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如何培养高中生创造性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高中生创造性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1:35 影响了: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先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刚刚形成,仍然需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中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或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升华。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严格按照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归纳知识,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样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逐渐养成了依赖性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
  如在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A版数学(必修1)第34页例3,可将问题情境改变为:将“菊花”烟火放在冲天炮中,通过一个定时装置来发射。制造时希望烟火在冲天炮达到飞行轨迹的最高点处爆裂,绽放出美丽的烟花。若该装置放在一个距地面8米高的发射台上,计划发射角为75度,冲天炮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42米/秒。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针对这一情境,学生面临了更多的有趣问题:(1)冲天炮飞行的高度与时间具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式?(2)冲天炮在何时到达最高点?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考虑到冲天炮落地时有可能伤害周围观看烟火表演的群众,应在燃放点划出一片安全区。为此,还可提出的问题:(3)冲天炮飞行的水平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4)冲天炮落地时距发射点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当学生们解决完一些问题后,还可能产生疑问。如当计算出冲天炮到达最高点时约需4.3秒时,针对课本上的答案1.5秒,学生们感到“4.3秒,太慢了!”那么,应怎样修改发射条件才能让冲天炮在更短的时间到达最高点呢?显然,这一问题相对于先前提出的问题更具挑战性。
  第二,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寻找疑点,培养质疑习惯。
  教会学生如何质疑,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各章节知识的交汇处,甚至于各学科间的关联处等地方入手,或对教材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论述不太严谨的地方提出质疑。在数学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经验,就应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能从给定的情境或已解决的问题中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洞察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有时比教科书上的问题更能激发其进行创造的愿望。
  第三,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从众心理,培养健康的心态。
  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众人,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学生探讨,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不要随波逐流,并帮助学生不断否定自己、完善自我。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关键。
  三、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也正像一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其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个途径。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良好的想象力依赖于学生的好奇心和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构思新颖、思维巧妙、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维护“童心”保持学生持久的好奇心。
  2.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3.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是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有些探索性的命题,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要去设定,结论要去猜想,体系要去构想。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