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眺望远方 海子 [牵手,因为远方]
 

眺望远方 海子 [牵手,因为远方]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6:46 影响了:

  范云良,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校长寄语】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是我非常钟爱和重视的学科。钟爱,是因为我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对这门学科有着天然的关切和特殊的关爱。重视,是因为母语学习很重要,关系着孩子的基本素养和未来。因此,一直以来,我都十分关注学校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我们学校,目前有51个教学班,51位语文教师,占全校教师的39%,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科。
   近十年来,我和我校的语文学科一起走过了主题特色建立--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建构的种种历程,目睹了这门学科从学科走向课程,从执行走向创生,从教学走向文化,最终力求超越技术层面,抵达儿童心灵的阶段发展。伴随着这门学科的成长和健硕,我欣慰地看到:学校2008年被评为南京市首届书香校园、2009年语文学科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小学首批先进教研组、2010年由我校语文组编写的校本习作教材获得南京市校本教材评选一等奖……与此同时,这个教研组还走出了一批优秀的语文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李琳,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王黎、张国宝、陈芳,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潘见中……老师们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科发展融为一体,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我希望这支优秀的学科团队能携手努力,不断超越,都能成为儿童喜爱的优秀语文老师。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喜欢这首老旧的《牵手》,因为苏芮低回沉郁的演唱,因为歌词中蛰伏的生命意味,更因为它无意间契合了我和力学语文学科团队五十多位老师拥有的一段共同的回忆。
  逼上梁山的“第一次”
  2004年12月,学校和江苏省教研室联袂举办“江苏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这是学校首次承办面向全省的大型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学校主题汇报讲座、名师课堂教学献艺、专家点评及课程讲座。
  其中,学校的主题汇报讲座,我们在与省里专家和领导讨论方案时,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亮老师建议,范校长是资深语文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具备深厚的学科底蕴,又是学校一把手,担纲做讲座最合适。
  大家都等着范校长表态,范校长说:“我觉得我就不要讲了,由我们学校分管语文的李校长来担纲。”大家听罢都觉得意外,我的心里却打起了小鼓。范校长不急不忙地解释说:“其一,她分管学校语文教学,谁分管,谁主讲,是我一贯倡导的做法;其二,她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需要有更大的场合和更高的平台进行锻炼和提升;其三,我与她相比,我是校长,她是语文教师,她更需要这样的机会展示和亮相,获得学科领域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校长的机会和平台应该会更多和更宽。”
  大家静静聆听,觉得范校长的分析句句在理,字字真切,但还是觉得由他担此重任更为合适,毕竟是全省各大实验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观摩的省级活动,活动的效果必须认真考虑,严肃对待。听到这里,我的心跳加速,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毕竟事关重大,我怕难当此任。范校长紧接着当众表态:“我虽不在前台亮相讲座,却不会推掉幕后的指导责任,讲座的思路及内容由我来把关。”在范校长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同意。
  于是,这讲座的担子不由分说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天降大任!一头是展示课《黄鹤楼送别》,一头是讲座,没有孰轻孰重,都必须出色完成,压力、责任、重托、期待就这样同时袭来。于我而言,最难胜任的是讲座,没有头绪,没有思路,一头雾水,一片模糊。这时,范校长把一张洁白的纸页轻轻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讲座的提纲,他说:“我知道你刚来,情况还不十分了解,而且你还要备课。我草拟了一个提纲,你看看,不要受限制,可以融入你的思考和见地。”我点点头,端详着眼前这张薄薄的稿纸,有些字眼显然斟酌修改了多次,字字句句饱含了智慧,寄托着希望,蕴含着力量。
  讲座前几天,我把校长拟定思路,大家多次研讨,最后由我执笔,又经校长反复修改的讲座稿――《构建“简单语文・快乐语文・开放语文”学科特色的实践探索》,读了又读,讲了再讲,基本做到了成竹在胸。虽然讲座不能照本宣科,最好是根据提纲现场生成,但对于我这名即将上阵的新兵,也只能这样笨鸟先飞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一个小时的讲座在大家的瞩目和校长的关注下落下帷幕,会场上掌声一片。我知道,成功了!我长长舒出一口气,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大家的智慧,更倾注了校长、老师对我的厚望。
