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6:56 影响了: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能力;阅    读方法;课外阅读;数学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80―01
  
  提及阅读,大部分教师会不由地联想到语文教学。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阅读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 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那么,如何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呢?
  一、加强阅读指导,传授阅读方法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并适时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按照阅读提示积极去探索新知。如,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教学中,首先,我进行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小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最后,我告诉学生:请你通过阅读教材中49页―51页的内容,找到答案。又如,在讲授“面积单位”时,在学生阅读教材前,我给出了以下阅读提示:为什么要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呢?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分别有多大?为什么要制定不同的面积单位?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根据阅读提示阅读教材,学生就不会无的放矢,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1.巧妙设问,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如,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策略:首先,提出问题。小数有什么意义呢?并告诉学生,今天我请来了一位不会说话但却能够给你们很大帮助的“老师”(教材),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这位“老师”请教。然后,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50、51页中的内容,并尝试作答其中的填空题。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情况,引导他们利用已学过的分数知识作为中介,总结一下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和讨论交流,则能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把握重点,内化阅读成果。在教学中,我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并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把握教学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寻找教学重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中哪些部分比较重要,自己有何收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学重点,归纳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这样做,不仅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联系生活,进行拓展训练。在学生阅读完教材内容并掌握了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及时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如, 讲授完“年、月、日”的有关内容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小丽2004年上一年级,她小学毕业时是( )年;李明今年9岁,他是( )年出生的;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2011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 )周年;学校计划从6月8日到6月22日举办校园艺术节,艺术节共举办( )天……这些问题既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这种基于学生阅读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课外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由于数学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有限,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教师应在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使其自觉、主动地整合课内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了有关时间、长度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相关的趣味知识。如,“我国古代计时法”、“人体身上的尺子”等。这样,学生的阅读则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教学时间限制,进而收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效果。
   编辑:孟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