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合作的前提条件。针对朔州市项目建设基础薄弱,项目数量少,质量差,编制不达标准要求以及项目没有反映朔州优势特点等问题,招商局立足朔州实际,在项目建设上下大力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围绕朔州市特色农产品、煤炭及深加工、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方面。按照谋划储备一批,积极引进一批,加紧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尽快开工一批的要求,重点挖掘、筛选、整理和发布了220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既积极招商引资,但又不盲目引资,严把入口头,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不引纯煤炭项目,不引污染项目,不搞重复建设,把引资变成选资。2006年浙江商会多次考察16个皮革项目整体搬迁,但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朔州市还是宁可舍弃5个亿的投资也要蓝天碧水,把这些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始终把优势项目的延伸,有发展后劲项目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应用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心。目前,项目库储备项目1 60多个编制项目宣传资料3万余套(册),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4、建设园区,完善设施,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园区是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新上项目的积聚点、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具有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片的磁场效应。建设好一批工业经济园区,是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最有效、最重要的载体。近两年来,朔州市整 体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努力打造朔州经济开发区、朔城区富甲工业园、刘家口煤电工业园、平鲁区井坪工业园,山阴县北周庄煤电工业园、古城工业园、怀仁县云东经济开发区、新发高新技术工业园、右玉县梁威工业园等十大工业园区,把产业集群与创新环境结合起来,把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配套服务能力 为项目的成功引进、落地、建设、投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5、各方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关乎长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性事业,不是一个部门,一个领导的事情,需要各方配合,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商务局作为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是朔州市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窗口,工作的好坏,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朔州的形象和引资的成果。商务局班子成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在局长谭明武的带领下,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招商。全局上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苦练内功,提升水平,进一步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时时都是招商时段,事事都是招商大局”的意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两年来,全体招商引资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过双休日,节假日也不休息,局领导带病工作,常常是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岳林同志为筹备“港洽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昏倒在右玉的工作现场。领导的带头作用,极大的带动和影响了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局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精心组织,积极筹划招商引资活动。千言万语推介项目,千辛万苦编制项目,千山万水对接项目,千方百计签订项目,千难万险落实项目,使朔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在项目建设、对接项目、签约成果、履约项目、到位资金等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头,2007年,朔州市商务局被山西省商务厅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6、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营造招商引资氛围
  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竞争,实际上是投资环境的竞争。两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整治,抓环境。在加快路网建设、公共设施、完善功能、美化城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重点在治理软环境上下功夫。一是以落实政策为重点,营造诚实守信的政策环境。以2007年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确保政令畅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彻底兑现,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个个守信用的良好氛围,让外来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二是以保障投资者权益为重点,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秉公办事,切实维护外来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查处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狠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歪风。大力推进“平安朔州”建设,努力创建最安全地区,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安心创业、大胆兴业、放心赚钱的环境。三是以深化政务改革为重点,营造周到高效的服务环境。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在朔州市营造审批环节最少、服务项目最多、办事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通过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人气、商气和才气,增强朔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营造“敞开大门迎宾客,全力支持投资者”的良好氛围,带动和促进朔州市“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围的形成。
  
  取得6个成效
  通过两年的招商引资,朔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1、市外投资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朔州市境外投资企业由过去的7家增加到15家,到位资金4031万美元。此外,朔州市还有135家市外投资企业正在申报和建设中,总投资511.56亿元,现已到位资金123.33亿元,到位资金占全市两年固定资产投入的41.11%。
  2、促进了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
  在连续两年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带动下,对外贸易呈现出成倍增长的大好势头。2007年,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55028万美元,同比增长32.82%,增幅全省第一。
  3、对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六大招商洽谈会135个落地项目的数量结构上看,朔州市畸重单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市外投资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
  项目落地归根到底是检验和评价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两年来,朔州市招商局狠抓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了执政能力和勤政为民的水平。
  5、招商引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右玉县致力创优环境,巧打资源牌,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怀仁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西山新型煤电工业区和五个工业园、五个养殖加工园、四个旅游景点,依托“一区十园四点”,在全市位居前列;应县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本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发展思想,坚持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免三减三优惠,做到了在兑现政策上一诺千金。在朔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6、促进了和谐朔州建设
  两年来朔州市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在加大社会投资总量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推动了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扩大了朔州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
  
  2008招商引资新思路
  继续加强和完善项目库建设。项目库储备项目动态保持在160个左右,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继续加强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2008年,要继续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机制、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领导挂牌督办制度、项目服务督查评议制度和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建设,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商务局将精心组织,精选项目,抓住机遇,积极引资,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加大服务业项目的引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针对朔州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实际,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要有选择的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推进朔州市的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经济结构,实现朔州市经济社会协调、科学、持续发展。
  抓好项目落实,提高资金到位率。对落户朔州的项目,商务局要实行专人跟踪督办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协调,积极解决,为客商排忧解难,提供服务。提高已签约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招商引资。继续坚持“内商外商一起招,内资外资一起引”的工作思路,集全民之智,聚全市之力,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主要采取小分队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以科招商(大专院校)、文化招商(文化搭台)等形式,大招商、招大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前发展。
  
