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新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关于政治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的思考
 

新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关于政治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4:16 影响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由此看出,“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关注问题情境辨析,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验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比较丰富,情境性强,有图文结合式、对话式、表格式、纯文字式等,有些主题图(或创设的情境)信息量也比较大,其中有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有的却没用,这就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辨析,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置问题解决于丰富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经历把“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与识别有用信息的能力。
  1?郾寻找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必须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要具备这种能力,学生必须会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同样一幅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出示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图时,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看到小朋友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到学校上学。
  生2:我发现天空中有5只小鸟。
  生3:我发现国旗很漂亮。
  生4:我发现有8棵大树。
  ……
  面对学生的多样回答,我们应该表扬生2、生4的回答。因为他们关注了画面中各种物体的数量,这就是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引导,久而久之,只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场景,他们就会自发地找出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为“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打好基础。
  2?郾识别有用的信息。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呈现的信息是开放的,就像生活中的问题一样,要解决它,没有现成的条件,需要在许多信息中去筛选有用的信息。教材中的主题图往往含有许多信息,有本质的,有非本质的;有解决问题需要的,也有解决问题不需要的,就看学生会不会识别,会不会有选择地提取。如:
  5凭借情境图找数量关系。许多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经常接触并且容易理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概括常用的数量关系,因为复杂的问题常常离不开简单的数量关系,积累多了,分析起来就得心应手。
  如教学相差关系的问题:“白兔有10只,黑兔有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以前我们通常要求学生说出:“把白兔的只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一个是比黑兔多的部分,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这样的表达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得非常透彻,但这么长的句子,人为地给二年级的孩子制造了困难。现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需要让学生说这么复杂的理由,通过演示,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就能清晰地看懂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白白兔比黑兔多3只是通过比较得到的。
  四、重视基本的解题策略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与以前的应用题不同,一般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图中找条件,提问题。由于情境变化多样,增添了解题的复杂性,并非所有题目一开始就能抓住其数量关系。所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摆学具、画图、列表等办法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使隐蔽关系明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等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基本的“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生通过观察图,整理出完整的题目:儿童剧场每天放映3场电影,2天共卖出954张票。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直接从问题入手解答。要求“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必须知道共卖出多少张及共放映几场,前一条信息已经知道了,而后一个条件则必须通过每天放映3场,放了2天求出。
  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
   共售出954张 ÷ 共放映多少场
   /
  每天放3场×2天
  当然,“综合法”和“分析法”的使用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熟练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综合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分析法,要根据每道题本身的结构特征来决定。
  五、养成检验习惯,培养反思能力
  问题解决之后,需要检验。学生的检查往往流于形式,仅凭读一遍或看一遍,许多差错难以发现,收不到检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错误的教训。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检验的方法,如代入法、变换思路法、估算法、反证法、联系实际的方法等。如:一个数加上5又减去7后除以4得10,求这个数。学生求出这个数是42。对不对呢?可以引导学生用“代入法”检验:(42+5-7)÷4=10,说明计算是正确的。教学中经常督促学生可以使他们逐渐学会全方位地检查、反思,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