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浅谈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浅谈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6-11 11:11:26 影响了: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必要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关怀从教材开始,在中小学打基础。我们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多结合教学内容,赋予学生人文关怀,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给教学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一、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我国的基础教育要求我们要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理念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旗帜,也是人的尊严得以肯定、人格得以完善的保障,关涉到个人成长及在社会中生存的方方面面。人文关怀是从学生的思想、心灵出发并最终回归思想和心灵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关怀不但能在传达的瞬间给予学生温暖,更能让学生的一生都深受影响、熏陶,终身受益。
  二、班级管理的现状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们在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看,主要是管理重制度轻人文,重他律轻自律,重教师轻学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干预过多,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发挥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大包大揽、“一锤定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机械地接受和无条件服从。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班主任不能静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班干部、“三好学生”等的评选中仍以个人的好恶决定,搞“一言堂”,容不得学生的一点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而班主任依旧我行我素,事事过问,样样代替,没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致使学生做事无主见、无魄力,扼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2.班级中缺少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沟通渠道不畅
  学生作为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他们之间理应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但由于教师引导不利,过多、过频地强调学习上的竞争,再加上独生子女特有的个性特征,同学之间缺少沟通,造成好学生看不起后进生,好学生间相互妒忌、猜疑,后进生则无自信心、上进心。久而久之,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好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无诚心,无实意,缺少可以沟通的真心朋友;后进生则不思进取,自由散漫,任意妄为。我校的一个班经常丢东西,班里的学生互相指责猜疑,对犯错的学生,其他同学不能包容,更不可思议的是班主任老师也站在犯错学生的对立面,给这类学生定性为“小偷”,而不主动走进这类学生的内心,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认知和心理问题,缺失必要的交流,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方法简单粗暴。教师与学生之间本应是教与学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关系往往被曲解为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定制度,学生执行。师生之间缺乏心灵沟通,只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没有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三、创设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的人格,是班主任的责任。在“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的前提下,创设一个人文的班级环境,是新课标思想指导下所有小学生所向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相关教育研究表明,空洞的教师口头说教,远远抵不上在教室里放上一条小金鱼。因为小金鱼以生命的真实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理解的兴趣和冲动,同时加强了学生细腻情感的培养,减少了暴力和愚昧。因此,我力争创设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电视柜上长长的吊兰,绿意盎然,昭示着生命的生机与顽强;窗台上的一盆盆鲜花,展示着人生的绚丽与多彩;墙上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一条条名言警句,告诉了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图书角的创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好书推介栏目”,为学生有选择地读书提供了方便……班主任的常抓不懈,形成了“对集体乐于奉献,对师长尊敬热爱,对同学热情关心,对学习认认真真,对做人堂堂正正”的优良班风。以活动为桥梁,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人文韵味。
  (责编 莫彩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