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5:27 影响了:

  内容摘要: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展示个性和大胆创新的乐园。拥有展示的自由,才能拥有语文学习的快乐。本文探讨的就是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 自由展示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呢?现以散文《月迹》的展示过程来与大家分享。
  一.领读字词——后进生的信心起源点
  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更是展示学生灵性的天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我们应讲究人人参与展示的原则。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红笔勾画出认为重要的字词。然后小组交流疑难字词,识字方法,特别强调小组内不让一个人掉队,留意帮助好后进生。接着出示生字,各组选派代表到聚焦处领读生字词,要求尽量选派基础差的学生到前边来领读,以促使他们努力的把生字词掌握好,为树立他们的信心,对于领读好的给予掌声鼓励或不同方面的评价:声音洪亮,语速适当;站姿标准,精神饱满;表情体态落落大方,自然得体……总而言之,找到闪光点就给予表扬,而这些后劲生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表扬,一声激励,对他们来说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美在心里。这些不经意的神态和语言给他们自信,催他们上进,有了自信和上进心,后进生也会成为潜力股,整节展示课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
  二.理清思路——中等生的信心加油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语文产生亲切感。”教学中,我们不妨抓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活动、在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展示,我让学生将文章标题再读两遍,提问:“如果在文题前加上一个动词,依据文章内容该怎样加?”此时的展示如孔雀开屏,特别是中等生争着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又如对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争奇斗艳,相映成趣,既“互”更“动”。当然不能让学生片面地追求热闹,而忽略展示的目的,当学生回答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是盼月迹——寻月迹——议月迹时,我又追问:“大家知道盼月迹是镜中看月,那寻月迹、议月迹时课文又写了孩子们的了哪些活动呢?”这时的展示又如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不仅表面看起来热闹,而且价值也很大!各小组中等生群策群力,发现孩子们的活动分别是: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沙滩议月。
  此过程中,老师带头和学生一起展示,全班参与,气氛活跃……学生议有所乐,乐有所得。在寻找孩子们的活动时,我让各小组中的中等生站起来,开展他们之间的pk赛,看哪一小组的回答又快又准确,当发现本小组同学回答不准确时,小组长或组员可以给予他们帮助。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盎然,个个积极参与,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在说中学到了知识,在学中找到了乐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品味语言——品读能手的激情交叉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散文的语言特别美,教师更要把品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心灵突发性的“碰撞”,让双方情感在同频共振过程中达到境界的融合。在寻形、体情、悟神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寻月的过程是童心升华的过程,寻月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接下来我让学生品读文中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并给予他们温馨提示:1、读课文,标出自己认为富有儿童特色的一个情境、一段文、一句话或一个词,可大声朗读,可低声吟诵,也可默默品味。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自己欣赏的原因。
  品读能手依次品读展示到:
  (1)文章大量采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句,表现出孩子们的生活情趣,例如“啊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噢,月亮竟有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等儿化句的使用,更突出儿童生活的乐趣。
  (2)文章也大量采用叠词,显得亲切自如,例如“粗粗的”、“疏疏的”“甜甜的”等等,在增强文章的生动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月亮是个好”一句中“好”字应重读,因为“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
  在品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是脸含笑的,听到学生是声带甜的,感到学生内心是笑意盈盈的。有的是个人品读,有的是小组两三人吟读,有的是整个小组一起演读……学生读出了情感,读透了角色,更读出了作者的心声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散文语言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四.设疑释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把握知识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我没有急于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小组交流,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在集体交流时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沸沸扬扬的讨论过后,同学们开始了唇枪舌战。
  针对为什么文章不以“寻月”为题而以“月迹”为标题?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地露出了笑脸,我发现同学们的质疑讨论变成了自由的发言展示,其他的同学在他们讨论展示时有时记录,有时沉思,有时忽然举手反驳,没有一个在走神的,更没有一随意说话的,他们逐渐的懂得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让我不禁赞叹,自此对“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每一个生命的最大价值,才是教育的真目的”这句话深深地信服了。
  五.拓展升华——打开学生回归生活的亮窗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问题的设计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且有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及生活实际问题
  在师生合作互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于是我问道:“中秋夜,你就在这一群孩子中,你们一起盼月,看月,寻月,议月。听到三妹称‘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你有什么想法?讨论‘月亮是个什么呢’你会怎么回答?你寻到属于自己的月亮了吗?”请你写下来。沙沙的笔尖与纸的触碰声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从没有过的快乐,化静为动的书面展示更是让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解决,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阅读与写作双丰收的信心,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六.有效练习——给予学生巩固提升的空间
  放飞心灵,从太阳、星空、风、雨等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发挥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但它给我的感受却让我久久难忘。学生从此不再是课程和教材的奴隶,因为他们有了自己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发展个性,表现个性,课堂的确可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展示个性和大胆创新的乐园。拥有心灵的自由,才能拥有语文学习的快乐,愿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梁姣,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