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目标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7:39 影响了:

  摘要:“目标教学”的宗旨是:教师为“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目标教学”把以知识传授为目的教学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将静态的终结性评价改变为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将抽象的、难以测定、不易操作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具体的、可测定的、容易操作的教育目标,使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目标教学”的实施是可行的。
  关键词:高职英语目标教学教学应用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宏观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求,从实际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教育背景、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诸多方面有别于普通大学的学生。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到必要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众多的教学模式中,“目标教学”因其具有鲜明的特点、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为适用。
  一、“目标教学”的基本原理
  “目标教学”的理论是在莫里森的“单元教学法”、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及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来的。在此基础上布卢姆(Bloom)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并于1956年主编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64年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合著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1972年安妮塔・哈罗和伊丽莎白・辛普森两位女士合著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动作技能领域》。至此,“目标教学”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操作模式和检测方法,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教学目标的达成标志着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2)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组成部分或者是要掌握的重要内容;(3)研究学习材料、选择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诊断;(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每个单元都有简单的诊断性测验,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判断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5)根据反馈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补充性教学,直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所学内容,再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布卢姆认为,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如果在学生面临学习困难的时候和地方给予帮助;如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以便掌握;如果对掌握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95%)事实上都可以达到学科预期的目标。后进生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未能得到不断的反馈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失误未能得到及时纠正而不断的积累,最后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而造成的。
  “目标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持乐观的态度,把教学重点放在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上,冲击了传统教学对差生的偏见;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服务;把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转变为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把以知识传授为目的教学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将静态的终结性评价改变为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将抽象的、难以测定、不易操作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具体的、可测定的、容易操作的教育目标,使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广大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二、“目标教学”的心理学及脑科学基础
  1.“目标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动物的学习实验研究,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与此两种行为相对应,条件反射也有刺激型与反应型两类。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属于刺激型条件反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斯金纳指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行为的主要类型,因而反应型的条件反射比刺激型的条件反射,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斯金纳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行为,成功的教学必须按照一个事先预定的目标来设计刺激的程序,即建立一种特定的、系统化的强化机制来塑造学习者的行为。由此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教学思想:(1)教材应分解成既具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的单元,并提出每个单元所要达到的行为目的;(2)学习者应逐一对学习单元做出积极反应;(3)应及时给予学习者以反馈,表明反应是否准确并作强化;(4)可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学习速度;(5)减少错误,应尽量使学习者做出正确的反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目标教学”的理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
  2.“目标教学”的脑科学基础
  脑科学认为,人的智力并不是由脑细胞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脑细胞上的突触决定的。这些突触的产生及活动方式,不是由遗传和物质营养获得,而是由刺激――经验、感受、教育、训练等获得。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刺激和刺激不当,一般人的脑细胞只有10%左右处于活动状态,90%处于静止状态。“目标教学”所强调的反馈、矫正、强化,正是力求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脑细胞,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左脑负责语言和抽象思维;右脑负责情感和形象思维。“目标教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途径,使左右半脑协同一致,和谐共振,实现全脑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的必要性
  80年代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时间有限、缺乏学习动力等。很多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下了很大工夫,但还是有很多学生达不到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目标教学”有可能改变这种情况。“目标教学”的目标是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对高职院校学校的学生尤为适用。
  “目标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学习目标有所了解,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高职学生的思维已经成熟,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事先告诉他们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有目的地学习。此外,“目标教学”所要求的反馈、矫正和强化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开发和利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非常有益。
  英语教学是非母语教学,比起其他用母语进行授课的课程来,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学生因对异国语言产生的好奇感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因语言的差异性、难度、不理解等因素而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阻碍学生顺利地学习。“目标教学”能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和学好英语的决心。调查表明,采用“目标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可以使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目标教学”的实施方法
  1.确定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就是定出教与学的标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从课程的整体目标出发,制订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具体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优化达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是以单元目标为单位进行的,一般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宜划分过细,这样会使知识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以两课为一个单元较为理想。
  2.导学达标
  导学达标就是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学习;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组织小组讨论、讲个英语小笑话、让学生猜谜语、进行小组讨论、做课堂小游戏、念一段绕口令、让学生互相提问、唱一首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等。
  3.形成测评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根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测评。教师既可以采用客观的试题来测试,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等手段获取达标信息。评价既要指出未达标学生的问题所在,鼓励他们努力钻研,争取尽快达标;又要对已达标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进步。
  4.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就是教师利用形成性测评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及时矫正改进教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顺利地进行。教师要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反馈网络,以保证矫正的及时和准确。
  5.补达强化
  补达强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对形成测评未达标的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其补测达标;另一方面,教师对已经达标的学生进行强化,使其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还可以给已经达标的学生制订更高的目标,或进行知识的扩展,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6.评价小结
  评价小结是师生对达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价。总结要力求客观、准确、全面,为下一个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和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学生因某些原因,不能按时出勤,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电脑和网络建立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部分学生的形成测评、信息反馈、补测达标和知识强化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还可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美]B.S.布卢姆.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美]B.S.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