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普契尼歌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普契尼歌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2:26 影响了:

  内容摘要:从第一部歌剧《达芙尼》的诞生到蒙特威尔第、罗西尼、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人为歌剧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论述了欧洲歌剧的产生及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爱情主题 真实主义 宣叙调
  
  欧洲歌剧艺术是如何产生的?一般音乐史学家认为有三个来源:一为希腊的悲剧。在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伟大的悲剧作品上演时,往往有音乐作伴奏,并以合唱承担剧中的集体角色,或以伴唱作客观评述。当时在古希腊剧场舞台的前沿,辟有一地,为合唱队队员的座位,称“合唱队席”。那时音乐已在戏剧中占有一席之地了。二为中世纪的宗教剧、神迹剧、田园剧。宗教仪式剧最早是10世纪表现玛利亚上基督坟墓的故事,同时唱复活节进台经附加段。田园剧多为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舞台剧,起先音乐很少,甚至不用音乐。神迹剧则由宗教剧演化而来,演出于城市。三为民间喜剧中的两幕之间配有音乐的戏剧,即幕间剧,在16世纪不乏其例。
  另外,还有以牧歌风格写的戏剧――牧歌剧,等等,均成为歌剧的前身。
  19世纪、20世纪之交意大利最后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也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优美迷人的旋律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占据着歌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普契尼1858年诞生于意大利路卡,当时意大利乐坛仍是威尔第不可动摇的天下。而写实主义的歌剧渐渐抬头,普契尼却能在这种前有大宗师、又身处众家师兄弟包围之情况下,建立具有独特个人色彩的歌剧世界。他在米兰音乐院所谱写的处女作《群妖围舞》(le villi)即崭露头角,除了早期的《埃德加》(edgar)和中期的《燕子》之外,无一不是精彩万分的杰作。
  普契尼立志创作歌剧,他一生共写了十部歌剧,几乎每一部都成为传世之作。《曼侬》《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至今仍在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的歌剧剧情发展引人入胜、人物及其遭遇贴近日常生活、艺术手段丰富新颖,既承袭了意大利歌剧的优良传统,又与世纪之交音乐发展的新成就相结合,成为意大利歌剧优良传统在世纪之交的新发展。
  
  一、真实主义的美学趣味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产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紧密联系。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迎来国家独立,成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意大利王国。但是国家统一的经济政治基础并不牢靠,意大利人民,尤其是农民,不但没有自由解放,反而陷入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的困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出现了一些同情贫穷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把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视为己任,力求真实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和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此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他们的写作方法接近于自然主义,不惜再现情杀事件,只求环境和情感的真实。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概括为真实主义,而把他们的作品称之为真实主义文学。普契尼的全部创作虽不能完全用真实主义来概括,但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会发现他的美学趣味显然受到真实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如对贫苦下层小人物的偏爱,对凶杀、恐怖、死亡的描写等。普契尼偏好于塑造贫苦下层小人物,他生平体验过穷学生、穷艺术家生活的穷困,同情在生活漩涡中争斗的失败者。这些在他的《艺术家的生涯》中有着极为深刻的表现。19世纪末的意大利,文明的发达与灵魂的堕落同时存在,普通意大利人不再关心人类、民族的命运,他们把那些宏伟深刻的哲理命题视为虚伪做作。普契尼的创作正是适应这种世纪末的需求而产生的。“我热爱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热情而富于人性的,并且能通向心灵深处的。”于是,巴黎穷人区娇弱可怜的绣花女咪咪、轻信但忠于爱情的日本妇女巧巧桑、温柔体贴为爱而死的女仆柳儿纷纷呈现在世人面前并牢牢地印在观众心中。这与威尔第的歌剧有着明显的不同,威尔第更善于以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表现男人的万丈光芒。
  普契尼的歌剧受真实主义的思潮影响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凶杀、恐怖、死亡的真实描绘。在普契尼的所有歌剧中,几乎每一部歌剧的女主角都在落幕之前死去――《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贫病交加而死、《托斯卡》中托斯卡坠楼而死、《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切腹自杀、《图兰朵》中的柳儿自刎而亡……除了死亡的女主角,剧中死亡的场景还有不少:《三折画》中米歇尔掐死了路吉、邪恶的斯卡尔皮亚被刺死、卡瓦尔多西因窝藏***而被枪毙。悲剧的结局,死亡的恐怖,不能说不是真实主义的影响。
  
