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山大学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山大学自考招生办
 

中山大学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山大学自考招生办

发布时间:2019-01-21 04:23:53 影响了: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1,大学精神和校风、学风的养成   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也是影响和指导大学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大学校风、学风则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具有自己的、明确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理念,表达在学校校训或办学宗旨之中,并被社会所认同,融入学校的大学精神。
  大学校风、学风是“一个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是大学的灵魂。良好的校风学风不是一代人就能树立起来的,而是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代代传下去。
  中山大学是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他亲手题写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成为中山大学办学的理念和治学的传统。校训指明了治学、修身、立德的方式,奠定了中大人求知、务实的优良学风。中大在近80年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办学传统: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这种办学传统体现在历届领导者的言论、管理制度、学术研究、教学规范及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并被师生员工所理解和接受,形成一代代中大人的精神向往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并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赋予时代的新内涵。
  中山大学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在继承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以及良好校风、学风的养成。坚持把“创新、求真”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和学术研究的主旋律,形成了学校的精神品质。我们主张的现代大学精神是:学术自由、办学自主、管理民主。我们要努力在大学营造融“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培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现代大学文化精神,形成“开放、和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校风。
  2,大学制度的文化品格
  大学是一个学术和文化组织,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大学制度创新应通过文化创新来实现。制度应体现领导者办学理念,制度应反映学校的传统,应蕴涵丰富的学校人文精神。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应体现对大学人的人文关怀。要明确建立制度、规则的目的是:保护学校、教工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明晰各自的责任;服从学校价值导向,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工作秩序、“游戏规则”,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公平、公正规则,树立良好风尚。要通过制度创新,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山大学2000年开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2003年6月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多年来,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改革中注重文化品格的提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紧紧围绕人才强校战略而实施,不是以减员或增减教师薪酬等短期见效的功利为目的,而是将其置于人才成长规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之上,尊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学术性和自主性发展的规律。从而最充分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机遇和健全的机制,由此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3,大学环境文化的特色
  大学的环境文化包括精神层面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和物质层面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清新、庄重典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育人,能对师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我校“以国际一流大学为目标,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世界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大学”的目标和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系统建设、和谐统一为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特别是80周年校庆期间,对于具有人文底蕴的古老建筑,挖掘其历史中的人文内涵,立碑或是为名人塑像:学校在南北校区新建落成了鲁迅雕像、蒲蛰龙院士雕像、陈寅恪铜像、许崇清校长铜像、邹鲁铜像、邓练贤烈士塑像、陈心陶铜像等数十座,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痕迹的见证。建设有校史陈列馆、孙中山纪念馆等7个博物馆并将其建成网上博物馆,丰富了学校的人文资源,建设了人文环境优雅的高品位育人环境。
  精神层面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包括学术空间和学生生活空间。为营造浓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学校定期为全校各校区同学开设各种类型的文化学术讲座:中山大学艺术与人生讲坛、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前沿大讲坛、校长论坛、校友论坛、“医学・人文”系列学术讲座、“大学人生与科学人文”、“学术与学风”等系列精品讲座。
  学校各院系也依托强有力的学术力量,根据各自的学科和专业特点举办了各类具有特色的系列讲座和论坛:名师讲坛、中山论坛、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禾田学术讲座、马文辉科学哲学论坛、善思管理论坛、花旗论坛、岭南大讲堂、博雅论坛、院士论坛、医科名医名师论坛等等。学校各校区各种学术文化讲座精彩纷呈,每年各校区开办各种讲座论坛达300多场,为学子们提供了各种丰盛的学术大餐,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学子们在学校创设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各种文化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唤起和激发学子们的崇高情感和进取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目的的良好的学生生活空间,学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在学校党委、团委的领导下,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学术与艺术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校园和社会相结合”为原则,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一体两翼”的运作优势,构建了高品位、前瞻性、社会化、开放式、互动型的校园文化新格局。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的特色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优秀文化提升素质,高雅艺术熏沐心灵”一直是中大校园文化的闪光点之一,校园学子从不同的兴趣爱好出发,聚集在一起,参加规模较大的合唱队、舞蹈队、民族乐器团等一批艺术社团,举办全校性活动,校园艺术文化如青青燕麦旺盛地生长着。
  
  二、中山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结合学校重大活动,突出大学文化建设主题,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
  以80周年校庆为契机,弘扬传统、凝聚人心、塑造形象、建设精神家园。用为时一年多的时间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校庆系列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师生员工都接受了一次文化精神洗礼,荣誉感、责任感、大局意识、文化品位都得以展示和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的文化校园奠定了基础。
  构建礼仪文化,弘扬大学精神。礼仪文化是大学塑造学生成人、进行人文教养的重要载体。中山大学为构建大学礼仪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十分重视各种“礼仪”制度的重建与规范。在黄达人校长提出“重建大学礼仪”的倡导下,学校从2005年开始,在每年校庆日左右隆重举行学位授予仪式,邀请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与研究 生及其亲友回校参加学位授予仪式,并将此仪式作为传统传承下去。
  2,结合新校区建设,把大学文化建设融入其中,精心设计、贯彻始终
  我校共有4个校区,珠海校区和东校区属新校区。在新校区建立时,学校把办学理念、校区定位、制度规范、环境设计等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来考虑。新校区的文化建设要在传承母体大学校区的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新校区的特点有所创新。学校坚持新校区文化建设和校区建设同步、传承学校优良文化和创新校区文化相结合,校区管理纳入文化建设范畴,重视文化定位、重视制度的创新,扎扎实实地抓落实,创新性地建设了新校区校园文化。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规划各校区校园文化发展前景,各校区在传承中大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文化发展路线,目前,我校四个校区依托各校区学科发展特点和自身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明确定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南校区――开放和自信,北校区――敬业和自律,珠海校区――文明和自主,东校区――自信和儒雅。形成了新老校区既有融合又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彼此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山大学的整体,为中山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中山大学传统校园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3,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
  多年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学校党委始终坚持领导作用,确定大学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学校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中,我校注重将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力求在教育理念上有所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建立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育人模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自”育人新格局。学生助理和青年自愿者是其最典型的体现。学生助理通过勤工助学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不仅得到了物质经济的扶持,也在精神心理、劳动技能、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青年自愿者活动是我校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社会实践,调动青年的内在积极性,进行“三自”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我校青年自愿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校团委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和支边活动,学校各种公益类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校内外青年自愿者活动,优秀青年走向海外、参加海外社会实践活动,在非盈利性组织锻炼自我、青年自愿者参与校友会主办的“寻访中大校友的足迹”活动等等。2004年,我校2000名青年志愿者在系统地接受关于校史、礼仪、文明等训练后,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等学校大型活动提供服务,受到海内外校友的好评。他们对学校的情感,高度的责任心,落落大方的仪态成为校庆各项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了新一代中大人的风采。
  为使学校党员先进性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党委提出了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部署。在先进性教育期间,学校重点抓了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党员要做“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模范,刻苦学习、严于律己、诚信守纪、胸怀大志。要求党员教师要做“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模范,学校要“以育人为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实施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确保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现代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是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的校园人文环境的系统、全面的建设,目的仍然是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过全校师生十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构建和营造了“和谐校园”应有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进步,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提高。但是,要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文化环境,我们任重道远,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才能不断开拓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龙莉执笔,刘济科、李延保审定)
  
  责任编辑 陈立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