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高校生源流失说|幼儿园生源流失反思
 

高校生源流失说|幼儿园生源流失反思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9:17 影响了:

  在中国内地不同层次上的大学围绕生源鏖战正急之际,近年来,港澳高校和国外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抢占中国内地中学生市场。  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70分,然而2006年这一年一跃就增加到了634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香港大学来内地疯狂抢夺优秀生源呢?并不是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也不是向往香港的新生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已经悄然展开。
  高校争抢生源
  2006年伊始,网上流传着“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的说法。数据显示,从2006年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增加到20个省市后,北大、清华招收“状元”的比例下降了22%。
  在中国内地不同层次的大学围绕生源鏖战正急之际,近年来,港澳高校和国外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抢占中国内地中学生市场。凭借高质量的教学、现代化的办学模式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这些高考生源大战中的“外来者”,正慢慢地瓜分着内地优秀生源,甚至在中国内地名校的“掐尖”大战中,他们也屡战屡胜。
  从考生来说,面对高校“掐尖”战,他们选择的对象不再限于北大、清华等内地老牌名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状元”选择去香港就读大学,而为了迎合内地考生,港校也不断扩大在内地的招生规模,积极争取内地优秀生源。
  今年高考前夕,在各场招生说明会上,港校方面就加大马力吸引内地高分生。在学制方面,今年香港高校也面向内地学生做出重大改革,将从原来的三年制大学改为四年制大学,与内地大学学制接轨。在招生数量上,香港大学在内地大幅扩招40%,首次在内地招收工程类本科专业,并推出与剑桥大学联合招生计划。按规定,被录取的学生会先在港大读一年,通过剑桥考核的学生,将赴剑桥完成4年的本硕连读专业。
  此外,为迎合中国学生的出国热情,国外高校也争相降低门槛吸引中国学生。今年年初,悉尼大学宣布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只要有高考成绩不用再经过复杂的考试就能到悉尼大学就读。而更多国外高校则是拿出高额的奖学金吸引中国留学生。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的中国中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这与高考报名人数连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
  内地高校怎么了
  日前,香港大学发布的新学年内招生结果显示:今年香港大学共接收12438名内地生申请,最终录取363名内地学生,其中21名为各省市的高考状元。
  高考总分542分,又手握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线下40分加分的优惠政策,但上海中学文科考生汪容最终还是放弃北大,选择了香港大学。她说:“两个学校都很好,我在内地念了那么多年的书,现在有机会可以体验不同文化和教学模式,我觉得应该去尝试一下。”
  面对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内地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问内地的高校:你们究竟是怎么了?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每年公布的《中国出国留学生趋势报告》显示,5年来留学人数始终保持在20%左右的递增,高中生留学已占留学总人数22.6%。2011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比2010年增加了23%,达到了157558人。
  中国顶尖的学生,正在改变非北大、清华不上的心态。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北大、清华是否很难再被称中国的一流大学?其实,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硬件比内地的一流大学领先一个时代不说,教授也是面向全世界广招英才,其师资力量内地大学早已不能望其项背。当然,长期以来,香港的大学相对于内地一流大学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学生素质不高。等学生素质提高了,香港的大学就会在各方面建立起相对内地一流大学的绝对优势。
  北大、清华这些名校在内地本来比香港的大学有着相当的优势,但是,在过去几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中,大家只顾大兴土木、雇明星教授、扩张校园,而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投资。加之有的学校内腐败盛行,长此以往,内地的这些大学就很可能被香港的大学打成二流学校。
  名校的尴尬
  基于此,学术界和社会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一流师资的缺失,以及固有校园精神或者说学术氛围的削弱,何以吸引一流的学生,做出一流的学问?没有一流的学问和学生,又何谈一流的大学?
  北大现有在校生3万多人,超负荷的结果是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在下降。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几届学生素质确实要差了很多。”
  有人认为,香港高校的强悍出击,瓦解了中国近30年的高考路线图。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北大、清华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就如同很难逾越的火焰山。现在中国的内地学生,可以先采取在香港念本科,然后再到哈佛等世界名校念研究生的方式,来实现一流大学的梦想,这很可能将北大、清华抛到一个边缘化的尴尬角色。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更是坦率地说:“无论是从论文发表数量,还是师资力量上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名校都要好于北大、清华。”
  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在国内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而我们被称为一流的大学究竟拥有多少世界级的学术成果和人才呢?相关的数据似乎并不乐观。公开讯息显示,这几年北大、清华的人文影响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并未在繁荣的中国经济与科技进步过程中突显出来。
  著名学者李欧梵表示,“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一般都拥有一批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分别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63位和35位。与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北大、清华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都与有着很大差距。”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表示:“我到剑桥大学访问时,剑桥校长告诉我,剑桥全年经费10%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和基础建设,90%用于提高教授和研究生的待遇,他们从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美国德州的达拉斯大学最初不过是一个三流大学,但他们不惜重金请来了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麦克迪尔米德以及几位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建立起纳米研究中心。现在,没人能够否定他们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心中的改革
  到目前为止,众人希望从内部改变的努力还没有获得显著成效。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这座最先尝试教育制度改革、拥有引以为傲的突破性管理原则的实验性大学,被教育部勒令其录取的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全国高考,而这正是南方科技大学试图摒弃的录取方式。三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指责这所大学的管理层忽视了教育本身,为改革而改革,偏离了学校的办学初衷。
  即使某个教改措施赢得了政府的支持,想要有所成就还要面对另一个障碍:资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于立中说,“一方面,学校需要在聘请教师与招生方面拥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可若要聘请更好的师资,我们就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于校长所在的华东师大与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了纽约大学上海分校,他赞赏的谈起纽约大学募款活动,并补充到:“我国高校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从长远来看,无论公众评价如何变化,我国高等教育都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许多人来说,获得一个学历也就等同于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幸存,再通过它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学习生涯也到此以一种现实的方式画上了句号。虽然民众对现有的教育制度缺乏信心,但人们还是普遍认可一张权威的文凭多于实际的教育本身,这种观念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心中的这种观念也会慢慢改变。(资料来源:《财经时报》、《解放日报》、中国新闻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