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大山深处家园梦] 大山深处的梦舞蹈
 

[大山深处家园梦] 大山深处的梦舞蹈

发布时间:2019-02-13 03:47:33 影响了:

  相对于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位于西南边陲的哀牢山一直是低调的,没有附会的传说,没有绮丽的诗词,它就像一个古老的隐士,却充斥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因此,我们可以想像,在20世纪90年代,当一个名叫杨拉玛的法国摄影师来到这里时,他会是怎样的震撼了。
  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呈现在眼前,梯田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从山顶一直流淌而下,恢宏,壮丽。那无尽的线条跳跃相连,占天据地,似乎在谱写一曲磅礴的乐章。这就是深处哀牢腹地的哈尼梯田群,它蔓延在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金平等地,面积4万多公顷。法国报刊将它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是谁在证实着人和自然的又一和谐篇章呢?
  
  时光凝固的篇章
  
  哈尼人是梯田的主人,他们和大山里的梯田世代相连,耕耘不息。哈尼人原本不属于这片土地,那是在公元3世纪左右,北方大地的羌人因为人口增加和战乱而不得不离开他们生息的土地,被迫迁移。在这其中,哈尼的先民逐渐从南迁的族群中分化出来,成为“和泥”,他们不断游走,追寻心中的理想家园“诺玛阿美”,那是一处可以繁衍生息、安身立命的土地。
  我们无法想像这场民族大迁徙的艰难,也不知道这一路的风尘仆仆经历了怎样的分化与融合,只能在心中刻画他们遇到哀牢山的那一刻,终于决定停止下脚步,在这里,开垦冥冥中的梦中家园。这是一场集体的大劳作,哪一年,哪个人,都变得不再重要,他们将与这片土地世世代代相连,挥洒的汗水构筑成今天的人间奇迹。这便是山地人民智慧凝集的梯田,其设置精妙,以至于明代徐光启曾将它收录进《农政全书》,成为七大田制之一。
  
  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从梯田营造、水利灌溉、谷种选择、田间管理等均呈现极为特殊的复杂局面。今天看起来,梯田的复杂和精妙也足叫人叹为观止。哈尼族新开梯田,酝酿了好几年的时光,将荒坡辟为台地,在其上播种旱季作物,等到水沟挖通,就在台地上开挖梯田,挖下的土层层垒起,用脚夯实,作为田埂。越往高处越陡峻,田埂则越厚实,这里的水田长年保水;而低田的田埂则较低且薄,低田每年放干晒田以增加地力。在这凝固的梯田里,哈尼人培育使用着数百种传统稻谷,分别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及气候带中使用,仅仅元阳的哈尼人就保存着180余种本地的稻种,哈尼梯田简直就是遗传资源保护的乐园!我曾经小心翼翼地在田埂上行走,生怕踩到了那给未来选择希望的稻谷,和那些娴熟劳动着的哈尼人比起来,我简直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民歌流淌
  
  我们赞美哈尼梯田在大地上雕刻的艺术,然而对于哈尼人来说,梯田远不是风景,而是祖辈流传下的宝贵财富。在哈尼族有句俗话叫“梯田是小伙子的脸”,从哈尼人出生,家里就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为孩子定名;当孩子咿呀长大,便由父辈那里学会了如何在大山里耕耘;待到成家,梯田经营得好不好就成了评判姑娘小伙的一把量尺……可以说,哈尼人的一生都在围绕梯田。
  哈尼人把梯田唱在嘴边,在那悠扬的民歌中,日常的耕作被掰开来一一细说,平实得可爱。在哈尼民歌中对地的选择:造地要造得有高有低 / 要留出高山和平地 / 不留下高山和平地 / 七月的大水淌不出三排 / 大地就会变成一片汪洋 / 世上万物一个也活不成。
  对整地的解释:水田挖出九大摆 / 田凹田凸认不得 / 哪个才会认得呢?/ 泉水才会认得清……
  《种田歌》:明亮的太阳转到十月 / 勤快的哈尼到了犁田的时节 / 快吆上壮实的牛 / 套上轻巧的木犁 / 十月是哈尼梯田除净杂草的月 / 十月是哈尼梯田换新装的月。
  歌声飘荡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飘荡在一代又一代人挥汗的身影中,更久久地飘荡在我们的心田。哈尼的梯田不仅仅是凝固的画卷,它还是代代流淌着的音符,质朴的音符中传承着撼天动地的自豪。
  
  大山里的家园
  
  观赏哈尼梯田的人们,是否看到梯田以外的存在呢?同样是多山的地方,为什么黄土高原就没有形成这样的华丽篇章呢?其实,这里的梯田只是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文化系统相结合的结果,梯田的华丽存在是因为它处在这一完整的系统当中,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对于田地而言,有两个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水和肥。哈尼人的谚语这样说的:“树是水的命根,水是田的命根,田是人的命根”。由此可以看出,森林是梯田存在的一个基础,而森林也是哀牢山的核心主题。哈尼人的森林情结融合在他们的远古传说和历史中,在哈尼人的心目中森林已经被神化,这种纯朴的信仰守护住了森林,从而保护了梯田。无独有偶,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信仰中神圣的地方,“神山”、“神林”、“圣水”、“神湖”,这些地名的存在保护着正在消亡的良好的生态系统,而猛然将现代的管理方式嵌入进去之后,新的管理方式却往往成了无源之水,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哈尼人独特的高山流水运肥方式在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见的。高处森林涵养水源的同时,它们的枯枝落叶和林间牲畜以及各种兽类的粪便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腐殖质,当稻谷扬花抽穗之时,恰是雨季来临,于是这层天然肥料便由高山流水运送到梯田的沟渠。紫茎泽兰、飞机草等恶性有害入侵植物是令人头疼的植物物种,而哈尼人却用它们连同人畜粪便放到村中公共垃圾存放水塘中沤泡肥田。这是多么巧妙的废物利用的过程啊,田地的水肥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减少了森林火灾的风险,一个完美的循环。
  哀牢山哈尼人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是相同的景观格局,村寨位于半山腰,村寨上方是茂盛的森林,村寨的下方就是流动的梯田。这样的格局体现了哈尼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哈尼的梯田蕴含着太多的东西,它们不仅连结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连结着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哈尼人是一个善于利用他人之长的民族,正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在哀牢山高海拔处的苗族、瑶族等高山民族对医药和手工艺要比哈尼人精通得多,哈尼人就给他们租种部分梯田,或者在他们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样既维系了民族关系,也让哈尼的健康和工艺有了保障,同时还间接减少了高山民族对森林的负面影响。和低海拔的傣族之间,则结成了以耕牛为纽带的“牛亲家”关系,通过季节的差异来共同使用耕牛,让哈尼人和傣族人建立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然而,来自山外的现代冲击也是哈尼人不可回避的事情,在一些年轻的哈尼人眼中,山外的世界有几分神秘的诱惑,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像中国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出去打工,我很不愿意猜想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的梯田文化到底还能传承多久。我只希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这里的梯田仍然存在,民歌依然在流淌!■
  (责编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