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9-02-23 04:45:57 影响了:

  摘要:通过多年的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研究了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产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晚播小麦;过晚播小麦;生长发育;高产;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S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183-04
  
  Study 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Late Sowing Wheat
  
  LIU Feng1,SUN Ben-pu2,SUN Xue-mei3,ZHAO Yong-jun1
  (1. Binzhou Meteorological Office in Shandong, Binzhou 256612,Shandong,China;2.Bin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Binzhou 256624,Shandong,China;3. Binzhou Horticulture Office in Shandong,Binzhou 2566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Based on years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and demonstrati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for low yield for late sowing wheat were studied;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asures for late sowing wheat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late sowing wheat; too late sowing whe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asure
  
  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生长时间短,分蘖少而小,分蘖成穗率低;幼穗分化开始时间晚,经历时间短,发育差,每穗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少;生育期晚,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延后,使灌浆开始时间晚,灌浆期易受高温和干热风的危害,且持续时间短,导致千粒重低,单株成穗少,单株、单穗生产力低,若栽培管理不当,产量将大大降低。本文在前人研究[1-4]的基础上,进行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1小区高产栽培试验、示范
  以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21、烟农19、“03048”等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进行了多年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高产攻关及高产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冬前主茎针叶至4叶1心的晚播和过晚播小麦,除冬前2叶1心的鲁麦5号外,其余均获得6 228~7 803 kg/hm2的高产。
  1.1小区高产栽培试验
  由表1看出,鲁麦7号冬前主茎叶龄为4叶1心(3个播种量试验)的,其中基本苗286.95万苗/hm2,穗数多于冬前茎数,超过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穗数上限,第二子蘖成穗率56.3%,穗粒重最高,产量居3个播种量的第一位(7 209.0 kg/hm2);基本苗211.50万苗/hm2,穗数多于冬前茎数,相当于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穗数上限,第三子蘖成穗率18.6%,是3个播种量穗数最少的,产量6 603.0 kg/hm2,为最低。冬前主茎1叶1大心(5个播种量试验)的,5个播种量的穗数均多于返青始期的茎数。其中基本苗444.00万苗/hm2,第一子蘖成穗率43.3%,产量
  6 925.5 kg/hm2,居首位。与基本苗220.05万苗/hm2(第二子蘖成穗率49.2%)的产量差异显著,与148.05万苗/hm2(第三子蘖成穗率1.2%)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但与基本苗372.00万苗/hm2、295.95万苗/hm2(第一子蘖成穗率57.7%、第二子蘖成穗率1.6%)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随着穗数的增加(返青期分蘖成穗率的减少)、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冬前主茎2叶1心的鲁麦5号,由于年后幼苗阶段气象条件不利于分蘖生长和穗分化,加之基本苗少,导致穗数少,穗粒数少而未能实现高产。
  从表2看出,品系“03048”冬前主茎叶龄为针叶,其中基本苗767.10万苗/hm2的,成穗数为基本苗的99.5%,穗数突破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上限而创出高产;基本苗630.00万苗/hm2的,穗数570.00万个/hm2,每穗粒数、千粒重虽比基本苗767.10万苗/hm2的多2.6个和高1.3 g,由于穗数少,只达到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下限,产量只有5 499.0 kg/hm2,未能实现高产。
