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我国专业化取向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探讨_高职教师培训
 

我国专业化取向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探讨_高职教师培训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1:52 影响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却是职业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进行教师培训,提高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合格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明确了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取向,并在创新的理念下构建了高职教师培训的若干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化;模式
  作者简介:罗尧(1981-),女,江西樟树人,北京联合大学高职所研究实习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肩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等从事实际工作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但高职师资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起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为整个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构建专业化取向的高职教师培训若干新模式。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综合性原因,我国高职教师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教师数量不多,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
  近年来,高职作为新生事物迅速发展,而高职教师却严重缺乏,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1147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2%,在校生794万人,而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26.8万人,师生之间比例的严重失调,成为制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
  高职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学历结构看,高职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学历达标率低,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了很大比例,缺乏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从职称结构看,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极不合理,绝大多数是由原来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平转为副教授的,正高级职称的比例非常小。从年龄结构看,高职教师队伍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趋向老龄化,而青年教师均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缺乏必需的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从学科结构看,理论型教师居多,而双师型教师很少,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缺乏适应能力。
  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的素质,即能够授好课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在现实中,高职教师理论素质不高,实践操作能力差却普遍存在。据北京市调查资料显示,在最能体现高职教师特点的“双师型”教师中,曾下厂实践过的“双师型”教师只占23.9%。{1}同时,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体系匮乏,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企业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使目前我国高职教师整体素质相对滞后。
  (二)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体系;尚未推行严格的高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主要来自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高校教师和少数企业技术人员,来源渠道比较复杂,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都在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在专业培训方面也未跟上,甚至有些教师未参加过专门的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就直接从事高职教师工作,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我国还尚未推行严格的高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教师聘任时把关不严,不具备条件的人也加入了高职教师队伍的行列,难以保证教师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
  
  二、合格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教师专业化日渐提上日程的今天,高职教师不仅要注重数量的提高更要重视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佳功能。由于职业教育及其师资的特殊性,不同于普通本科对教师的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特定的素质。
  (一)科学合理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结构
  1.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是对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十分重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学好专业知识,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适应专业变化的需求。
  2.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必要素质。作为高职教师,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应有详细、深入的研究,要掌握特定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在“量”上的不断扩展和“质”上的不断丰富,对本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演绎归纳的脉络有明晰的认识。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为专业知识的讲授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才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二)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这是由职业教育目标和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决定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相对独立,理论课的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能力弱;而实训教师则偏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忽视对理论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课教师还是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应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2.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是高职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课程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中心目标是发展职业能力。如今,很多课程都需要根据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来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因此,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高职教师还应该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科目课程以及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推进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的创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强调,教师问题,特别是教师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挑战。这一挑战所要求的不是按老办法去思考,而是以全面振兴教师专业为框架,从根本上去重新思考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2}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滞后性已经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突破传统的模式,构建并形成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本土化高职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建立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的取向
  我国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的模式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革新的要求,明确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取向。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构建出真正属于高职教育的、本土化的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师培训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师培训专业化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了有利保障。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培训,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教教师队伍,应该从职教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入手,而高职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取向是实现高职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导向。
  (二)构建高职教师培训的若干模式
  以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化为导向,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高职的教学质量,突破传统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文章构建了专业化取向的高职教师培训的三种新模式。
  1.以学习型组织为主的新型校本高职教师培训模式
  “校本”首先表现为一种理念,{3}体现了对学校内在价值的尊重,对学校主体性的重视。构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通过互动式学习、个人反思总结、专家引领升华的过程,激发教师提升自我认识价值,主动改变行为方式,实现自我超越。在高职教师培训中,建立学习型组织,实质是创设一种新型的互动的工作模式,目的在于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剖析、反思、研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使发展成为教师自主的、系统的学习行为,在组织中通过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和自我超越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氛围。在学习型组织中,通过展示精品课程、校本专题论坛等形式营造轻松的环境,让教师畅所欲言,对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沟通,提高教师能力,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建立学习型组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反思工作、研究问题、更新观念、改变方法、设计未来的平台。同时聘请职教领域的专家对培训教师进行指导。在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反思和专家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就是以学习为平台,反思自己的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以学习型组织为主的校本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和创新模式。
  2.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
  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下,知识结构单一化,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能否培养出符合高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职师资队伍,取决于相应的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高职教师培训,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职,这无疑是双方取得双赢的结合点。在培训中教师根据自身的切身体验以及对企业的了解,从而对自己的职业有全新的认识,理论付诸实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其培养出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紧缺人才;在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要求学校应该根据改善师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参与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了解企业的需求,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培训的教师还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创造潜在的价值。校企合作的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模式为师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有利于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3.高职教师培训与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师培训与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模式是指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如互动式视频、Wii技术运用于教师培训,让教师学习信息通信技术,并尝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高职教师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能使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教师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具备专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合作,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开发高职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模式使教师能够深切体会信息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改变,也能使教师足不出户接受教育与培训,减少了培训的成本,并且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高职教师培训,增加了高职师资的来源渠道。在高职教师培训过程中,通过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提高高职教师培训的质量,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通过网络搭建平台为受训教师提供交流的机会,探讨关系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提高教师能力。
  构建高职教师的培训模式是一个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构建和完善的过程,是高职教师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以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构建本土化的高职教师的培训模式是我国高职教师培训创新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不断研究高职教师培训中的新问题,从科学整合的视野进一步推动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发展。
  
  注释:
  {1}张长谦.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J].职教论坛,2003.
  {2}教师专业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理念与改革对策――关于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初步探索[R].
  {3}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