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先遣“侦察兵”]新型侦察武器 侦察侦察兵老电影全集
 

[先遣“侦察兵”]新型侦察武器 侦察侦察兵老电影全集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6:09 影响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军备力量的增长呈现出不可抵挡的势头,以搜寻情报、监视敌军为主要任务的新型侦察武器逐渐成为战场上的先遣“侦察兵”。美、欧等大国在侦察武器的研制方面花费了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美军新型陆战侦察机
  
  “渡鸦”是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最多的小型无人机,在战区上空扮演着侦察兵和间谍的角色,是士兵班组、战术分队和地面指挥部机关的“耳目”。“渡鸦”操作相当简便,士兵既可利用地面站遥控指挥,也可让其自动导航飞行和回收,所有的作战程序通过一部便携式电脑完成。“渡鸦”一般以3架为一个单位,配备一个地面控制站。使用时,士兵先启动它的发动机,然后将其抛向空中,按预编的程序开始执行任务。“渡鸦”能在方圆10千米范围内的上空进行侦察,高度为30~150米,最高可达300米,速度约60千米/小时,最大速度95千米,小时,相当于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续航时间为1小时20分钟。由于体积极小,敌方的陆军即使在白天也很难发现它。“渡鸦”的飞行动力由电池提供,没有大型作战飞机使用燃料所产生的红外特征。加之机体采用凯夫拉材料,敌方的防空雷达和红外导弹对它也束手无策。“渡鸦”可以昼夜侦察,为士兵作战提供实时情报。
  “渡鸦”能减少地面侦察员和侦察机飞行员的伤亡,生产成本也很低,每架造价2.5万美元,1000架“渡鸦”只需花费2500万美元,相当于一架轻型战斗机的价格。因此,即使有一些“渡鸦”被击落,在美军看来也不过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尤其是它损毁后不必像阵亡飞行员那样支付高抚恤金,更不存在为飞行员提供高昂的培训费和工资等问题。目前,美陆军已将“渡鸦”编配到每个作战营,最终将编配到连一级部队。“渡鸦”的上乘表现,使无人机继武装直升机之后成为地面战场立体化的新角色,在美军掌握战场主动权方面起着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并牵动着地面作战方式的变革。
  不过,“渡鸦”的弱点也很突出。它虽然难以被防空雷达探测,但用望远镜之类的观察工具就能发现它。它航速慢,一旦被发现,轻武器也能击落它。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一些“渡鸦”就是这样被毁坏的。还有一些“渡鸦”飞出了设计的航程范围,美军士兵无法通过信号回收,电池耗尽后只能任其坠毁。“渡鸦”的空中侦察能力亦非万能。它很难探测到楼群里面的物体,也无法探测隐蔽地下的情况。如果天气恶劣尤其是沙尘暴肆虐的时候,“渡鸦”根本无法飞行。它的骨架由纤维材料制成,起降20次就会破损。
  
  美国“火力侦察兵”无人机
  
  FCS“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将跻身美陆军旅级部队的战术情报、监视、侦察体系,是提供实时图像、搜集和分发数据的关键装备。
  FCS的RQ-8B“火力侦察兵”无人机与诺格公司为美海军生产的RQ-8A类似,但采用了新型的4桨叶旋翼系统(RQ-8A为3桨叶)。改进的翼型桨叶以及增强的若干性能,使该机在携带59千克额定有效载荷时续航时间超过了8小时。
  该公司试验数据表明,4桨叶旋翼设计使“火力侦察兵”的有效载荷能力提高到3倍,达272千克。携带91千克有效载荷,飞行速度200千米/小时,其滞空时间提高到2倍,系统支持能力也得到加强。4桨叶旋翼系统还提高了“火力侦察兵”同时携带多种有效载荷的能力。按照诺格公司海军“火力侦察兵”的试验计划,3桨叶的RQ-SA无人机携带“山猫”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激光测距仪、通信中继有效载荷时,总重约195千克。
  除旋翼构形外,陆军型与海军型的最大不同是无人机上的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对于海军型,诺格公司提供了总体系统途径,确定最优传感器、数据链和地面控制站。对于陆军型,FCS主要系统综合商将采用诺格公司的通信包、数据链、传感器和通用分布式地面控制站。
  
  欧洲新太空侦察兵
  
  据法新社评述,欧洲新太空侦察兵“太阳神”2A侦察卫星是法国军事情报工作的一个飞跃,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载运“太阳神”2A进入太空的是著名的“阿丽亚娜”5火箭。与“太阳神”2A构造相同的“太阳神”2B卫星计划在2009年升空。
  “太阳神”2A卫星发射重量约4.2吨,在距地面700千米高的轨道上运行。其分辨率从第一代的1米提高到了0.5米,并增加了红外相机,使卫星具备昼夜侦察、伪装识别、导弹发射监视、核爆炸探测等能力。“太阳神”2卫星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强的成像能力和更快的图像访问能力,承担目标定位、任务计划和战斗损伤评估等任务,并能用于制导巡航导弹,提升精确打击能力。
  “太阳神”侦察卫星控制中心设在法国克雷伊空军基地,这里集中了法国军事卫星的所有观测机构。西班牙的“太阳神”1地面系统已升级,使其能够安全地接收“太阳神”2卫星传输下来的图像。意大利和德国将要发展的合成孔径雷达项目与“太阳神”2的基本构造是兼容的。按一项协议规定,德国和意大利可以获取“太阳神”2卫星拍摄的图像。欧洲将合作研制第三代“太阳神”卫星,上面装载红外遥感器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其可见光遥感器分辨率将达到0.1米。与“太阳神”2A一起升空的还可能有“蜂群”演示系统和“太阳伞”微卫星。“蜂群”系统由4颗微型卫星组成,主要用于电子窃听。
  
