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风格独特_风格独特 魅力永恒
 

风格独特_风格独特 魅力永恒

发布时间:2019-07-04 04:22:45 影响了:

  近年来,有人标新立异,否定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贬低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甚至提出把鲁迅作品从中学课本中删除。笔者曾多年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对鲁迅先生的人格和作品深感崇敬,鲁迅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在写作技巧上风格独特。仅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进行品读,就能充分感受到鲁迅作品的表现特色与艺术魅力。
  一、以铺陈交代背景。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十分擅长在小说的开头进行铺陈,在铺陈中为下文的阅读理解提供钥匙,并巧妙归结到表现的主旨上来。《故乡》先叙述“我”回故乡时的所见所感所思:隐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空间、萧索的荒村等,勾勒出现实中故乡的影像。由此感受到的是“悲凉”并努力寻找记忆中故乡的“影像”。在这里,“我”的悲凉心情,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情感。而触发这种心情的缘由,既有搬家之故,一种失去家园的心结,更因故乡凄凉的景象,使人“禁不住”生出悲凉之情。正是这种凄凉之景,为全篇中人物的活动设置了背景。在与母亲的谈话中,不经意间提到了闰土,也就巧妙地归结到人物的生活与命运上来。这一独具匠心的开篇,除交代背景外,还埋下伏笔,与下文勾连,不经意间暗示了对下文理解的钥匙。
  二、以叙述展开故事。跌宕起伏
  鲁迅小说作品主体部分的叙述,都是曲折起伏,纵横捭阖,体现出大手笔的驾驭能力。《故乡》在引出闰土之后,有一大段“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从他的外貌到谈吐,都是那么富有活力。正在读者期待闰土出场时,作品却宕开一笔,去写一个突然出现的杨二嫂。从她那“细脚伶仃的圆规”的外形,到“尖利的怪声”,到刻薄的语言。可以说,描写杨二嫂是神来一笔,不仅使作品的人物画廊多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而且通过这个人物表现出故乡的变化,人性与人心的嬗变。整个情节的发展避免了平铺直叙,故事内容更丰厚,人物形象更饱满,情节发展更耐读。
  三、以描写塑造人物。折射现实
  小说是靠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个性鲜明地表现出底层人物的不同形象代表。《故乡》中的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充满活力,并且善于言辞,说话滔滔不绝,给“我”介绍了看瓜与捕鸟的许多新鲜事。他们都是“迅哥儿”童年时的好朋友。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童年这个年华是多么幸福,而一旦走出童年,人生的命运又是多么无常。闰土已经变成“木偶人”,与“我”之间竟然形成了“厚障壁”。闰土是一个厚道、麻木的农民代表,与此相衬托的是杨二嫂,她家开过豆腐坊,算是小户人家。然而生活让她变得尖利刻薄,极端自私,她是陷入年困顿的小户人家的代表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一面镜子,映照的不仅是人物自身的特点,也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特点。
  四、以对比揭示命运。强化效果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鲁迅先生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这种对比既可以在同一对象上反复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的对象方面进行。《故乡》中杨二嫂前后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我”与闰土关系的对比,现实中的故乡与想象中的故乡的对比,一组组鲜明而深刻的对比,无不在揭示着故乡的沉沦,人民生存的艰辛,并成为整个底层社会的印记。他们无不打上“辛苦”的烙印,或如“我”的“辛苦辗转”,或如杨二嫂的“辛苦恣睢”,或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这是社会转型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特征的艺术展示。各种对比,从不同的方面或显示特征,或表现变化,或剖析心态,在阅读中是值得去细细品味和认真思考的。
  五、以警句作为结尾。耐人回昧
  鲁迅小说的结尾很有特点,语言简洁而耐人寻味。《故乡》的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作者把对未来的希望形象地比喻为“路”,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最深刻的道理。希望要靠奋斗去努力产生,唯有奋斗才有希望。这样的结尾,是作品悲凉气氛笼罩后点亮的光明之灯,照耀着的不仅是作品中人物所寻求的希望,也是在启示所有的人去走希望之路。鲁迅先生作品的结尾都很简洁、隽永、深刻,而本文的结尾更是经典名句。
  重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感受其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对我们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和理解鲁迅作品的精髓,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