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年轻没什么不可以演讲 “80后”创业: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年轻没什么不可以演讲 “80后”创业: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发布时间:2019-01-01 06:46:12 影响了:

  当韩寒和春树用“叛逆”和“浪漫”定义文学的时候,当谢霆锋和李宇春用“潇洒”和“帅真”赢得尖叫的时候,当姚明和刘翔用“自信”和“速度”征服世界的时候,另一群“80后”正用“创新”和“梦想”挑战着财富。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当这样一批“80后”的商业才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他们的到来。都是一种必然。
  
  时代,给了他们权利
  
  创业不是“80后”的专利,只不过历史的车轮给了他们一种叫做“年轻”的财富,就如同19岁的比尔・盖茨创办微软,26岁的丁磊创办网易一样,年轻人历来对创业情有独钟。“80后”自豪的是他们处在了年龄的“黄金期”,理所当然担当起了创业的先锋。当然,他们也要感谢自己所处的时代,“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给了他们更多的物质条件,“高考扩招”和“互联网”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美国的“X一代”(生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曾经被他们的父兄辈定义为:自私、懒散、不忠诚、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感和我行我素的人。而今,他们用成绩证明了他们存在的价值,盖茨和戴尔是他们的代表。
  对于中国来说,“60后”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代,曾经的努力为他们成为今天的中流砥柱奠定了基础。“70后”在刚过去的10年,迎来了国际化的浪潮,他们的表现同样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而今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似乎跟美国“X一代”有许多相似,从父母离异到就业压力,这一代人面临着许多考验,“自我、独立、叛逆”成为这一代的关键词。
  1992年,曾经有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中日夏令营的较量》,作者警醒中国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太差。而今,这群孩子已然成为今天“80后”的主角,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似乎并未改变――实践能力成为他们就业的最大障碍。“‘60后’下海是被生活逼的,‘70后’下海是被老婆逼的,‘80后’下海是被自己逼的。”这是北京微互动科技有限公司CEO段彬对于“80后”创业的形象的描述。
  然而“80后”遇到更多的是机会。互联网的“草根经济”无疑成就了这些年轻人,使更多人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无论是否从事着互联网行业,他们的行为中都注入了互联网的影子:分享、专注、技术。他们不用再为生存担忧,也不用再东奔西跑去打通各种关系,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跟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他们无所畏惧,更懂得了合作,他们可以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创意,证明着自己的实力。作为机会型创业,他们的领域主要集中在IT、文化等新兴行业,当互联网拉近中国和美国的距离的时候,这群年轻的一代也有了更多赛跑的权利。
  
  成长,最好的答卷
  
  长辈们习惯按照自己的轨迹去规划孩子的未来,但年轻人的本性往往在这个时候爆发,反抗要么成为一种决裂,要么相互妥协。而研究成功创业者的历史,往往会发现宽容和引导是他们最宝贵的牵引力。
  目前已经突出的“80后”几乎无一例外感受着这种家庭的恩惠。作为教师的祖辈和父辈从来都任着戴志康使性子,只要自己想干,就“不惜代价”。茅侃侃的家庭“从不拿学历和文凭当回事”,母亲告诉他,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搞艺术的父母给予李想“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家庭如此,社会亦然。批评也许是一种动力,但质疑并不能阻碍时代的发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当他们成为主流的时候,其他人只能是去适应而非改变。事实上,美国社会在经历了对“X一代”短暂的批评期后,很快全社会就开始了对“X一代”的适应与调整。
  近日媒体大肆炒作的“高燃出局”以及“吴莹莹事件”似乎揭示了国人普遍的“仇富”心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等着看笑话的人太多了”,这是像李想一样的“80后”们遇到的典型尴尬。
  现在还不能用成功与失败来衡量“80后”创立的事业,也许几个月后又会有出局者,又会有复出者,但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他们都是成功者,这种创业的经历给了年轻一代最宝贵的财富,这种成长的教育,也是任何一所大学所不能提供的。
  除了被媒体暴光的,实际上还有更多的“80后”,他们放弃了就业、甚至是学业,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很多都是没有大学毕业的,但学历并不代表着学习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缺少什么。他们通过网络和交往吸收的讯息和知识,远远超过同龄人,这让他们显得早熟和老练。相比那些整天在大学里无所事事,或者拿着铁饭碗的人们来说,他们是最值得鼓励,也是最聪明,最有价值的年轻人。
  