  二、贯穿始终的爱情主题和为爱情而死的女人们
  “为我准备这样的剧本,以便让我使全世界都流泪。”普契尼的歌剧题材,不同于威尔第的强烈爱国、民族情感题材,也不同于瓦格纳的神话传说题材,他只写日常生活当中小人物的真实情感,尤其崇尚爱情。他的每一部歌剧都着眼于爱情。对爱情的绝对忠诚最突出地表现在《蝴蝶夫人》中。日本艺妓巧巧桑爱上了美国海军大尉平克顿,并为此弃绝了她祖先的宗教信仰,与自己的一切旧关系和财产彻底决裂,把她的自身和她的未来全部交给她的丈夫。婚后不久平克顿回国,相约在“知更鸟筑巢时”回到她的身边。当所有人都知道平克顿抛弃了他的日本妻子时,巧巧桑却坚信她的丈夫一定会回到她的身边。平克顿终于回来了,却带着他的美国妻子。巧巧桑以她一惯的温柔向平克顿妻女表示祝愿,并把她与平克顿的儿子交给了孩子的爸爸,然后切腹自杀。
  她在剧中唱到:
  你,你,你,你,你,你,你!
  我的小宝贝,我亲爱的亲爱的!
  我的花朵和希冀!
  你绝不会明白这事,你的妈妈为你而死;
  为了你能够在海的那边,无羞无愧地生活和成长壮大,
  妈妈才把你放弃。
  而我将从向往的天堂,
  落进黑暗的地狱!
  好好地看看妈妈,
  好好地看看妈妈,
  给你留下一点记忆。
  看看我――
  再见吧孩子!
  再见吧,我的宝贝!
  去玩吧!去!
  首演之后的这一百年里,巧巧桑无数次地在舞台上切腹,不知赚取了多少同情的眼泪。这种死忠所酿成的无尽悲烈没有其他作品可以比拟。忠于爱情的人物还有《图兰朵》中的女仆柳儿,她悉心照料着被流放的老国王,并暗恋着王子卡拉弗,最后为了保全王子姓名的秘密自刎而死。
  她在剧中唱到:
  不!不!
  我没叫喊!
  他们没碰我,
  没有人来碰我!
  野蛮人;
  我会把嘴紧闭,
  再不出声息!
  我再难支持……
  是我心中隐秘的爱情,
  它不曾表明,
  沉重的折磨使我苦痛,
  却又抚慰我心灵,
  因为我要把它向我主人供奉……
  只要我沉默,
  我将能,
  我将能给予他你的爱情!
  公主!虽然我会失去…
  会失去一切,和我那不能实现的憧憬!
  来!捆紧我吧!
  折磨我吧!
  给我使用苦刑!苦刑!
  啊!
  这是对我的爱情最高的馈赠!
  普契尼歌颂爱情,不管是纯洁的,还是轻浮的。曼侬追求奢华享受,但普契尼却透过表面渲染她的爱情,并让她的情人德・格里厄死心塌地地陪着她去流放地。最后,曼侬身心疲惫而死,而德・格里厄也气绝身亡。明明是一个善变不羁的女人,偏偏又挖掘她内心深处的爱情元素,也说明了普契尼对爱情的推崇和独特的见解吧。
  普契尼歌剧中的女主角,都是歌剧的灵魂之所在。普契尼的传记作家写道:“威尔第歌剧的基础低音是战争冲锋陷阵的呐喊,而普契尼的喊战却是求偶的情歌。”普契尼所认同的角色是女人而非男人。纵观普契尼的歌剧,占绝大多数戏份的是形形色色的为爱为情而献身的女子们,男人的角色都是为了衬托女人。美貌的图兰朵让二十七位王子不惜抛头颅上断头台冒死求婚,托斯卡的美艳让整部歌剧弥漫着血腥,穆塞塔如卡门般冶艳,咪咪娇小玲珑、温柔善良……但无论是美貌还是纯洁,温柔还是冶艳,她们的头脑里都仿佛只有一个“爱”字,巧巧桑从一而终的心态,柳儿带着奉献意味的爱情,图兰朵的无情冷血被爱融化,托斯卡为艺术、为爱情。普契尼笔下的女人都热情如火,对爱情无怨无悔。托斯卡的热情是本位的,因为她爱卡瓦拉多西就是不容许他背叛,她说出***的落脚处是因为她受不了自己情人受刑,刺死斯卡尔皮亚是因为她不能再忍受她的无耻;巧巧桑是热情的,“在爱的呼唤下,我来到爱的殿堂,所有的幸福莫过于此。”
  充满了爱的喜悦,展示了东方含蓄的狂爱比西方开放的热情更具毁灭性。咪咪是热情的,当她发现对方是强盗头子时,痛斥他盗取了她的初吻并把他赶走。然而当强生被射伤时,咪咪却说:“你是我第一个男人。”并拼命把他托上楼梯。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普契尼歌剧中的女主角具有相当的热情,毫无伪装纯真,肯为爱牺牲一切,爱得傻,爱得愚,爱得死心塌地。
  这些或许都源于作者本人就具有极强烈的个性及热情率真的风格吧。
  
