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青海谚语具有什么等特征 小议日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青海谚语具有什么等特征 小议日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9:34 影响了:

  语言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以精炼的语句,通俗的语言反映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简单分析了日汉谚语及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征。
  日汉谚语 文化特征 文化差异
  一、谚语的基本类型
  谚语之所以被人们喜闻乐道,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语言艺术性;另一方面,在于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性。根据内容,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火事の後の�拾い(丢了西瓜拣芝麻)”。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安かろう�かろう(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にあって苦を思え(饱时不忘饥时难)”。
  (4)反映民俗的谚语。如“三亩好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懒媳妇,穷了一辈子)”。
  除此以外,歇后语和俗语也可算作谚语得一种类型,它所涉及的内容就非常的广泛了。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くは一�の�、�かぬは一生の�(不懂装懂永世饭桶)”。另外,歇后语往往还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比如,“老虎戴佛珠――假慈悲”,“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这些词语出现在日常的口语、对话中,使语言显得格外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二、日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谚语能反映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现象。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谚语的差异。日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
  谚语具有一定的民族素质,这和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或民族文化背景上有关,这也就决定了谚语构成理论上的民族风情问题。汉民族大都在亚洲大陆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取材多离不开内陆山水。而日本是一个岛国,四周临海,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拥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谚语的取材也就往往来自海洋。同时,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海洋中的鱼类自古就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日语谚语中就具有丰富多彩的极具特色的鱼谚语。下面以两例加以说明:
  (1)腐っても�/臭了也是加级鱼
  在日本,有一种鱼叫做「�(たい)」即加级鱼。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间),从海里捕上来的加级鱼都由渔民们直接送到武士等上层人士的豪宅,属于上等的好鱼。这种鱼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加级鱼体态优美,味道上乘。据说这种鱼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40年。由于加级鱼体内细胞组织排列紧密,所以鱼身不容易腐烂。这一点在当时冷藏和运输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人在过年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把腌好的加级鱼装饰在客厅里,观赏三天后食用。因此,不易腐烂的加级鱼自然成了最佳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加级鱼的日语发音与日语中表示“祝福、祝贺”(めでたい)等意思的词语发音非常相似。由于这些原因,加级鱼在日本被赋予了喜庆的意义,在祭祀或祈福中经常被当作贡品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鱼中极品而备受喜爱。
  如此珍贵的鱼,弄到手一定会非常的珍惜。即使是有一点变臭,也舍不得将它随便扔掉,因为那毕竟是高级的加级鱼啊。“臭了也是加级鱼”这个谚语表示原本上乘的东西,即使有一点损坏,仍然具有其价值和品味。
  (2)海老で�を�る/用小虾钓加级鱼
  日语中的「海老」就是我们所说的虾。用小虾钓加级鱼岂不是一件很得利的事情吗。不难猜出“用小虾钓加级鱼”的含义,是指以举手之劳获取暴利或以鸟枪换大炮等不等值的交换。
  在日本,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人们忌讳送大礼。因为小小的礼物不会让对方造成心理负担,回赠的时候也选择小礼物即可。而如果送了大礼,接受的一方就要考虑回赠的礼物。所以,为了不给对方造成麻烦,日本人送礼时都回选择小而精致的东西。在这种文化背景生活下的日本人,经常回赠小礼品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日本,如果送了别人礼物,而别人回赠的礼物比自己送的礼物贵重,那么就可以用“小虾米钓加级鱼”这个谚语。
  日本独特的鱼文化形成了许多以鱼为题材的日本谚语。在了解了日本人对鱼的不同看法以及赋予在鱼身上的深层含义后,就会很容易明白这些谚语所表达的含义。除了以上介绍的谚语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谚语,比如“宁做沙丁鱼的头,不做加级鱼的尾”(�の尾より�の�),汉语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の�も信心から」,是汉语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意。“鲍鱼的单相思”(�の片思い),鲍鱼只有一片贝壳,以此来比喻单相思,是多么形象啊。“鳗鱼的床”(�の寝床),形容十分狭窄的地方,也是栩栩如生的。
  而在汉语谚语中,不难找到以山水作为喻体的谚语。例如:
  (1)不到黄河不死心,到了黄河死不及。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换古人。
  (3)有理压得泰山倒。
  (4)不上高山,不显平地。
  2.风俗习惯
  日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人类生活与动物密不可分。因此,有关动物的许多谚语,也能反映谚语在风俗习惯上具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性。现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
  乌鸦,一种其貌不扬的飞鸟,我国常以羽毛之黑来喻“坏”,如“天下乌鸦一般黑”。日本民族自己创造的谚语里就只有把黑喻为“黑色之处”。究其原因是因为乌鸦在日本被视为神的侍者。如“�夜の�(难分曲折,伸手不见五指)”。
  日语中对狗或贬或褒的谚语均有,而且会大加赞扬狗对人的忠心耿耿,这是因为“忠”恰恰是日本民族文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同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日本人不吃狗肉。相关谚语如:“犬は三日か�えば三年恩を忘れぬ(狗养三日,三年不忘恩)”,“犬は人に付き猫は家に付く(狗随人走,猫看食奔)”。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还有谚语,例如:
  (1)好狗不挡道。
  (2)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3)狗改不了**。
  通过对比日汉谚语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对日汉语言背景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帮助我们在运用日汉语言进行交流时,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得体,成功地交流思想。
  谚语领域博大精深,本文能从某些方面来管窥一二,还有更多更广的领域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