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思修课教学创新之我见 [立体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思修课教学创新之我见 [立体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6-14 04:30:44 影响了: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的授课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怎么听是欣赏课争论的焦点。以往音乐课的特点是:唱歌课学生容易“动”起来,而欣赏课就相对安静,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欣赏课。还因为有些欣赏题材较大,不好切入,而有些因为作品较小,缺少挖掘,欣赏的授课也就不那么完美,常常停留在对作品鉴赏的浅层次上,很难做到深度鉴赏,学生往往听两到三遍,既留不下很深刻的印象,也难深入体会歌曲(乐曲)的精髓。目前在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课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唱歌课,欣赏课的地位越来越高,对音乐教师的欣赏课授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上好欣赏课是笔者这几年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实践,笔者发现,一堂成功的欣赏课,要把学生从欣赏课的“听”中解放出来,要综合唱、听、辨、说、演等诸多要素,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自主探索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就要不断创新,要下大功夫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设计出全方位的立体欣赏教学法。现结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采茶舞曲》一课浅谈一下笔者的教学理念和收获。
  在《采茶舞曲》这堂课的设计上,笔者力求避免浮在表面的欣赏,而是从听、辨、说、唱、演等环节深度解析歌曲,并用实际有效的问题做引领,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想要传授的结论和体验结果,体现教育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和愉悦性。
  对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上述五个板块,将歌曲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层层解析。听即聆听、听赏,通过初听,学生要初步把握歌曲速度、情绪,体验歌曲的愉悦性,是欣赏课的基础内容。辨即辨听,是对学生听觉的进一步培养和考验,是听赏的纵深发展,也是欣赏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说即歌词朗诵,只有说得准才能唱得准,所以歌词朗诵是歌曲演唱的基础技能培养,通过歌词朗诵,达到练习吐字咬字的准确性,从而做到字正腔圆,准确地演唱歌曲。唱即学唱歌曲的重要部分,通过学唱深入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感情,并通过吴越方言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江南歌曲的特色。演即表演,通过听赏归纳总结,获取音乐的动感,自主探究,编排一个简单的采茶舞律动,从而把歌曲的精髓表现出来。以上五个板块,笔者采取“江南旅行”的形式,将它们“埋伏”在各个景点里。第一景点是展览馆,在展览馆中,通过两名同学的“解说”,将《采茶舞曲》的基础知识和作者介绍自然而然地传授给学生。第二板块是听茶歌,包含了聆听和辨听,(辨听分散在多个板块中)。第三板块是茶山采茶,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讨论探究,学会采茶基本动作,并进行创造,把采茶动作遍成一个简单的律动,在这一环节,教师完全放手,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导引作用。这个集体律动,是课堂的第一个情绪高潮。第四板块是歌曲学唱,分为普通话学唱和吴越歌曲的学唱,这环节是笔者所设计的第二个情绪高潮,采用了学习的台阶递进式,从歌曲模唱为起点,每一步都提高难度,由声音模唱到钢琴单旋律音模唱,再到配上伴奏的旋律模唱,最后是无旋律和旋伴奏模唱。四个台阶式“闯关”之后,学生在挑战中学会了歌曲,获取了成功的愉悦。歌曲旋律学会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进一步挑战,用吴越方言演唱歌曲。通过用方言诵读歌词,解决了发音问题,学唱就畅通无阻了,学生尝到了挑战的甜头。接下来就是热闹的对歌场面,学生分组对歌,将歌曲运用到模拟的生活场景中。
  知识目标的达成:《采茶舞曲》是一首非常特殊的江南歌曲,歌曲最大的特点是揉进了越剧唱腔,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越剧唱腔与歌曲进行比较欣赏,增加学生对这一特点的认知,加深印象,同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对越剧这一戏曲形式有所了解。歌曲又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作音乐教材,是迄今为止,中国茶歌茶舞在世界上取得的最高荣誉。对于知识的学习,为避免枯燥,笔者设计了展览馆展出的形式来传授,由两名学生扮演讲解员进行讲解,利于学生接受。
  能力目标的达成:能唱,台阶式学唱,使学生不仅能唱而且能用方言唱;能舞,不仅会采茶律动,还能进一步往上靠,达到舞的状态;能辨,要听还要听出门道;能说,说得地道标准。
  自主探究的环节设计:自主探究是这节课的难点。听赏之前,给大家一个充分发挥想像力的机会,让学生当作曲家,“你拿到《采茶舞曲》这个题目,你将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去设计歌曲?”在“采茶劳动”的时候,给大家看两段视频,获取足够的信息量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自编采茶律动。从课堂生成来看,学生的探究还是很主动、很到位的。
  创新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愿这样的探索能给音乐教育同仁带来一点启发,设计出更多适合于欣赏课教与学的科学教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