  后来,在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范校长不无感慨地说:“老师们,我羡慕你们,你们适逢一个好的年代,又置身于这样一所好的学校,你们中有那么多人都在省级教学舞台上上课、讲座,而我,直言不讳地说,这个舞台,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是的,校长的责任是为老师们创造成长的时空,校长的荣光是把老师们推到闪亮的舞台中央,校长的幸福是让每一位老师都得到最大最好的发展。我很幸运,相遇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一位校长,这样一群教师。
  这是我教育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第一次,它以一个最强音,奏响了我成长的序曲。
  一段幸福的记忆
  2004年,江苏省教研室、苏教版教材编辑部在常熟实验小学举办了省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给了我们学校一节展示课的名额,学校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我。我倍加珍爱这个宝贵的机遇,做了充分的准备。
  学校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校长亲自带队,近二十位语文老师一同前往学习,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奔赴常熟。
  上课那天,大会会务组安排执教老师与学生课前见面,为了不分散我的精力,校长安排王黎老师去和学生见面。王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完全有实力拥有这个展示的机会,但她不假思索,爽快应允。我不知道她代我与学生见面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但我的心中只是充满了感动,充满了敬意,这些全都化为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站在偌大的舞台上,面对近千名听课老师,我没有紧张,没有胆怯,因为我的身后有我深爱的力学,我的眼前有近二十双熟悉、亲切、温暖的眼睛。四十分钟,那样短暂,那样流畅,那样难忘。当我一走下讲台,老师们不约而同围拢在我身边,把听课的感受反馈给我,把温暖的鼓励和真诚的赞美送给我……那时那刻,我的周身洋溢着激动,充盈着幸福,洒满了阳光……
  从这以后,在常熟,在桐乡,在西安,再到北京,海南……千里之外,大江南北,偌大的舞台,遥远的时空,当我一个人站在异域他乡的讲台上,我从未感到过孤独,因为我的身后始终有领导的叮咛、老师的祝愿、团队的支撑,我的心中奔涌着阵阵暖流,我的身上充满着前行的勇气。于是我镇定了,从容了,自如了,如一尾游鱼,带领孩子们漫溯语言的河流,如一只蜜蜂,引领孩子们徜徉文字的花园……
  回望走过的教学生涯,那一节节公开课是我攀登教学山峰的坚实台阶,而一次次大型的示范课、展示课则如同连绵起伏群山间的一座又一座山峰。登山的征程如此艰辛,跋涉的路途这般坎坷,一份满意教学设计的背后是多少个挑灯夜战,彻夜不眠;多少次推翻重来,磨课试教;多少回苦思冥想,字斟句酌。而我,常常留恋这样的经历,眷顾这样的鏖战,快乐地徜徉其间,流连沉醉。课就是这样炼成的,我的生命之舟从这里扬帆起航。
  如今的我,刚刚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殊荣,但我深深地知道,这鲜红烫金证书的背后,凝聚了老师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更有多少老师把珍贵的机遇让给了我,把至高的荣誉让给了我,把亮丽的舞台让给了我……这些,我不会忘记;这些,我不能忘却;这些,我无法忘怀……
  记忆是个神奇之物,它以强大的凝结力,把无数的单个现象连成了整体,这个整体对人生的某段进行重构,生成崭新的意义。梳理这些虽已尘封、却依旧清晰的往事碎片,重写那些零星的过去,把过去带到现在,我们便可以从历史向着未来做出新的出发。
  “渺小”与“伟大”的相伴
  课堂,儿童生命成长不可忽略的时空,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场域。课堂,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结构在一个共同的时空,并不断重构着这四者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多年来,我带领着全体语文老师立足课堂,致力于学科特色建设和校本课程建构。作为学科带领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原先是一只鸟的独自飞翔,翩飞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如今是雁阵的团队飞行,那飞在最前面的一只,使命就不仅仅在飞行本身。往哪里飞?怎样飞?是领头雁重要的使命。
  2011年秋季学期,基于近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研究,我带着理性思考,走进课堂,实际调研课堂教学现状,大量的课例引发了我更深入的思考,我们的阅读教学还要更贴近儿童,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贴近儿童原生态的学习。
  面对一份份墨迹未干的听课记录,面对一本本刚刚阅读的各类专著,我陷入沉思,怎么把这些传递给老师们,让他们不仅认识到,更能够努力践行?苦苦思索后,我决定策划一次以《课堂从儿童出发》的项目化、过程性的主题校本研修,研修活动分三个过程:一、理论学习。研读周一贯《课改: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靥》的理论文章,进行个人反思,同时也作为四节研究课的理论支点;二、教学现场。展示四节研究课例,并预设多个维度的课堂观察;三、多维评价。上课教师自评、预设性他评、生成性互评、综合性评价。