  鲁麦21高产攻关,由于前茬为棉花,地力较薄,且施肥量偏少,第一子蘖成穗率只有59.7%,穗数未达到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上限(表2),否则,产量会更高。
  1.2高产示范
  由表2看出,烟农19高产示范,其中冬前主茎叶龄平均4.37片叶的,穗数与冬前茎数相当,超过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穗数上限,第二子蘖成穗率81.6%,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产量居首位(7 803.0 kg/hm2);冬前主茎叶龄平均3.23~3.80片叶的,穗数多于冬前而少于返青始期茎数,超过或相当于适播小麦适宜范围的穗数上限,第二子蘖成穗率10.1%~25.8%,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低于冬前主茎叶龄4.37叶片的,第二子蘖成穗率越高,产量则越低。
  1.3子蘖与成穗
  弱冬性品种冬前主茎叶龄数与主茎叶龄总数、主茎叶龄总数与不同蘖位子蘖的叶龄总数如表3。研究表明,子蘖叶龄总数为4片叶的不能成穗,5片叶的能够成穗,但每穗粒数少,子粒小,用于生产不如增加基本苗的产量高;6片叶的第一子蘖可用于生产,是第一子蘖用于生产的下限叶龄数;7片叶的第二子蘖也可用于生产,是第二子蘖用于生产的下限叶龄数。
  2高产栽培技术
  2.1主攻方向
  晚播麦比适播小麦穗粒数少,千粒重低,单株、单穗生产力低;株高矮,基部第一、二伸长节间短,抗倒伏能力强,单穗(旗叶露尖追施拔节肥)叶面积小,单位面积比适播小麦能容纳更多的穗数。因此,只有达到或突破适播小麦的穗数上限,才能创出高产。
  2.2播种期
  不同叶型品种、通过多年的播种期试验,摸清了在不同年份、不同晚播条件下的冬前主茎叶龄数及其所需积温(表4)。由表4看出,冬前主茎叶龄数4叶1小心至4叶1大心、3叶1小心至3叶1大心、2叶1小心至2叶1大心和1叶1大心、针叶至1叶1心的晚播、过晚播小麦,其平均播种期分别为10月17~22日、10月23~28日、10月29日至11月2日、11月3~4日和11月5~18日。
  2.3基本苗
   晚播小麦冬前主茎,其中4叶1心的,单株茎数3个左右,基本苗定位在冬前茎数与穗数相当,即除主茎与第一子蘖成穗外,第二子蘖成穗30%~60%,以285万~330万个/hm2为宜(中穗型品种,下同);3叶1心的,单株茎数2个左右,基本苗定位在冬前茎数与穗数相当、主茎与第一子蘖成穗并重,以345万~390万个/hm2为宜(下限播种量第二子蘖成穗不超过20%);2叶1心的,在越冬前有分蘖出现,基本苗定位在“雨水”前茎数与穗数相当,以405万~450万个/hm2为宜,第一子蘖成穗80%~100%。过晚播小麦冬前主茎,其中1叶1大心的,分蘖最早出现在越冬期,基本苗定位在2月下旬末茎数与穗数相当,以525万个/hm2为宜,范围为465万~600万个/hm2,第一子蘖成穗50%左右,范围30%~70%;针叶至1叶1小心的,分蘖于返青期才出现,只能依靠主茎成穗,基本苗定位在与穗数相当,以825万个/hm2为宜,范围为750万~900万个/hm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肥水运筹
  2.4.1晚播小麦冬前主茎4叶1心至3叶1心、2叶1心的晚播小麦,翌年返青至起身期(护颖分化期)、起身至生理拔节期(小花分化期)才能与适播小麦越冬前的主茎叶龄数(6叶1心至7叶1心)相当,分蘖高峰只有春季1次,起身期比适播小麦分别晚了6、8、10 d左右;个体小,光照条件好,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有机与无机营养充足,分蘖增长很快;基本苗多,最高群体常超过适播小麦;分蘖叶龄数比主茎的一般只少3~5片叶,分蘖与主茎之间的差异较小,两极分化迟缓。因此,年后应根据土壤肥力、年前施肥情况、群体大小和发展趋势,酌情促控,防止因肥水过早、过猛而引起倒伏。在基肥、土壤墒情充足的条件下,拔节前控制肥水,倒二叶出现至旗叶露尖茎数占成穗总茎数的50%时重施肥水(尿素300 kg/hm2,是拔节肥的上限用量。施肥总量与产量相当的适播小麦相同或取其适宜范围下限,因其生物产量低于适播小麦)。此时追肥浇水,既能获得足够的穗数,防止倒伏,又能增加穗粒数,并使抽穗开花期提前,延长灌浆过程,提高粒重。
  2.4.2过晚播小麦冬前主茎1叶1心的过晚播小麦,主茎叶龄数至适播小麦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才能与适播小麦越冬前的主茎叶龄数相当,而冬前针叶的主茎叶龄总数甚至还少于适时上限播种小麦越冬前的主茎叶龄数。有分蘖出现但无分蘖高峰,起身期比适播小麦晚10~20 d,“异养”开始于适播小麦的返青期至拔节期。积温少、热量不足,单茎绿色面积少,光合能力差,干物质积累少,有机营养不足是导致晚播小麦个体小、发育晚、个体生产力低的根本原因。因此,返青期和起身期应划锄松土,增温保墒,促苗生长,促根发育。旗叶开始露尖至露尖茎数占成穗总茎数的50%时应重施肥水(尿素300 kg/hm2,是拔节肥的上限用量)。此时追肥浇水,能使株高更矮,单穗叶面积小,单位面积能容纳更多的穗数;能增加发育完善的小花数目,提高结实率;能使抽穗开花期提前,避免后期高温、干热风的危害;能使旗叶、倒二叶角度好,光能利用率高;能延长叶片功能期,灌浆时间长,从而提高千粒重。
  此外,晚播、过晚播小麦要缩小行距,增加粒距;精选良种,使子粒大小、发芽势一致;播深以3~4 cm为宜,深度一致;子粒分布均匀,密度一致;底墒充足,表墒适宜。真正做到苗全、苗匀、苗齐,以提高基本苗和分蘖的成穗率。
  参考文献:
  [1] 侯庆福.小麦晚播丰产简化栽培法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1985(4):1-4.
  [2] 孙本普.高产晚茬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增刊):109-111.
  [3] 钱兆国,丛新军,孙宪印,等.晚播小麦高产限制因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1(3):302-303.
  [4] 赵君实,徐恒永,庞锡富,等.稻茬麦模式化栽培研究初探[J].山东农业科学,1989(4):30-3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