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挥洒个性,展现自我|挥洒个性
 

挥洒个性,展现自我|挥洒个性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4:15 影响了:

  北师大心理系教育心理专业博士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与社会基础知识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新型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走进新课程,我们不仅要认识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实施新课程,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以《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实践体验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结论。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予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如在《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凡卡和大孩子玩打仗的游戏,天晚了,大孩子们都回家了,只有凡卡还在守着弹药库。我让学生对凡卡可不可离开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后来又进行了辩论,正反双方推选了代表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小伙伴都走了,凡卡也可以走了,而且太晚了,还在这里也不安全,父母在家也要担心的。反方认为:凡卡不可以走,他既然说要坚守岗位,就得说话算数。对于这两种观点,说得都有道理,作为教师的我都给予肯定。因为在辩论中,在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白了诚信是可贵的,已经明白了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已经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以轻松愉快的情绪,投入新课的学习中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巧设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成的。”而兴趣就一种积极有效的情绪状态,是促使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因而,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以调动学生主体性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如教完《爸爸、妈妈抚育我》后,我让学生了解父母有什么需要,并针对父母的需要设计一项“爱心行动”方案,再落实到行动中。在交流汇报时,陈伟同学说:“过去是妈妈为我过生日,今年我也为妈妈过了一回生日。在妈妈生日前,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精致的贺卡。在生日那天,我把礼物送给妈妈,并用甜甜的话语向妈妈祝贺。妈妈非常激动,说‘今年的生日过得最幸福!’”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实践,他们才能体验到正如孩子需要母爱一样,母亲也希望获得孩子的孝心。这也是天下父母最大的精神享受。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群体之中发言,在讲台上表演……这样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的舒展。如教《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时,在学生了解营业员的工作特点后,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营业员劳动,还离不开其他哪些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呢,你们知道吗?”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表现欲望,或自由畅谈或模拟表现,主动反馈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细致观察所得的劳动者的劳动特点,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加深对各行各业劳动价值的认识,提升对劳动者的热爱之情。
  由于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导致体验感悟的方式也是多元的、各具个性的。所以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操作类、表演类、游戏类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活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机会。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注意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让学生去调查、采访、收集资料,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学习机会。如讲授《可爱的家乡》一课,我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自己家乡作大量的考察、了解,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家乡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当他们在班上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再如教《保护环境》一课时,我让学生去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工厂、河流、农贸市场去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在汇报会上,许多学生感慨万分,他们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里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认识。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就是借《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体验,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道德真理,形成道德理念,化为道德行为。■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