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语文教学轻负高效初探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教学轻负高效初探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9:14 影响了:

   即使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考的压力也是无法忽视的。于是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往往成为许多教师追求分数的法宝,初三语文教学,也就成为一艘负重前行的船儿,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其实,只要顺风顺水,轻舟也能欢快地通过万重山,抵达胜利的彼岸。
  
   一.激之以趣,以兴趣为水,载学习之舟起航
  
   兴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激发初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入手的。
   (一)交流情感,拉近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要让学生亲近喜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表扬,少斥骂。要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学生,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表扬,尤其是对于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课堂上积极回答,回答问题有水平,作业认真,书写清楚,某个方面有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真诚中肯的表扬。
   随笔本、作文本也是给予表扬、交流情感的好途径。针对作文本身,书写、选材、语言、构思……先找出其优点进行肯定表扬,再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留几句真挚的点评,或鼓励,或劝慰,或共鸣,自然而然,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的学生还会在我的留言后再度回复,这样你来我往,类似于网络里的跟帖,互动交流。有学生在作文《最好的礼物》里就以此为题材,说这些点评是他所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所以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1.重视导语,渲染气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迈进教室的第一时间,就要尽可能地渲染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很少用“这节课我们学习……请大家翻到……”之类千篇一律的话开头,而是尽可能千变万化,让学生有所期待。或讲故事增趣味,如上《庄子两则》时先讲两个关于庄子的小故事;或设疑问引思考,如上《孔乙己》,先问学生孔乙己是谁?为何叫“孔乙己”;或叙家常得共鸣,如学习《乡愁》时,我先和学生讲自己当初离开家乡求学的经历和感受;或听音乐入情境,如《智取生辰纲》就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导入……
   2.利用媒体,熏陶感染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形式。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声、光、色、形、图等的神奇配合,直观、形象、高效率,让学生在享受视觉听觉盛宴的同时,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比如上完《智取生辰纲》后,我让学生观看电视剧选段,学生一看到贼眉鼠眼模样滑稽的白胜出场,都会意地笑起来:“真是白日鼠啊!”看完后,既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对这部名著本身的浓厚兴趣,纷纷利用课外时间去找来看。再如上诗歌时,让学生听名家配乐朗诵,感染力非常强。
   3.组织活动,调动兴趣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课本剧、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变色龙》《在法庭上》等课,我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都兴致勃勃,印象深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比赛,比如古诗词背诵比赛,文言文释义比赛,作文比赛,或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或男女生互比,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顺利完成每节课的预设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有时面对一些良好的契机时,教师不妨随意一点,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因势利导,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有次正上课,窗外忽然撞进一只小麻雀,惊慌地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学生都情不自禁被吸引,有的甚至惊呼起来。这时如果硬要约束他们认真听课,显然是强人所难,于是我停下讲课,和学生一起观察它,并帮它找到出路,然后又引导学生描叙小麻雀的紧张无助、同学们的反应,自己的感受……当天的随笔,自然就有了好题材。
   夏天晚自修,尽管电扇呼呼转,依然解不了热,更有蚊子嗡嗡袭扰。看学生皱着眉头边做作业边赶蚊子,我就让他们先放下笔,发发牢骚,说说此刻的感受,最后还一起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改编成“无边蚊子纷纷下,不尽热浪滚滚来”。聊了大约十分钟时间,学生再拿起笔的时候明显轻松愉悦了许多,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下雪的日子,对南方的孩子来说不亚于节日,自然不能错过。每次我都会带学生赏雪景、打雪仗,并帮他们拍照,留下这美好的记忆。和雪的亲密接触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其后的随笔总是洋洋洒洒,情真意切,妙语如珠。
   兴趣是水,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之舟也就能轻松起航,带学生去领略语文世界的旖旎风光。
  
   二.以方法为风,授之以渔,助学习之舟扬帆
  
   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曾有学生向我诉说自己的苦恼――自己学语文已经很努力了,书也看了不少,但考起试来总是糊里糊涂,成绩也总难有起色,所以觉得学习语文真是事倍功半。其实,虽然学语文重在感知感悟,但也同样要注意方法。所以在语文课堂里,我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落实。
   1.书写的方法。要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既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需要。每每开学初,我就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书写要求,并让他们工整地写到作文本的第一页上:“正确,不写错字,不写不规范字;清楚,无涂改;美观,行高七成,间距适宜,句读分明;快速,一分钟书写30字,一气呵成。”先训练正确清楚工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快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但依然不能松懈,要时常提醒,每月举行一次书写比赛,以作巩固。
   2.朗读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初中学生的朗读,有许多只是为了熟读成诵,根本不注意语调语速语感。我对学生提出的朗读要求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多表扬,有耐心有恒心。
  3.看书的方法。这里说的看书,指的是看课外书,比如优秀报刊、经典名著、作文选集等。常有人说,喜欢看书的孩子,语文总差不了哪里去。的确如此,但要切实提高看书的效果,就一定要注意方法。“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我对学生看书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做法是:一划二评三摘。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觉得特别好的在旁边进行点评。一篇文章读完后,再把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富有哲理的句子抄到自己的摘记本上。
   4.阅读的技巧。这里说的阅读,指的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阅读答题。如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有整体感知、词句赏析、句段作用、句子含义、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方法赏析、体会感悟等等;说明文阅读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议论文阅读中的找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概括论据、补充论据等,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通过练习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来,再应用到阅读训练中,这样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使学生既有法可依,又能灵活运用。
   5.写作的技巧。我们引导学生拓展了生活体验范围,学生有东西可写了,但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甚至是心潮澎湃,可临下笔,却不知从何写起,或写出来的文章很散很乱。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虽说“文无定法”,但总有常法,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从书写到字数,从审题到选材,从构思到详略……都要提出具体的能力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各个能力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最常见的毛病是详略不恰当和描写不细致,要多设计一些相关训练,帮助他们通过不断实践,最终逐渐走向“文无定法”的境界。
   文无定法,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授之以渔简单,难的是落实,持之以恒地落实,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以之为风,扬起风帆,畅游于语文学习之海。
   综上所述,若能以兴趣为水,以方法为风,顺风顺水,语文课堂的“轻负高效”也就真正能实现了。以上这些做法虽然粗浅,却是自己身体力行并取得成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胡华青,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东阳。本文编校:高述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