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标点符号_让标点符号“秀”起来
 

标点符号_让标点符号“秀”起来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1:39 影响了: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信息论和语用学的角度看,标点符号的本质属性是它的表意性。它能曲折地传达出丰富的内涵,不语而语,无言亦言,“是文章中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英雄”(秦牧语)。
  小标点,大世界,阅读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借助标点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会给人别有洞天之感。
  一、“秀”标点,琢磨其作用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
  片段一:
  师(板书课题:“生命桥”):这个课题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题目有一个区别,你们发现了吗?猜猜看为什么会加上引号?相信大家通过认真读书,仔细揣摩,一定会弄明白的。
  片段二:
  师:现在知道课题为什么用引号了吗?
  生:它不是一座平常的桥,而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生: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种族的延续,因此它还是获得生命延续的桥。
  师:这是一座用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桥梁――
  生(读):“生命桥”。
  师:这是一座用爱的希望做桥身的桥梁――
  生(读)“生命桥”。
  师:这是一座以生命换取生命的“生命桥”,这是一座闪耀着神圣光辉的“生命桥”!
  教者从课题的标点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基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推想,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导入新课的最高层次就是在此过程中孕伏今天教学的重难点,“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于漪语)。这堂课从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生命桥”为什么会加上引号,自然设疑。这一问题的“解疑”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直至课堂结束。师生互动,共同诠释“生命桥”的意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尤其是一遍一遍地朗读“生命桥”,更是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标点符号“秀”起来,可以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我们阅读文本,不仅要琢磨文字的含义,还要琢磨标点的作用。
  二、“秀”标点。琢磨其情感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
  师:阅读这一小节,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标点?其实啊,标点也是作者情感的独特表现。你看这一小节中有感叹号,还有省略号、顿号,你读懂了标点中所传达的情感了吗?
  生:我读懂了“啊”后面的感叹号,说明作者不相信后面还有人,因为羊皮筏子很小,作者怕它沉下去。
  师:说“啊”时作者是什么样的神情?
  生:目瞪口呆。
  生:惊讶,担心。
  生:紧张,嘴巴张得圆圆的。
  生:我还读懂了“1、2、3、4、5、6”中的顿号,说明作者看到羊皮筏子上有人就已经很惊讶了,现在竟然有6个人,实在惊叹不已。
  师:谁来数一数?(生读)
  师:你觉得还可以怎样数?
  生:越来越快!(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作者越来越惊讶了!还有吗?
  生:还有省略号。说明作者数时看到还有那么多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由标点而引出一连串的思考和回答,教者顺其自然地把标点和文本中蕴涵的情感链接到了一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不仅读懂了标点中传达的情感,更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进入了文章创设的意境。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行,上面竞载着6个人。阅读至此,学生也不能不感到场面惊心动魄,作者惊诧至极了。标点是静止的,无声的,只要教师指导得当,标点就“动”起来了,“秀”起来了。“动”起来“秀”起来的标点就会给学生阅读文本以新的启迪。
  让标点符号“秀”起来,可以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我们阅读文本,不仅要琢磨标点的作用,还要琢磨标点所传达的情感。
  三、“秀”标点,琢磨其形式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
  师有了这样的激情酝酿,所以当它一旦敲响,就引来一阵惊呼――“但是,看”在“看”的后面,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感叹号?
  交流: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这是力量的搏击,这是激情的释放,这是生命之音在轰然作响。只有用劲,用心,用生命的激情,才能敲响这生命的呐喊。
  2.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百十个后生翻飞跳跃,肆意舞蹈,这番狂舞的场面让人惊叹,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这狂舞的场面,仿佛听到了这雷动的鼓声。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鼓点、流苏、脚步、瞳仁,还有风姿,是谁把他们整合到了一起?与其说是安塞腰鼓,不如说是生命的力量。
  4.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壮淘、豪放、火烈”的,仅仅是一场舞蹈吗?这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生命激情的释放。生命的激情经过酝酿,一旦释放,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所以这场舞蹈不是上演,而是在黄土高原上爆出!
  “但是,看!”这句话,语义信息非常简单,但强烈的祈使语气昭示读者下文是一幅完全迥异的景象。作者惊叹一声:“看!”随即展示出绚烂的舞姿,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一切在之前的静中似乎早有预感,可感觉又是那样突然,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教者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出逗号的短暂停顿后感叹号那种平地惊雷的感觉。“但是,看!”独立成段,结构紧凑,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如此丰富的内涵,完成了画面由静到动的转换,标点符号功不可没。“但是,看!”普普通通的词语,文字相当简单,由于用上了两种标点,就使得简单的文字顿时具有了不简单的意思,还组成了不寻常的构段形式,给人不寻常的阅读美感。作者匠心独运,非常精当地调动标点符号为传情达意服务。教师略加点拨,却提示了学生品味语言形式的的角度和方法。
  让标点符号“秀”起来,可以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我们阅读文本,不仅要琢磨标点所传达的情感,还要琢磨标点缔造的美的形式。
  相同的标点,在不同的句子中,产生的效果迥然不同:同样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标点,产生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标点符号的诞生本来就和语言表达、语言解读紧密相连。忽视了标点的教学,于阅读教学是一个损失。让标点符号“秀”起来,是阅读文本的需要,也是标点符号的潜在意义使然。
  (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21002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