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关联理论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运用等效翻译理论提高双关语可译性
 

关联理论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运用等效翻译理论提高双关语可译性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9:08 影响了:

  摘要:双关语的翻译受到可译性的限制,很难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全一致,但可以运用等效翻译理论,发挥汉语优势,以提高可译性,取得译文与原文相等的效果。  关键词:双关语 翻译 可译性 等效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双关语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利用语言的同音或谐音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具有双重或多重的含义。双关语常被用来制造风趣、幽默、诙谐的效果,被普遍运用于广告、报纸标题、政治宣传物,以及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翻译双关语无疑对译者构成了挑战,由于双关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两种语言中,很少有完全相对应的双关语,多数情况下译者只能部分翻译出双关语所承载的玄妙意义,并不能在译文中完全复制出原文双关语的全部含义,或在译文中表现出原文的双关语修辞形式。
  一 双关语的可译性
  翻译双关语,最佳的方法当然是用双关语翻译双关语,在译文中追求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完全对等,既保留原文的双关语形式,又译出原文的双关意义。如:
  (1)“Did anyone tell you you don’t suit pale green?Especially around the gills.”(Margaret Buffie:Who Is Frances Rain?Ch.20)
  “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淡青色和你不相配,特别是脸色发青。”
  green around the gills是一个英语习语,意为(吓得)脸色发青。此处green的双关意义正好可被汉语表达出来,且英语习语对应汉语四字成语,堪称巧合。
  但是,双语巧合的双关语数量是很有限的,即使是同为印欧语系的西方语言之间,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多见的,更别说分别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和印欧语系的英语了。因此,双关语的翻译肯定受到可译性的限制。一般认为,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可译是暂时的不可译,是相对的不可译;而因语言本身,如语音、字型差异所造成的不可译是真正的不可译,是绝对的不可译。而双关语正是由同音词或谐音词造成的,因此有人认为,双关语是不可译的,双关语的意思往往只能择一而译,很难两头兼顾,从而形成了可译性障碍。
  我们认为,如要追求源语与目标语的完全对应,双关语确实是无法翻译的。双关语的翻译首先要打破传统译论“忠实”的束缚。认为双关语不可译的人,往往只是从语义角度去看待翻译,认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行为,译文是对原文意义的复制。他们强调的只是文本表层的对等或形式上的对等。在这种翻译理论指导下,肯定认为双关语是不可译的。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增加注释来加以说明,但如果是翻译影视作品,那么加注的办法是完全行不通的。而影视作品,特别是一些情景喜剧(sitcom)中,含有大量幽默风趣的双关语,如何翻译这些双关语是对译者翻译观的考验。请看钱绍昌所举的例子:
  (2)Principal:Does any of you know martial art?
  One teacher:I know Martial Schwartz.
  校长:你们有谁懂得武术?
  某教师:我认识马歇尔·施瓦茨。
  这是某学校开会,体育老师病了,校长问谁可以代课,一位老师回答了一句俏皮话,其他老师都笑了。钱绍昌认为,在影视作品中,照字面直译双关语是毫无意义的,完全没有任何幽默的效果。钱绍昌是这样翻译的:
  校长:你们有谁懂得武术?
  某教师:我懂得点巫术。(钱绍昌,2000:19)
  也许有人认为这不是翻译,而是一种重写或改编。但是,这一译法保留了原文的双关语造成的幽默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双关语的可译性。
  二 追求等效,不拘形式和内容
  翻译的标准历来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一般译论家总是把“忠实”作为翻译的首要标准。然而,双关语翻译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恪守忠实性。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表现了语言模糊、歧义的一面。如果说翻译一定要准确,要忠实于原文,那就与双关语的表现手法正好相反,就无法解决如何传达源语双重或多重含义的问题。除此之外,很多情况下,双关语翻译还必须根据原文的风格,来复制原文幽默、诙谐、风趣的效果,如果恪守“忠实”原则,由语言文字所传达的幽默就会在翻译中失去,原文的特殊效果也将不复存在了。因此,双关语翻译无法恪守对原文的忠实,否则就必然会影响到双关语的可译性。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等效翻译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奈达1964年在他的《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指出了译文读者与所接受信息之间的关系。奈达认为,译文读者不应是一个被动的对象,而应是语言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应该接受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所获得的基本相同的信息。等效翻译理论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将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信息传递是否成功的标准,它要求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要基本相当。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成功的翻译就要在译文中重塑原文相同的文本功能,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与源语读者读原文时一致的感受。例如,一个幽默诙谐的文本,其目的就是让读者发笑,因而译者就应该按原文本的框架处理一个幽默文本,如果这样的一个文本中充满了双关语、俏皮话,那么译者就应尽可能地在译文中译出这些双关语、俏皮话,以保留原文的幽默风格,即使这种效果要大幅度更改原文才能取得。金 在《等效翻译探索》中就提出,译者可以大胆背离原文,以追求与原文相等的效果。遵循等效翻译理论,就是要用尽可能接近原著的笔调,复制出尽可能接近原著的文本。成功的翻译应是译文读者在阅读译著时所感觉的效果与原文读者在阅读原著时所感觉的效果是相当的。(金 ,1998:193)再看一个双关语的例子:
  (3)(This paper is our passport to the gallows.But there’s no backing out now.)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most assuredly hang separately.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