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英语课堂表演 [英语课堂要重视“表演”]
 

英语课堂表演 [英语课堂要重视“表演”]

发布时间:2019-02-06 03:43:19 影响了: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落实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地“表演”就成为英语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英语课堂上的“表演”,就是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象直观表演,促使学生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用性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少教者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讲解字、词、句和语法方面,造成时间紧迫,“表演”省略;或者应付差事,为表演而表演;或者教师与为数极少的几个优生“唱戏”等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呆板,大多数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更不用说进行对话表演,感觉学好英语难度大,即便花费极大精力也难于达到教学要求。要想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交际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了解如何抓好课堂“表演”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确保“表演”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和胜任所教的专业。教师要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学生听到的英语地道、纯正,语流流畅,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听,愿意模仿。在教学中,教师应控制使用母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置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英语学习能力。
  (二)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课前一定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现行教材中文学语言示范性作用大,特别是单词、语法、句型的编排顺序对中国学生很适应。因此,在教学时应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弄清教材重难点之后,要精心写好教案,安排好表演的时间,操作的形式,准备好教具。
  (三)重视引导学生预习和复习。课堂上的预习和复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克服差生由于缺乏预习能力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复习、预习过程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语言点,让学生对课堂要讲解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易于吸收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组织好学生参与课堂“表演”
  (一)循序渐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表演也不例外。对于一个语言练习应先由一生一师示范表演,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计成动画的形式示范表演,这样也许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熟悉他们表演的内容,然后学生自由结成对子进行练习;其次,优生之间示范表演,普通生与差生表演……反复几次后,使知识在大脑中得到储存,听、说、读、写能力也就得到提高,伴随着其他教学程序如课堂练习、小测验等,学习的效果肯定颇佳。
  (二)表演要适度。“表演”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表演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好表演的“度”,即表演的质量和时间。每堂课表演的时间应视情况合理安排,表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热热闹闹,知识学不到”的戏场课堂现象。其次,表演要掌握好适当时机。课堂中火候不到,不要让学生“表演”,要在“老师表演”“师生表演”,学生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让全体学生表演,否则课堂会出现仓促上阵,结结巴巴,抓耳挠腮,浪费时间的现象。
  (三)“表演”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中,长期让学生参与“表演”,如果形式单一,久而久之,就会枯燥无味。我们应该不断改变表演形式,多层次、多样化,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让学生“吃饱”并“消化”。“表演”常有下列形式:
  1.自由对话:交流的内容应是双方不清楚的,即传递的信息的未知的。避免传统的那种语言操练方式的对话。
  2.扮演角色:由学生充当语言环境中的某一角色,可以为“老板、顾客”,也可以是“医生、病人”。身临其境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3.故事接龙:教师说第一句,学生接下一句,一人一句直到最后一名同学把故事结尾。
  4.语言游戏:有测验知识面的游戏,有训练逻辑思维和灵敏反应脑筋急转弯游戏等等。
  5.看图说话:边看图边练口语。
  6.辩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请口语较好的学生当主持,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以上活动,减少了学生心理压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使他们处于想讲、愿讲、敢讲、能讲的状态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
  总之,课堂“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交际能力,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决不马虎从事,流于形式,教师必须给予重视,精心引导,使“表演”行之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