  来自潜艇的海底侦察兵
  
  无人水下潜航器英文缩写为UUV,也被人称作无人水下滑行器、无人水下运载器或水下机器人。按用途分无人水下反潜潜航器、无人水下侦察监视潜航器、无人水下反雷潜航器、无人水下机动通信系统和无人水下多用途潜航器等。近年来,军用UUV正成为美军新型水下作战平台,由潜艇独自掌控水下作战平台的局面将被打破。无人水下潜航器作为一种别具特色的作战力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资历久远的水下作战平台潜艇相比,新型水下作战平台显得稚嫩和微小。它个头虽不大,本领却不小,前程不可小觑。它具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和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的优点,从而促使美海军大力发展它的热情勃发。
  美国新型水下作战平台是美海军新的水下作战思想的载具,与美海军“网络中心战”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的UUV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但在较长时间里只见于民用。用来代替潜水员进行深水勘探、沉船打捞和水下电缆铺设及维修。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海军受到无人机的启发,决定采用无人水下潜航器来解决水下侦察、通信和反潜,以及反水雷作战中遇到的新问题。1999年,美海军提出第一个UUV发展计划。2002年,美海军要求UUV与无人机具有通用性,提高操作自主性水平。2004年5月,美海军修订了UUV发展计划,强调提高UUV与潜艇、水面舰艇信息联 结的能力。仅仅过去几个月,2005年1月23日,美海军又制定出新的UUV发展规划,明确要发展大型、重型、中型和便携式4类UUV,重点开发UUV的4种能力,即水下侦察能力、搜索测量能力、通信导航能力和对目标跟踪及引导攻击能力。
  目前,美海军的UUV发展已显现出“无人”、“模块化”和“智能化”三大亮点,证明了新的无人机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移植到UUV开发上卓见成效。
  无人水下侦察监视潜航器被喻为“海底侦察兵”。它是美海军打海洋信息战的一把“快73”,也是其发展UUV的一个重点。美海军把信息收集、获取与互通、共享当作实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不断加强水下ISR(情报、侦察、监视)系统建设,不惜耗巨资构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水下网络。“布法罗”号核潜艇所发射的那种无人水下潜航器就是它派出的“海底侦察兵”,它采用电池驱动,配备多种传感器,能够测量不同水深处的盐度和温度,据此计算出不同水深处的声音传播速度。它能为潜艇和水面舰艇提供“水下图像”,为战术决策和提高声口内性能提供帮助。
  美海军正在试验一种智能型“海底侦察兵”,命名为“海底滑行者”。它体长1.8米,直径300毫米,翼展1米,重52千克,体内配置有电脑控制/专感器,GPS/卫星通信系统和锂电池组,安装1.5米长的接收GPS和铱卫星通信信号的桅杆。它不用任何燃料可自主在海中潜行6个月,行程5000千米,最大下潜深度1000米。它可由航空器或人工海面投放。“海底滑行者”能担负探测水雷和水面目标的任务,如更换模块。它也可成为水下通信网络的一个移动式自主中继的节点,美海军期望其能尽快服役。
  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还主持研制了“飞行”1型无人水下潜航器,计划于2007年装备部队。它具有跟踪潜艇、反水雷和海域监视、侦察等多种功能,靠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和回收。“飞行”1型直径530毫米,包括航行和任务两个系统,每个系统又有多个模块,配有1米长信号接收桅杆。改进型“飞行”2型比“飞行”1型尺寸大,任务载荷多,航程远达280千米,续航时间200小时,预计2009年装备部队。
  此外,美海军正在研制反潜战、水雷战和特种作战用的大型UUV,直径达914毫米,排水量约10吨,难以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只能用“海豹”队员输送艇或潜艇发射。它携载有更多的传感器,具有更长的续航力,高载荷时可连续工作300小时,低载荷时为400小时。
  美海军在开发UUV中借鉴了其它国家先进技术,如无人水下潜航器的通信技术就师从澳大利亚。在2001年美澳海军进行的一次联合演习中,澳海军获取水下信息的速度令美海军惊讶。原来澳海军“科林斯”潜艇上装置了一种叫“声学水下一水声信息链”的水下通信系统。使在水下的潜艇能直接与30千米外的指挥舰通信。美海军随即向澳方订购了6套“声学水下一水声信息链”。之后,美海军又与澳方合作将这种水下通信技术扩延到声呐浮标和无人水下潜航器上。
  
  编辑 何 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