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沉静一下【在沉静的水流之下】
 

沉静一下【在沉静的水流之下】

发布时间:2019-06-16 04:20:36 影响了:

  品读《雪落夜归人》,不像走在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景胜扑面而来,而有点像雪夜访戴时舟行见到的剡溪水,寥廓、渺远、沉静,能帮你领略到与天地相接的美,产生诸多的人生感悟。  《雪落夜归人》,使我联想起曾经见到过的长白山天池,初看起来,不甚辽远,不是雾气升腾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到四周的轮廓,嶙峋的岩石、薄薄的云、蓝得逼眼的天,落在水中,水色也由近及远:透明、浅青、深蓝、墨绿。天池汇聚着众山之水,是三江之源,池底下有惊涛,有洄流,池边还有飞瀑,只不过你没有一下子直接感受到而已。
  一
  作者王慧骐是一名资深出版人,同时也是一位出道较早的作家、诗人。他的这本由上海文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散文集《雪落夜归人》,已是他的第十四部个人专集。该集是他历练人生后的心灵记录,既是充分个人化的,又连通历史的血脉。我们从观照他人生的跋涉中,既可以分享到他的艰辛、痛苦与欢乐,也可以窥见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侧影。
  个人化,是文学创作的至高追求,因为文学艺术,总是以有限的近于窄迫的空间去写无限繁复的外部世界。“桃花扇底送南朝”,一本传奇,从李香君、侯方域一对痴情男女的悲欢离合中,写出了弘光一朝,乃至大明近三百年的兴亡史。
  较之于其他文学样式,散文,特别是叙事散文,有着自己的特性。散文的个人化,意味着是用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属于自我的话语方式,去表现自己的身边世界。这个身边的世界,有着自己的广度与深度。广度,比较好理解,就是直接接触的人、事、景、物;深度,就是历史在个我心灵中留下的痕迹。就广度而言,《雪落夜归人》散散落落几十来篇文字,所写到的人物,无外乎已经离去的父母、祖父,曾经朝夕相处的姐弟,相濡以沫的妻子、视如掌上明珠的女儿,教育过自己、提携过自己的师长、情同手足的朋友以及投缘的逆旅主人,涉及到的不过一二十人,尚构不成人物长廊;所写到的地方,也就是故土扬州、长期工作的南京,宁沪一带作者偏爱的几个旅游景点:西塘、乌镇、朱家角;所写到的名物,不过是口腹之奉不多的几样。
  但是《雪落夜归人》所设置的有限的艺术世界,为何使人觉得仪态万千呢?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存我,亦即写属于“我”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以自己的良知、良能为原点,表现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存真求实。作者并不追求去构想历史的方程式,而是意在书写个体生命的心灵方程式,即从对个我命运的探索中去揭示历史的谜底。
  二
  中国传统道德将社会伦理关系概括为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这些属于一种狭义的“人伦”。所谓人伦,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说过:“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说,人伦中的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人们要遵循天然的道德律。这种“规矩”和“道德律”的自觉遵守,不仅缘于道义教化,也是因为长期共同生活建立起来的难以舍割的感情,也就是说基于人情、人性。
  骨肉之情,除了社会性还多了一层,就是属于自然性的血缘、血亲。对于亲情的刻画,往往最能显现人性之美。《雪落夜归人》在不少篇章中着意表现这种人性美。
  少年王慧骐生活在物质极端贫乏、精神极端高扬的时代,生活在阶级斗争的意识渗透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时代,也是基于传统道德和人性的人伦关系,受到“左”的思潮煽动起来的暴民政治的冲击与摧残的时代。