  创造,新经济中国
  
  相比2000年的网络泡沫,“80后”创业产生了更多经得起推敲的网络商业模式。一方面,他们满足了同龄人的需求,例如郑立的163888翻唱网满足了草根歌手表现的欲望,高燃的MYSEE满足了年轻人在网上看电视的欲望,而戴志康的社区则满足了兴趣圈内人们交流、发泄的欲望。另一方面,他们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打上了互联网的标签。虽然“80后”们对传统产业还涉足不深,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碰撞的火花让他们眼睛发亮。他们会“把最喜欢的事情当成事业”,因为喜欢车,李想2005年又搞了一个“汽车之家”网站,目前在独立汽车门户方面进入前三名;而茅侃侃则干脆把喜欢的电子游戏变成真人秀。
  新经济催生出了无数新的商业模式,虽然目前并未形成主流,但伴随着新经济企业家和新经济用户群的崛起,他们必将缔造中国主流的商业文化。从短信到网上购物,从网络游戏到网上交友,这一代人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首先,这是一种“草根经济”,网民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成为网上内容的创造者,草根的力量勃然而发。其次,这是一种逆向经济。它是将传统经济活动的终点作为起点,网民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最后,这是一种搜索力经济。搜索将目标客户缩小或者说放大到了“关键词”的级别,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消费方式。
  美国有本畅销书《极客与怪杰》(Geeks&Geezers),书中定义了这样一群叫做“极客”的人,这个词正被用来代表智力超群和努力,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的人。他们带来了一种蔑视常规的商业力量,比尔・盖茨、乔布斯、迈克・戴尔、杨致远,都是他们的代表。
  极客并不是每一代都能有机会大量产生,而“80后”有幸遇到了极客批量生产的时代。经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人类正迈入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浪潮汹涌而来。作为网络新经济的核心,数字内容产业、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正催生着数以万亿的市场。另一方面, 中国经济也正在经历了从农村“能人”走入城市转变为企业家、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到现在的“海归”、“草根”企业家的崛起。而处于这场革命的风口浪尖的“80后”,必将带来一种颠覆传统的力量,成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门槛,来自心理
  
  据人事部的调查,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比去年实际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虽然有巨大的就业压力,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尚不足1%,而且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而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
  靠着800块的创业成本,戴志康几乎一个人收入几百万,把Discuz做成社区软件的老大;1999年,18岁的李想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给了相识不过数月、大学毕业不到1年的高燃100万。赚钱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的神话虽然让许多“80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现实的困境却让大多数人退缩。
  很多人一提起创业就想到了资金、人员、场地、项目、资源等种种限制。的确,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扶持力度小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也远远小于大企业行为或者年长者。但选择创业就是选择困难,当大家都认为很容易的事情,那一定不是创业。实际上最高的门槛,是每个人心理的门槛,跨了过去就不会觉得高。
  另一方面,也是整个社会的心理门槛。小商品、小企业、小规模为特点的温州“小狗经济”让无数经济学家叹为观止,因为“温州人人都想当老板”。目前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仍停留在“学而优则仕”而非“学而优则商”。看看目前“考研”、“考公务员”的热度便知。目前很多省市的创业资金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就少得可怜;而在高校里,大部分创业中心只是老师分配虚拟项目,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没有让学生真正接触市场。有人说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像摸彩票,但创业者的数量却远远少于彩民。我们在鼓励年轻人勇往直前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政策和舆论的环境,这种责任更多的来自我们的政府和高校。
  
  赛跑,才刚刚开始
  
  艰辛与创业与生俱来。创业者的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独立思考,野心,想象力,勤奋,商业目光,好学,耐得住寂寞……如果仅凭借一个想法。年轻的创业者们所谓的激情便毫无意义,创业更是一种执行的过程。
  网络的泡沫依然存在,无论对于暂且风光的或是苦苦挣扎的,这群最聪明的人必然要经历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成功的理由有千万种,而导致失败的因素往往都惊人的相似。李想说:“创业者首先要有梦想,但创业过程是在做事,而不是在做梦。”“80后”最大的挑战也正在于如何以20岁的心态,做30甚至40岁人的事,而做事的前提,首先是做人。
  相比较而言,目前“80后”最缺的不是野心,不是智慧,不是经验,更不是财富,而是行动。行动可以去实现野心,赢得智慧,积累经验,创造财富。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做错了事,会有机会去改正,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把握住这种犯错误的机会。当一小撮“80后”的创业者们勇敢地证明他们的存在,挑战着传统的时候,还有更大一批年轻人仍然为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而茫然,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茫然,因为没有去找自己的位置。
  无论是几千万,还是几百元的生意,无论是自己做还是给别人打工,无论对于刘翔的跑道还是李想的互联网,对于即将或刚刚踏上社会的“80后”来说,都是一种创业,每个人都面临着堆满栅栏的长长跑道。梦想,对于每个人也都是绚丽的,但他们需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证明他们并不是眼高手低,证明他们梦想的可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无法预料5~10年后,当“90后”开始兴起的时候,这些不再年轻的人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去诠释他们曾经的“年轻”。但是毫无疑问,那些事业有成的35岁左右的人们,必将为他们年轻时候的勇敢而自豪。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