  丰富的旅游资源
  
  右玉
  右玉――塞上休闲旅游胜地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与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凉城县相毗邻,土地面积1967平方公里,总人口10.8,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3.6℃全境周边群山环绕,林木葱郁,缓坡丘陵是其主要地貌特征。这里夏日溪流淙淙、凉风习习,气候清凉舒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季白雪皑皑、林涛荡荡;至秋层林尽染,野旷天高,主要景区有:杀虎口古长城文化旅游区,小南山森林公园、贾家窑松涛园、苍头河生态走廊、中陵湖等。   右玉历史悠久,古风浓郁,长城古堡、燧台墓群遍布全境。随处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呼吸,体会先民的创造,张家山旧石器文化遗址、善家堡鲜卑汉墓,中陵汉代古城遗址、宝宁寺水路画巨作,杀虎口遍地的文化遗存,昭示着这里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杀虎口
  雄伟的外长城,在山西雁北地区,蜿蜓曲折,横贯东西。这一带长城沿线,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地段。杀虎口就是这段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城西北部,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的狭长走廊,构成天然关口。苍头河纵横其中。在苍头河上筑长城水门,俗称“九龙洞”。
  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中国明长城的代表作内长城
  明内长城,亦称内边,西起偏关老营角山与外长城相接,东经宁武、雁门两关十八隘至居庸关止,全长四百余公里。在山阴境内的长城,东至胡峪口,蜿蜓起伏于勾注山脊。
  山阴境内现存的内长城是明万历二十三年至三十五年(1595-1605)间,山西巡抚李景元在古长城的基础上复筑而成,顶部三层方砖铺面,可以走马。长城高8米至10米,上阔4.6米,每120米成城一座,敌楼多筑于长城外侧,面宽10米,进深8米,总高15米左右,下设暗门,筑于内可屯兵、外可冲锋的地段,门洞高2.3米,宽1.7米,现存完整敌楼数座。
  
  广武旧城
  广武旧城位于山阴县城南40公里,是山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这一。它雄踞隘口,南望长城,东靠新广武、北临汉阴馆故城,西接六廊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
  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墙,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包砖,清代曾做过维修和填萁。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墙周长1652米,占地16236平方米,平面呈现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为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口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城墙东、西、南三面设门,三门均有瓮城。广武旧城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全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即建造在佛陀宫殿内专门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塔庙。它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吨,用木料3500立方米。它的设计极其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个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成明五暗四九级浮屠。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全塔上下有54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个斗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佛宫寺释迦塔建成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千年以来虽遭受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却仍安然无恙,傲然屹立,被世人称为“千古之迷”。
  塔上的54块珍贵匾联,是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佛门高僧浏览木塔时挥毫泼墨留下的绝代珍品。其中“峻极神工”和“天下奇观”是明成祖朱棣和明武宗朱厚照两位皇帝御题。“释迦塔”巨匾记载着木塔建造和第一次维修时间。
  塔内各明层均有塑像,共计26尊,一层门侧、门额及内壁等处绘有壁画。这些塑像壁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人赞其为“汇艺术之精髓,集佛教之大乘”。作为佛教文化中心的佛宫寺释迦塔,自古就有“生命之树”、“连接天地之木”之称,其绝妙之处便是用塑像和壁画的艺术手法,用逐层递进的立体方式把佛教理论的精髓和佛法的发展过程(信-解-智-行-证)以曼陀罗的形式表现出来。每层代表一个时空,一层一重天,层层递进、层层升华,互为支撑、互为因果。
  被誉为“宝中之宝”的佛像装脏物-辽代秘藏是修缮佛像时发现的。这批辽藏共有160多件,《释迦说法像》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作品。特别是这批辽代秘藏中有两枚弥足珍贵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遗骨一佛牙舍利。牙身凹槽和根部都增生有白、红色舍利子,银椁盛放,七宝顶礼。
  
  崇福寺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古唐代名将尉迟恭奉敕建造。辽时为“林太师”府署,统和年间复为僧舍,金代扩建,明崇祯四年朔州知州翁应祥题额“林衙古刹”,列为“朔州八景”之首。清乾隆、嘉庆、周治年间曾几次维修,始至今日状况。寺内五进院落,十大殿宇,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是我国现存辽金三大佛寺之一。这里精奇壮丽的寺庙建筑,高大逼真、富丽堂皇的彩塑壁画以及琉璃、牌匾、隔扇装饰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历经千余年的沧桑保存至今,被世人称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