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现代主义的乱码】 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
 

【现代主义的乱码】 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9-01-14 05:08:29 影响了:

   [摘要] 起源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后的现代主义以及伴随着信息社会产生而产生的后现代艺术在中国的这个舞台上,如果没有结合具体的民族性而演化,只能是无病呻吟的错位,没有未来。
  [关键词] 现代艺术 新潮美术 后现代艺术 文化批判
  
  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艺术没有产生多少具独创性的有价值的思想,只有各种各样的走马灯似的“思潮”。这不是艺术界的单个现象,整个人文领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但是不能没有抗拒某种“思潮”泛滥的能力,任何“思潮”的泛滥都会借助传播媒介凝聚成一股粉碎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的势力,这个世界也真正成为了尼采宣扬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的自我强迫意志中)。但“思潮”注定是推演不出思想的,85新潮的意义仅在于引起了中国美术的多元倾向的发生,并且它更带有病理性的精神特征,它把西方现代艺术不同流派的历史性替代变成了不同群体的共时性纷争。新潮美术作为一种远距离的文化批判,过于依赖观念,蔑视传统,忽略了艺术对现实的观照和对艺术本体的潜心研究。所谓的文化批判性也不过是画家对自己心态给予直接记录而已,而现代主义渐成一种装饰性和自我炫耀。80年代普遍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还远未到自然产生观念的时候,因此,当时的许多观念都是人为造出来的。“观念的东西已经令人厌倦,艺术家应该回到自己确切的并不夸张的生活中(王华祥)。”
  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中国变体在当代中国文化中得以生长的第一层原因是“**”对人性的空前破坏遗留下的社会病态心理,即对权威主义、崇拜意识,甚至人性、公德的普遍怀疑。我们知道,在那场运动的初始,人们是怀着异常纯洁、美好的愿望投入其中的,坚信经过这场斗争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进步的社会。政治权威主义和生活中的正义、善良、信任曾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全部精神支撑,一场“**”使它们轰然坍塌,由此引发的精神危机不亚于西方的“上帝死了”。肉体的创伤容易治愈,正如社会经济在短时期内就得以恢复和发展;而心灵伤口的弥合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重建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尽管在拨乱反正期间,对“**”中的错误曾进行了全民的认真检讨和清理,文艺领域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出现,但事实证明,在那以后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留给人们的精神创伤都会时常隐隐作痛。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人们对“人性”产生了普遍的失望和怀疑,对权威、信念、正义和公德常存了戒备心理,这是后现代思潮的中国变体得以生长的第一层社会文化心理原因。整个80年代,我们看到的是一幅颇类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求索画卷。人们渴求精神重建和文化新生,在自我否定之后自然将目光投向西方。特别是从80年代中期始,几乎每一种西方思潮的译介都会引起一阵热烈追随的狂潮。表见在艺术领域,是各种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段和技巧的学习、演用:先锋派诗歌、小说如雨后春笋,“新潮美术运动”更在85至86年形成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活动中,艺术本体的建设还处于次要地位,它努力承担着的是非艺术所能独力承担的文化批判和建构的使命:“首要的是震撼人的心灵,而不是愉悦人的眼睛”。在这里,激昂的情感,对未来和新生的渴望和信心成为主旋,当然其中也夹杂着在急躁心理驱使下的过激思想和言行。由于在西学的同时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忽视了传统文化在社会心理中仍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由于政治权力意志对文化的控制依然强大,这一场现代启蒙运动和民族精神的重建运动到80年末嘎然而止,未能达到其重塑民族信仰和精魂的预期目标。新时期的现代启蒙运动未能完成使命,却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为后新时期多元化、边缘化思维倾向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这场启蒙运动的失败尽管在今天看来有其必然性,但客观上却造成了人们信仰、追求中的又一次失落。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从来都是若即若离,艺术不能以其始终的“革命性”来体现艺术本质,咋咋呼呼的颠覆性话语和艺术行为在今天只能被理解为违背社会公义的破坏力,是哗众取宠,是艺术家人道秉性的一种丧失。作为精神的产物,艺术不能始终如一地“革命”,更不能无休止的献媚。89后艺术和新潮美术则有显然的区别,首先它的沉潜状态即是一种淘汰。89以后更多的艺术家意识到自身语言的窘迫大于生存处境的窘迫,这必然淘汰了一大批在艺术上无法具有穿透力的新潮画家。使那些只想一蹴而就、只想随波逐流、只想利用艺术的人自然远去,因为它已不可能再像新潮美术那样去推举靠宣言和主义取得轰动效应的弄潮儿。“89后艺术”只承认那些不避孤独、潜心创作、有大批作品并相当成熟的现代艺术家,他们不是急功近利者,而是为了艺术的未来守得住寂寞的人。
  “先锋作为一种精神,如果它是个人的、内心的,就是可贵的,而如果它是时代的、势力的、叫喊的,尤其是用作打倒什么的,它就是可疑、令人生厌的。今天,标新立异已成为大多数被颂扬的艺术标尺。一味鼓励个性表现与新颖独创有时对自由倒是不利的,它可能成为另一种专制,同时它助长了艺术的投机行为,助长了艺术家对于历史的忽视。在任何时代,混子都对真正的创作者构成了压抑,我们这一代人中是这样,在上一代人中是同样,真正的创作者彼此也心知肚明。我反对一切混子,无论他是老的还是少的,当然,我是将其作为一种人生方式来反对的,而不是反对哪个人(彭德)。”
  虽然现代艺术触及了人生的部分真实,特别是包含了不同文化间的互融、借鉴和宽容,但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话语霸权在门户开放的中国对中国的艺术家也造成了一定的压迫。因为缺乏一种现代语言的手段可供我们表现东方的一些优秀的思考和对于世界的认识,于是,许多中国的艺术家只好用形式主义或观念主义的西方手法来嫁接,或是借用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外壳图解和肢解晦涩的哲学理论,寄寓自己软弱的神经质般的纯粹精神。某些“国产”现代艺术遭到否定和批判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它们太简单了,简单到了无法用学术智慧加以判断,凭感觉下结论已足够了,思想和思想的呈现均只显示出弱智的观念。恰如一个叫花子,他连唱带跳不过是为讨几个钱,无论给与不给,都没必要从表演专业的角度去判断他的歌唱和舞蹈水平。
  艺术家永远是以自说自话的方式冲着世界说闲话,这大约就是艺术家的“特权”与“合理性”吧。开明的时代,开放的时代,时常回停下来听听艺术家无对象的叫嚣。假如没有这些“画面”的出现,我们便没有机会看到我们时代的虚荣,拜物主义以及追求表层事物而放弃灵性的诸种病态。
  所以,起源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后的现代主义以及伴随着信息社会产生而产生的后现代艺术在中国的这个舞台上,如果没有结合具体的民族性而演化,只能是无病呻吟的错位,没有未来。只有从思想的源头,即中华文明的源头,寻索和现代主义美学的结合,才是一条可以持久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琦.香港现代艺术思潮的传播与发展.美术观察,2002,(08).
  [2]唐济川.现代艺术设计思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叶中锋.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美术观察,2006,(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