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地质年代术语商榷]箭数以万计打三字地质术语
 

[地质年代术语商榷]箭数以万计打三字地质术语

发布时间:2019-02-16 04:20:00 影响了:

  摘 要:本文对目前使用的一些地质年代术语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主张将“Archaeozoic”和“Proterozoic”仍译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同属于“隐生宙”,将“隐生宙”与“显生宙”并列;“Anthropogen”应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Anthropocene”应译为“人新世”等。
  关键词:太古代,元古代,隐生宙,灵近纪,人新世
  中图分类号:P53;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1-0042-03
  
  Discussion on the Terms of Geological Age
  PAN Yuntang
  Abstract: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terms of geological chronology. For “Archaeozoic” and “Proterozoic”, they should be upgraded to Ion (Ionothem) and be juxtaposed with that the “Phanerozoic” and the “Proterozoic”, and still belonge to the Cryptozoon Ion (lionothem). As to the Paeaeogen and the Neogen, they should be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to “Gu jin ji”and “Xing jin ji”, and the “Anthropocene” must be translated to “Ren jin ji” or “Ling jin ji”, but not “Ren nei ji”or “Ling sheng ji”. Because the terms of epochs within the Cenozoic have been totally provided with the suffix “�cene”(新), the “Anthropocene” must not be translated to “Ren lei shi”, but to “Ren xing shi”.
  Keywords: Archaozoic Ion, Proterozoic Ion, Cryptozoon Ion,Anthropogen, Anthropocene
  
  经典地质学时期,整个地球历史年代(地质年代)分为五个代(Era):太古代(Archaeozoic Era)、元古代(Proterozoic Era )、古生代(Palaeozoic Era)、中生代(Mesozoic Era)、新生代(Cenozoic Era)。�zoic本意指动物,在这里又泛指生物,这五个代的后缀都是�zoic。 Archaeo�和Palaeo�这两个前缀都是“古”,不能把第一个和第三个都译为“古生代”,考虑到第一个代是最古老的(从地球开始的前20亿多年),所以译为“太古”,省略后面的“生”字。“Protero�”这一前缀意为“原始的”,有少数人曾译为“原生代”,又考虑到前面已有“太古代”,所以译为“元古代”。近来,又增加了比“代”更高的年代等级――宙(Eon)。按照生物的演化发达的明显程度,分为“隐生宙”(Cryptozoic Eon)和“显生宙”(Phanerozoic Eon),前者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后者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在逻辑上是很清楚的。
  1977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四次会议,将前寒武纪划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取消“隐生宙”,将太古代和元古代都提升为“宙”,与显生宙并列,究其原因,也许是他们认为“显生宙”时间太短,三个代加起来才大约5.4亿年,只占地球整个年龄(46亿年)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儿,而隐生宙两个代加起来大约40.6亿年, 占地球年龄差不多十分之九。窃以为这种做法欠妥,地质年代划分应当从逻辑上来考虑,不能只看年代时间长短。
  五个代中,前四个代不仅后缀是意译,前缀也是意译,唯独“新生代”的前缀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或“kaino�”,意义是“新”“现在”,而在英语里“cen�”的发音与汉语的“新”很相近,所以译为“新生代”,其前缀就有音义双译的效果。音义双译是不容易遇到的,然而它却可以为将来民族语言的融合起到先锋作用。新生代原先包括“第三纪”(Tertiary Period)和“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纪”以下是“世”。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把第三纪划分为Eocene Epoch(始新世)、Miocene Epoch(中新世)和Pliocene Epoch(上新世)三个世,后来有人在始新世之前加上了Palaeocene Epoch(古新世),在始新世和中新世之间加上了Oligocene(渐新世),第四纪被分为Pleistocene Epoch(更新世)和Holocene Epoch(全新世)。新生代总共包括7个世。
  在这里,又可以看出,新生代“世”这一级术语与古生代、中生代不同。后两者“世”都没有专名,只是在“纪”的名称之前加上“早”“中”“晚”三个形容词,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三叠纪”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也有的纪是二分,如“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白垩纪”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相反,新生代的“世”都有专名,例如“第四纪”并不分为“早第四世”和“晚第四世”。而且,新生代每个“世”都有后缀“新”(�cene),这刚好和“新生代”的前缀(ceno�)是同源的,所以也有音义双译的效果,都指“较新的年代”,“新”又与“cene”谐音。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把第三纪分成了两部分,分别叫“Palaeogene Period”(包括Palaeocene,Eocene,Olgocene)和“Neogene Period”(包括Miocene和Pliocene)。最早分别译为“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以后地层规范又改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现在想起来,是很不妥的:第一,Palaeogene和Neogene这两个术语并无“Tertiary”这个字根;第二,如上所述,古生代和中生代纪的专名加上“早”“晚”就成了世,不能还叫“纪”(相应地,在地层名称上叫“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也非常别扭,理由同上)。
  近些年已把“Palaeogene Period”和“Neogene Period”分别译为“古近纪”和“新近纪”就很好,解决了上述矛盾。而且,把“�gene”这个后缀译为“近”也有音义双译的效果,“gene”在英语中发音与汉语的“近”字谐音,“gene”的意义为“产生”,也可理解为“新近产生”。
  后来,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的时代,取名“Anthropogene Period”,曾译为“人类纪”或“灵生纪”(“Anthrop�”这一前缀的意思是“人”),也不妥当,应保持与上述的后缀一致,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也就是“出现人的近代时期”。
  本世纪初,曾获诺贝尔奖的荷兰大气化学家克鲁岑(P.J.Crutzen)的合作者瑞典地质学家斯特默(E.F.Stoermer)考虑到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已成为对地球表层有重大影响的地质营力,因此提出了“Anthropocene”这一新术语,具体时间定为从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到未来一万年,也就是有10 200年左右,而把原来的全新世缩短了200年。 有人将此新术语译为“人类世”,根据上面同样理由,应当保留“�cene”这个后缀(“新”),所以就应译为“人新世”,也就是“人类发挥主宰作用的新近地质时期”。 还有一个问题与大家讨论。以往把第四纪的“更新世”分为三部分――“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并列,依序用Q1、Q2、Q3、Q4来表示,究其原因,大概与上述“太古宙”“元古宙”的命名差不多,认为全新世为时太短,只有一万年,而更新世是它的将近100倍(新概念则为将近260倍),所以才这样划分。其实,这犯了概念上的错误。第四纪包括两个“世”一级单位――更新世和全新世,所以应依序用Q1、Q2表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三个名称是站不住脚的。正如前述,“纪”的专名之前加“早”“中”“晚”就降一级为“世”,如“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那么,“世”的专名之前加上“早”“中”“晚”也就同样应降一级为“期”,所以只能叫“早更新期”“中更新期”“晚更新期”(或者叫“更新世早期”“更新世中期”“更新世晚期”),用符号表示,依序为Q11、Q21、Q31。道理虽然如此,然而中外学者已约定俗成,用了几十年,形成的文献已是汗牛充栋,把原来的Q1、Q2、Q3、Q4序列再改成Q11、Q21、Q31、Q2序列,势必引起混乱。
  2001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公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陆相地层区)”里,更新统(世)的符号是Qp,分为3个阶(期),符号是Q1p、Q2p、Q3p,基本上相当以前的Q1、Q2、Q3。全新统(世)的符号是Q�12,就不与前三者并列,原来的“Q1、Q2、Q3、Q4序列”就变成“Q1p、Q2p、Q3p、Qn”序列,这样就能使矛盾得到解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