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例谈建构主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_建构主义是谁提出的
 

例谈建构主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_建构主义是谁提出的

发布时间:2019-02-07 03:58:02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认知理论思想,认为建构主义策略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教师应针对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应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理教学 实施策略
  
  建构主义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欧美兴起,并形成一股冲击力很强的理论思潮,后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尤其对教育学科领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逐渐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学科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思想和实施策略,将会对物理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建构主义基本理论及意义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述,它只是一种假设。科学知识并非绝对正确,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描述,它只是对现在现象的一种较为准确的解释,它会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敢于对现代科学提出疑问,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创造,推动现代科学更快发展。
  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习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背景的差异是学习者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它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同时,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从别人那里了解到事物的多个侧面,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物理问题的完整模型,再通过自己进一步地探索,发现较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完满地解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尽管人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有些命题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着相同的理解,理解只能基于个人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通过在课前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建构起一个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背景模式,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现在要学习的体系更快、更简捷地搭建与沟通起来,有利于学生新认知结构的改变,即新知识的获得。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时令人费解地物理概念与定律。
  建构主义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激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为学习者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可以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批判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师观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未来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景等有关的线索,而非知识内容的多少。未来的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不断的建构新的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的中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教学的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体验的一个循环往复、反省的互动过程。因此,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二、建构主义给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好比是有机体生长的过程而并非是建造房屋般的填充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这一点,选择有效促进学生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涉及到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学生不仅需要从头脑中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旧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着点,而且也要关注到与当前知识不一致的已有经验。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并设法通过调整来解决这种冲突,有时还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而教师要帮助学生促进其知识的学习,促进观念的转化,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
  1.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在所学的知识一致时的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观念上,促进学生的现有观念同科学发展和拓宽。学习该类型的知识时,教师应首先有效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新学知识的含义。
  例如,在讲解初三物理电学部分时,好多教师就把电压这个概念和学生熟析的水压来进行类比,将电流比喻成水流。通过这一类比,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导线好比是水带。打下这一基础亦有利于进行以后的电阻教学,学生也好理解为何相同材料的导线,又粗又短的比长而细的导线在相同温度下电阻要小呢,从而从很形象的外观角度给学生展示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再如,让学生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由于发生的形变特别微小,学生就很难理解为何桌子要对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时,如果让学生把桌子和弹簧进行类比,被压缩的弹簧会把物体弹出去很远,利用这一学生都熟析的现象,学生就很好理解上面的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了,也就得到了与科学观念相一致的发展。
  2.当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与现在将要学习的知识相冲突时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与现将要学习的知识相冲突时,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将要学到的知识。
  采用建构主义的顺应原理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更清晰地了解现学知识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的区别和联系。应用这一方法时,教师不应当首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思想加以否定,而是要帮助学生自己推导出错误的结论,自我否定,自我悟理。
  例如,在初中学习电学时,好多同学对计算题的一些条件理解的不够透彻,计算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让我们先看看一下例题:
  已知:R1的规格是“10Ω,1A”,R2规格是“30Ω,0.5A”
  
  两个电阻串联,问:电路允许的最大电压=?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现在的知识结构背境是,知道应用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也知道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U总=U1+U2
  理所当然的会有同学这么计算:
  U总=U1+U2
   =I1×R1+I2×R2
   =1A×10Ω+0.5A×30Ω
   =10V+15V
   =25V
  这时,好多学生可能会为自己的成功之做而感到高兴,教师最忌讳这时对学生泼冷水,一句话给予否定,而应当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如下的计算题:
  
  已知:R1的电阻为10Ω,R2的电阻为30Ω,求当两端的电压为25V的时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多大?
  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进行如下地计算:
  
  到这时,再让学生回头看看他们之前的得意之做,看清题中的要求为“10Ω,1A”、“30Ω,0.5A”。这时他们自然会恍然大悟,0.625A≠0.5A,原来上一题是错误的。
  再如,许多学生总是错误的认为,物体与物体之间必须相互接触才会有力的作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这一知识的建构,教师可以发挥实验教学的有利作用,发给学生两磁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自己动手之前,老师先提问两问题,两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几种?一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个用细绳悬挂在该磁铁的正上方,然后慢慢下放,注意观察当这两磁铁相距多远的时候,上面的磁铁可以把下面的磁铁吸引上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两块磁铁之间的作用力有两种,两磁铁之间不接触时候也有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该实验的结论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加深。学生学到了本在研究之外的知识,成就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否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物体规律来改正日常生活中错误认识的习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引起有意注意,也是维持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物体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建构主义思想,还要注意别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后果。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进行自我否定,要比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否定要好的多。在当代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主要理论对物理教师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努力把建构主义有利的一方面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对达到物理教学目标,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张冯新.试谈新课程视角下的物理概念教学[J].物理通报,2006,(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