  方案初稿有了眉目,我又和语文中心组进行研讨,对方案进行了修订、细化和完善,我们商讨课堂观察从教师提问、教师评价、学生发言、朗读时间、重点环节等多个侧面展开,意在诊断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向“学生学”走近了多少?让位了多少?促进了多少?相信数字化课堂观察的实施,一定能为这次研究提供第一手最为鲜活的实证性资料。整个培训活动历时近两周,最后的课堂教学研究现场,面向力学教育集团近一百位教师。理论学习、集中听课、课堂观察、现场评课等一个个环节渐次展开,老师们执教的四节课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跨越,加上四个评课,20个课堂观察,这一连串数字为研究夯实了基础。老师们对“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语文可以无师自通”、“行是知之始”、“引而不发”等理论有了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我在活动最后总结中说:“我很高兴,我们老师对于课堂教学,在理性认识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都取得了跨越性的提升和突破性的进展!不教自学、少教多学、让教于学、师生共学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是的,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的领军人,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听课,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作为校本培训的研修主题,帮助老师发现问题、诊断病因、寻找策略、解决困惑才是我专业发展的真正意义。
  这些年来,从五年级语文组对全区的团队展示活动开始,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在我心中不断升腾,那就是我常常为老师们的点滴进步而欢欣鼓舞,甚至夜不能寐。这种感受,让我踏实,让我安稳,让我沉静,这来自真实生活的无尽感慨,让我不断发现自己个体的渺小,不断发现我们这支语文学科团队的伟大。我忽然顿悟到,这“渺小”与“伟大”相依相伴,相濡以沫,相得益彰。
  一套书,几多情
  十年磨一剑,在近十年的学科建设中,我与力学的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力学的老师勤勉,我们用辛劳换得课堂的优质、学生的轻松,于是我们辛苦着、追求着,更幸福着;力学的老师团结,相伴工作是人生的缘分,我们深谙小我与团队的哲学;力学的老师深刻,我们与研究同行,持续的研究让我们重新定义自我。
  我无法忘怀这几年来语文学科团队近十场面对市区的展示活动,一个年级组八个人、九个人、十个人……人人参与,人人上阵,人人提升,人人精彩!可这遍及人人的活动,也累坏了人人。多少个年级组集体研讨活动方案,多少回年级组听课试教,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撰写教案……制订方案的,制作课件的,撰写文稿的……不亦乐乎。置身其间,你情不自禁地会忘却自我,那个平时太阳般的自我,在团队的天穹里,化作了一抹灿烂的彩云,云蒸霞蔚的天空壮丽恢宏。
  不能忘记三年前编写校本习作教材的日日夜夜――2007年,我们萌生了编写一套校本习作教材的愿望,期待着给孩子们一支“我手写我心”的生花妙笔,希冀着童心童趣、童言童思欢畅而活泼地在笔尖流淌。这套教材共五册,包括1-2年级说话、写话教材,3-6年级习作教材。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对于教师而言,是一本教案,对学生而言是学案,而低年级说话、写话的主题单元设计,更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到表达的情趣。历经一年多的酝酿、研究、打磨,这套教材凝聚了力学48位语文教师的慧心。每一个老师倾智、倾情、倾力,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语文、恋上写作。
  历经两年寒暑,我们从搭建框架、确立体例、拟写模本、撰写样稿,直至后期的定稿、校对、付印、成书,其间,多少汗水,多少辛劳,多少回激烈的碰撞,多少人智慧的凝聚,一本书,几多情!
  我忘不了,临近出书,我们在校对上碰到了巨大的困难,已经校对不下五次了,可还是不能符合出版社的要求。骄阳似火的八月,来回多日的奔波,我几乎崩溃和绝望了。那天,在校门口,林剑平老师骑着电动车冒着烈日赶来送校对稿,我抑制不住地向她倾诉连日来积聚在心中的苦痛,林老师安慰着我,语气温暖而坚定:“李校长,不要泄气,我们都苦了一年多了,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千万不要放弃,你放心,有我们支持你,一定能完成的,我们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校对好。”我的眼圈红了,眼泪似奔涌的江河就要夺眶而出。林老师,一位年近半百的老教师,对语文一往情深,对我的成长呵护备至,对学校的工作鼎力支持。备课研讨、示范上课、手写备课、培养青年教师,一丝不苟,当仁不让。在力学,像这样的中老年教师在其它学科还有不少,他们包容我的缺点,接纳我的个性,鼓舞我的勇气,让我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也能够勇往直前,超越巅峰。
  卢梭说,人来到世上,实际上获得了两次出生的机会,一次让我们获得了生存,第二次让我们拥有了生活。因了语文的缘,五十多个你、我、他相聚在一起,结晶成一个大写的“我们”,于是这个凝重神圣的“我们”,洋溢着温暖,充盈着力量,飞扬着智慧,闪耀着光华,同心携手共建一座语文的圣殿。所以,这些个渐渐走远的往事永远也无法走出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记忆,忙碌中的淡忘与梦回时的铭刻在某一个时刻可以完全重合。
  我们牵手,因为我们有共同梦想的美丽远方;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有共同镌刻的集体记忆……
  (李琳,南京市力学小学,21002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