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逆性现象及质量管理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逆性现象及质量管理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发布时间:2019-06-23 04:00:01 影响了: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益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与提高成为了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初步分析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在量上发展,同时伴随着质的提高。但同时我们应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逆”性现象进行关注,并深入其中,分析其本质。此外,我们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力求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在客观上促进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变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解决措施;趋势;原因;招生政策;扩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41-031 1949年-2010年我国人口规模及增长趋势;1978年-2010年高校录取率与规模
  1.1 1978年-2010年我国人口规模及增长趋势
  1.2 1977-2009年高校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比例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自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人口规模逐步扩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步走低,而死亡率则较为平缓的逐步上升,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并渴望步入大学的殿堂。
  而由图2可知,我国高考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1999年录取比率首次超过50%,而1999年也是“扩招”政策实行的首年,更多适龄人口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难以忽视的问题
  2.1 高校巨额欠贷,破产隐患凸显 “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危机。”——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而除去银行贷款,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和一些单位的投资,保守估计高校债务4000亿元。
  2.2 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 2008年全国报名人数达到峰值1050万人,随后的2009年被业界视为“拐点”,当年有102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高考人数出现首降。2010年,这个数字降到957万人。随着报名人数的下降,高校招生名额也会逐步较少,我国高校即将面临新一轮的资源整合问题,高校的质量与数量也会受到冲击。
  2.3 资源分布不平衡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现行情况,我国高等院校大致分为985、211、部署与省属4个等级。而在分级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极不均衡,而这样一种情况会导致马太效应的产生,势必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2.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质量问题凸显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承担高等教育任务的组织和机构,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且类型也趋向多样化。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质量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2.5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及国际认可度问题无法回避 随着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尚没有来建立起一个比较理想而合理、公平、公正、透明且被普遍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这种被动状况,不仅使政府穷于应付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和社会各界对质量的关心与疑问,而且也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在国际上是否得到认可。
  3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现状的原因
  3.1 国家建设需要与国家政策鼓励 我国在**之后随即步入改革开放的进程,但**十年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专业人才与技术的缺失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以政策鼓励的形式介入,高校录取比率逐年上升,高校规模扩建并致力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3.2 高度的社会分工与社会激烈竞争 我国是一个高度社会分工的国家,而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影响之一便是增强了社会依赖。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类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极大。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校录取比率也就势在必行。
  3.3 广大人民群众的渴望 1998年,我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18年到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当时菲律宾是31%,泰国是37%,印度是8%。广大群众普遍渴望且愿意子女都能受到高等教育,政府承担起了这一重责。
  3.4 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 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生源是高校赖以生存的保障,为了谋取巨额经济利益,高校纷纷扩建,扩大专业与招生人数,广纳生源,期望利用生源扩充自我实力,提高本校经济利益。同时,地方政府也期望利用高水平、高规模的高等教育作为其宣传的一张名片,展现地方教育实力,扩大地方知名度,谋取政绩。
  3.5 规避社会压力 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一些学生难以在社会中站稳脚跟。为了规避社会压力,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一些学生将提高升学作为途径。躲身于象牙塔中,做一只“作茧的蚕蛹”。
  4 对于“逆”性现象的反思
  4.1 全球化与国际化 在日益全球化与国际化的今天,世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根据托马斯·佛里德曼的理论,“世界在逐渐变平”。当现代中国人处在这一前提下,他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选择也就更加宽泛,更多人的眼光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高等教育,而依然将目光投向了海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踏上海外求学之路。
  4.2 规避国内竞争压力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工作适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竞争压力呈几何倍式递增。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于对规避国内竞争压力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至国外留学,将子女打上“海归”的光环,希望规避国内竞争压力的同时也让子女在国外逐步立足,寻求更好的求学与生活环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