  “**”以前,尽管外部世界风浪迭起,但王慧骐一家六七口,住在以悠闲著称的扬州城里,仍然可以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正如《祖父》开头部分所描述的:
  50年代父母亲正当壮年,他们和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一道,为创办当时苏北地区的第一所大学而没日没夜地工作着。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祖父领着我们四个年龄相当的毛娃。
  在家里,祖父是个好爷爷,不仅做菜烧饭,送孩子上幼儿园,还把废竹片削制成刀剑之类当做玩具给孩子们玩,租小人书给孩子们看,尽可能让这个家庭多一点欢乐;在外面,祖父是个好老头,勤劳卑谦、乐于助人,故而得到人们的尊重。
  然而“**”风暴一来,“一夜之间,我们原先所熟识的一些人都变了面孔”,父亲被挂上“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的牌子,游街示众,继而被关进了学院的“劳改队”;母亲在乡下中学教书。家中能够护持几个孩子的仅有这个被称为“阶级敌人”的老祖父。在凌辱降临到自己孙辈的时候,除夕夜,“一根根炮竹向我们家门口扔来,火光冲天,声震耳膜,门板裂了缝,窗玻璃碎了好几块。鞭炮声里传来‘打倒老地主’的叫喊声和幸灾乐祸的狂笑声。”就在孩子们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祖父挺身而出,对着夜色里的一群人喊道:
  来吧,你们搬一箱来,朝我这儿扔!别吓倒我的孙子!他们没有犯事,地主是我,不是他们!
  孩子们“突然感到了祖父的高大”,“齐刷刷地,我们几兄妹全站在了门外……“祖父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深蕴的舔犊之情,现在读起来还感人至深。
  所有欺凌老祖父的人并不明白他犯了什么罪,只是因为政治权力判定的那个身份,所加上的屈辱性的符号。祖父到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怎样的罪,他只能叨叨不绝地向孩子“谢罪”:“都怪公公呀,当初不该买那十几亩地,害了你们一大家!“
  一个普通的很有些可爱的老人被妖魔化,被凌辱,终于无告地走向死亡。其命运真实地揭示出一个冷酷的事实,即如马克思所说的:“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德法年鉴〉的书信?1842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1页)让一些人沦为贱民,唆使另一部分人去蹂躏、践踏他们,即所谓群众专政,是专制独裁者的惯用的手段。马克思在另一处说得更为透辟:”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兽的关系只能靠兽性来维持。“(同上,第414页)除夕夜祖父挺身而出,护定了自己的孙辈,这个看似平常的场面,切入了历史的深处,表现出人性对兽性斗争的胜利。
  作为老地主的祖父走了,永远地走了,却丝毫未能改变王慧骐一家屈辱的命运,甚至因为少了一个多少可以护持的成年人而变得更为凄惨了。父亲被关在学校“劳改队”里不准回家,王慧骐弟兄二人,趁着看守者吃饭的空档去悄悄探望父亲,隔着木板钉得疏稀的门,“父亲在里面,我在外面,彼此能看得清对方的面孔;弟弟则爬在不远处一棵高高的树上为我们望风”,“父亲用满是胡茬的嘴凑在我脸上,轻轻地说话,交代我们几个要照顾好自己。”后来父亲和其他的“准五类分子”被集中带到了几十里以外的一处农场去了,王慧骐弟兄为了找一根父亲所要的牛皮带,徒步30多里,来到母亲任教的中学向她求援。“我们清晨出发一直走到天黑,两双脚都走肿了”,母亲见到后,“搂着我们哥俩,心疼地哭了一场。”四个孩子,最大的二姐只有15岁,最小的妹妹10岁还不到,不仅要忍受邻舍的白眼,还得提防别家孩子的侵袭。“我们把几张床抬到了一个屋里,互相壮胆。夜里做梦惊醒了,几兄妹会抱在一起哭一通。”王慧骐自己在中学里也因为家庭的牵累受到过“虐待”,说恰切一点是惩罚,初三时,学校大挖防空洞的工作临近收尾,大部分同学都回教室上课了,而王慧骐和其他几个家庭有问题的同学,在革命的名义下,被抽出来做瓦工师傅的下手,“一干便是半年之久”,“印象中那个冬天特别冷,寒风在堑壕里刮得冷飕飕的……一双手冻得够呛。整日里与砖块打交道,那粗纱手套被我戴坏了好几双,手也被磕出了几处口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