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教学生态环境对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导向]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
 

[教学生态环境对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导向]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8:37 影响了: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如何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引导教师树立生态意识通过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让师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在和谐的可持续生态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和谐共生、互动双赢,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新挑战,这一课题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本文试图就“教学生态环境对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导向”一题谈谈自己的拙见,与同行共商榷。
  一、构建教学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教学生态环境的内涵:教学生态环境是一种区别于自然生态环境而言的教学环境、关系与氛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生态环境,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教学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学校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设施的配置、教师队伍的组成、学生群体的现状;软环境包含:学校特色的创设、氛围的形成、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研与教学、学生品德、情感、个性、技能……师师、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在教学生态环境中,学校、教师、学生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提高。教学生态环境也叫教学生态场景,是一种后现代教育观,它把课堂视为一个发展智慧能力与丰富学生情感交织共生的世界,教师是一种影响学生学习的特殊环境因素,而学生个体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活跃的“细胞”。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在实际学习和教学中,是一个开放性动态的系统,它应是因课题而异,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目前,教学生态环境的存在问题:学校原本应是充满阳光的培育人才的康庄大道,是一座等待学生由青涩到成熟的果园,一座等待学生百花齐放的花园,可现实是:师生关系上疏远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动力的衰退,因此,构建教学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这是事关办学和育才成败的大事。
  二、教学生态环境对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导向
  何谓教学理念?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可见,教育理念是在思考和探索“科学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判断与看法。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任何教育改革都以教师自身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为前提。陈旧的理念是阻扰教师发展的绊脚石,会束缚教师思维和行动的创新。理念新、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把历史知识讲的“死”而复“活”,生动精彩,达到教育的效果,反之,有可能把学生的潜力压抑掉,让学生对历史“敬而远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构建教学生态环境是时下教育界最流行、最前卫的理念,它同样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从生态论角度来看,教师是一种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环境因素,教师是“生生不息的奔河”,学生是孱孱小溪,涓涓细流。教师是“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要让这些小溪涓涓细流,奔腾不息,让“花朵”百花齐放,争妍斗奇,则需要健康、和谐的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生态角色,以发挥出多样的教育功能;需要营造宽松环境,激发生态意识,树立民主平等、开放互动的师生关系,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爱、充满“生动和谐”并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成长乐园。
  在当今生态意识日趋强烈的时代,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育资源,同时借助先进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唤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以自由平等的交谈方式,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易中天式”的现代语言到中学历史课堂中,让学生听着如沐春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讲座、辩论会、小论文、手抄报、课本剧、历史歌曲竞赛、历史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形式,通过引导动员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立校本课程,通过家乡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宗谱和民间故事;**语录、像章、照片、邮票、回忆录等收集讲解来创设历史新情境,让学生“从做中学”,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让学生贴近和感悟历史,学生倍感亲切,整个学习过程就充满吸引力,充满探索的乐趣,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个积极的氛围中互动探究,这样,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学生觉得学习是自然愉快的过程,知识像细雨对芳草的滋润一样进入了他们的心灵。
  教学生态环境下历史教师还要认识到:每个学生是课堂中最基本的、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细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作动力。教师既要努力耕耘,也要给学生心灵留下一片“自然保护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个体群种或典型个案的研究;既要考虑学校实际,班级实况,又要考虑师生实际.应创设一种随时可让学生呈现自己奇思异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观点、质疑,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
  教师的情感、爱心、眼睛、笑容、情绪、肌体动作、衣着、语言、在教学生态环境中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情似寒冬,言若冰霜,那么学生的心灵就可能永远是一片荒漠。所以历史教师应注意运用深入浅出、激情、形象、幽默、激励性的语言与情景的展示相结合,给学生呈现清晰的、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老师美好的语言是对学生的热爱,给学生一句赞美,犹如把阳光播撒在学生的心灵,是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语言赞赏固然重要,但若能适度的、得体地运用好肢体语言,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有时会比语言赞扬作用还要大。教师的笑容是一剂良药,可以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可以抚慰学生不安的心灵。亲切的笑容应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课堂上,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就会在教学中有一种其乐无穷的兴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学生态环境下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试卷上温馨的卷首寄语、卷中激励警示语、卷末友情提醒语等充满情趣的生态式语言,让学生能在一种比较轻松、自信的氛围中答题。如(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江苏省盐城市二00七年中考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海,相信你就是海中的鱼;如果这份试卷是船,相信你就是船上的帆。请放松你的心情,顺利地驶向那成功的彼岸。”(2005年绍兴市中考语文模拟调测卷)“我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洒下希望的汗水,到秋天就会有一个沉甸甸的收获。面对这次考试,你准备好了吗?只要你自信沉着,认真思考,积极行动,你一定会成功。”这些举手之劳的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极富有情趣和人情味的陶冶;师生之间情理交融、心灵交汇,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沉浸于一种丰富、和谐、温暖、博大的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之中。如此,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好比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气候”和“土壤”,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说到: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理念影响下的历史教师,只要能让学生心灵在充分、自由、和谐中体验人、体验自然,也体验书籍;体验历史,也体验现实,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那么,课堂教学必然春风化雨,焕发出强劲的生命活力。
  三、结语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任何教育改革都以教师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为前提。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生态环境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导向,可以为提高教师素质,师生生命质量整体提升,实现教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是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必要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效性意义的课题。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生态角色,以发挥多样的教育功能。教师只有执着树立生态教学环境新理念,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课题研究等实践,积极构建一个“共生”的教学生态环境,把科学的生态教育思想传遍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就能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生命长廊。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