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谈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_学科渗透健康教育导学方案
 

谈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_学科渗透健康教育导学方案

发布时间:2019-04-01 04:27:11 影响了:

  摘要:中学学科中与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作为生物教师怎样借助学科优势,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为每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作出一点见解。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渗透;整体素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健康的整体概念。生理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之上。中学学科中与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作为生物教师应借助学科优势,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为每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生物学科教学中健康教育进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也是各种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人就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认识自身,而这正是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使中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理健康教育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生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我曾对本校初二年级6个班的430名学生进行了几项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保健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我决定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上课中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卫生习惯和补充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龋齿对人体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早晚刷牙的习惯。在讲消化系统内容时,向学生介绍龋齿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除恶性肿瘤、心脏病以外的第三大疾病。龋齿的形成主要是与口腔不清洁,牙面有污物使微生物滋生和发酵有关。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是刷牙,由于牙垢沉淀12小时之后,较难刷净,所以一天必须早晚都要刷牙,并养成食后漱口的习惯。另外,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讨论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有关合理营养,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教育学生边学边用;使知识的传授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步进行。
  三、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冷漠与孤独、过度自卑、嫉妒、抑郁和焦虑、缺乏耐力、注意力差、缺乏观察力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许多心理问题,行为障碍往往又被视为思想道德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根据生物学学科的特点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初步掌握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生物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激励性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愉悦性原则。积极营造良好、和谐、轻松、活泼的心理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二)生物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是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接任新的教学班后,我首先给学生作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报告,使同学们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自觉的配合老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道德健康教育
  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但是,在多元文化面前,部分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违背的道德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教学中道德教育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道德健康也是中学生素质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道德的养成往往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我觉得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二)实现生物教学中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实现生物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关键在教师身上。这就需要生物教师,不但要精通生物专业知识和生物教学法,而且还需要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并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方法。
  其次,通过生物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的利用生物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如:生物课上的讨论、生物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减轻心理过重负担,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但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健康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北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