  三、人声与器乐高度融合,为发展剧情和刻画人物服务
  普契尼作为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承袭了意大利丰富而悠久的音乐传统,善于运用传统意大利优美流畅的旋律,又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韵味,注意音乐抒发与剧情展开的自然衔接。宣叙调富于歌唱性,高潮的咏叹调以大幅度的起落和宽广舒展的旋律线条充分展现戏剧性。普契尼常用的朗诵调没有丝毫炫技的倾向,朴实,平易,动人心弦,把刻画人物性格放在首要位置。不论是《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人们叫上我咪咪”“冰凉的小手”,《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托斯卡》中“为艺术、为爱情”以及“我亲爱的爸爸”“多蕾塔奇妙的梦”等,都成为歌剧音乐中的经典传世之作。他的歌剧中还有多曲二重唱、合唱,都为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乐队音乐达到了意大利歌剧史上的最高水平,富于抒情性的、细腻的效果和色彩与声乐融合一体,交相辉映,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只重视人声不重视器乐的状况。普契尼还善于在歌剧中运用主题贯穿的手法来刻画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在《蝴蝶夫人》中,他采用了东方的五声音阶及日本民谣,如第一幕的前奏,根据一个日本风格的主题发展音乐,并贯穿于歌剧的大部分中,起着背景和连接的作用,爱情二重唱代表了蝴蝶夫人对平克顿的爱情动机。第二幕的引子用了另外一个日本风格的主题,第二幕的第二部分采用了日本旋律做守夜的主题。这些都与蝴蝶夫人的人物形象紧密相连并渲染了浓郁的异国情调。《图兰朵》则根据一个古代传说讲述了一个东方公主复仇的故事。剧中以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旋律为线,令中国人倍感亲切。
  普契尼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也是歌剧史上最富煽动力的音乐家之一。他懂得如何抓住观众的心理,特别善于掌握戏剧的铺陈。普契尼声称自己是“追逐野鸭、歌剧脚本以及性感女人的大猎人”。普契尼的歌剧,不同于法国大歌剧,不同于意大利正歌剧,也不同于各种喜歌剧,它们是独具特色的普契尼歌剧。
  
  参考文献:
  [1]林伯杰.一夜变成歌剧通[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李德胜.音乐知识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3]王凤岐.世界音乐简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弦,徐国弼.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5]朱振山.外国歌剧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