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四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_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
 

四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_让“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56 影响了:

  [摘要]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文学阅读活动。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的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创造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多元媒介 文化内涵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濡染,吸收优秀人物的思想,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良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课外阅读视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和“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强调用课外阅读去建立“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这和他们有着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同学中出类拔萃。为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更新阅读理念,坚持课外阅读。
     一、充分尊重,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情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从而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
  1.读自己喜欢读的书。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阅读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我们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自由地选择喜欢的书。让他享受阅读。“读他喜欢读的书”是阅读的一个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阅读心得,或者异中求同。总之,要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2.读自己读得懂的书。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就是好学生:达不到的,就是差生。这样做的结果是: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永远达不到要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而是使每一个个体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也就是取得进步。既然差异客观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以各自适合的步伐前行。没有压力,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前进着,这样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快乐的进步。
  3.有自己的解读。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解读,固然应该了解作者的本意,但更重要的是读者的阅读感受。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情感特征、智能构成以及兴趣爱好等不同,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感受就不同。所以,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心底里真实的想法,比用现成的“中心思想”去规范学生的认识更能让学生投入和热爱读书。
  
  二、名著导航,滴水穿石
  
  所谓名著,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我们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里面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强我们的人文底蕴,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不至于成为“文明的野蛮入”。青春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一个人在这一时期如果没有读过几本有价值的书籍,对于生命来说,确实是一种浪费,以后再去补课是补不回来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花大力气引导中学生阅读原著,吸收原著的精髓,领略原著的风采。
  名著一般经历过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的积淀,文采显于后世,可谓精华。一个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社会责任感,恐怕大都来自阅读。好书给予人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多的是做人的准则、尊严、自信、勇气……高中教材中有许多作品文质兼美,如屈原的《离骚》、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洋溢着爱国激情;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抒发了忠孝气节;宋廉《送东阳马生序》、范晔《张衡传》。倡导刻苦学习的精神;司马光《训俭示康》、洗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褒扬俭朴廉洁的美德……这些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教育青少年最好的教材。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扩展开来。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著作,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的睿智,承载着道德审美、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读它们,有助于青少年确立向善的信仰,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再如某些传记。其人物事迹,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许多在政治、军事、科学、文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都谈到过名著对其的影响。我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小时间,阅读这些名著,提高文学素养。并向学生推荐一些读书方法。
  1.首读序和跋。读名著。先用最少的时间读前面的序、后面的跋及目录,以便用最少的时间把握作品的背景、结构及主要内容。
  2.再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名著篇幅长,对一些章节可以做一般性的浏览,不求甚解,观大略。而对于那些能凸显作品主旨和精彩艺术的片段,哪怕是细节。要潜心揣摩、反复品味,以获得作品的赏玩、情感体验及艺术的熏陶。如精读巴金《灯》与略读《老人和海》。
  3.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读书需要及时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记下来,方法可圈画勾批,欣赏可以小到字词,大到技巧、主旨。多则三百五百,少则三句五句,长此以往,必有收益。
  
  三、多元媒介,为我所用
  
  我们正处于以语言为中心的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时期,影像和网络构成了电子文化的两支主流表达。影像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自身的变革与摸索。而面对网络和影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我们无法回避其对学生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堵不如疏,“与其为他所害,不如为我所用”,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多元媒介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进行阅读,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取向。
  
  1.电影阅读
  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以播放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别样魅力,让学生看电影《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未语先笑、先声夺人的泼辣大胆、八面玲珑的性格已被学生一览无余,林黛玉弱柳扶风、小心谨慎的形象也跃然荧屏,之后解说文本便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2.电视阅读
  电视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拒绝电视,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推荐有品质有价值的频道和节目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这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份责任。如《百家讲坛》、《教育频道》、《新闻联播》、中央4《奇思妙想》等等。
  
  3.网络阅读
  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因为它把许多人从电视机对面的沙发拖到了电脑椅里。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网络图书通常会采用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插图甚至以音乐搭配来刺激吸引读者,适合于快速阅读。许多经典名著,已经完整准确地放到网上,方便了网民阅读;更可喜的是,随时都可以和一些朋友进行交流,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在网络已经无法避免的时代,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去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相对良好的阅读,这是最好的选择。
  
  4.生活阅读
  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安排阅读专题,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然后在班上交流。每个学期我都安排三到五个专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搜集材料,归纳整理之后拿到班上交流,或出成板报形式。如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我让学生搜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搜集运动健儿的成长故事。这样,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内容丰富生动的专题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做这样的阅读专题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爱读书看报的习惯,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熏陶教育,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
  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有课内教学替代不了的功能,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养成喜爱阅读高品位作品,精美文化的习惯,为学生打下丰富的文化底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